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放样论文

施工放样论文

施工放样摘要:在国家特大及大中型项目建设中,工程测量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测量施工的任何一次失误,都可能导致工程施工出现较大偏差,从而引起工程局部返工甚至报废,并延误工期,给工程带来巨大损失。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控制好工程测量的施工质量,是一项非常值得研究的管理课题本文通过对道路工程线路中线和路基边桩关系的分析,总结出一种更精确、更快捷、更方便的放样方法——极坐标法。

关键词:工程,测量,质量,控制,实践,分析Setting OutAbstract:At the national large and medium-sized projects, the engineering survey is based on an extremely important work. Construction of any measurement errors may lead to a larger deviation of construction, which led to partial rework or even scrap the project and delays in construction, enormous loss to the。

Key words: Engineering, surveying, quality, control, practice, analysis目录第1章:绪论 (1)施工放样的发展阶段 (1)1.传统阶段 (2)2.坐标放样阶段 (3)3.一体化阶段 (3)第2章:1.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4)2.技术依据 (4)3.根据已有资料设计 (5)第3章:常用的放样方法及准备工作 (5)第4章:两种工程放样方法过程的比较 (6)1.两种放样方法准备工作的比较 (6)2.两种放样方法具体流程 (9)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 RTK放样 (12)3.两种放样方法优缺点的比较 (13)第5章:放样数据及结果.................................................................... .. (14)第6章:总结 (17)参考文献................................................................... (17)第1章绪论在工程测量中,当施工控制网建立以后,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需要将已设计好的资料在实地标出,以便施工,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放样。

也就是说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的设计方案“搬”到实际现场的过程。

由于施工是以放样出的标桩为依据,故放样的过程不允许有任何一点差错,否则会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而且在实际放样的过程中,由于工程建筑物复杂多样,有时往往需要将几种方法综合应用,才能放出该建筑物的点、线。

因此,放样方法的选取显得十分重要。

放样方法的选择与工程建筑物的类型、工程建筑物的施工部位、施工现场条件和施工方法以及放样的精度要求和控制点的分布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

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所以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

作业时应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和《施工测量控制程序》。

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

为了实现预期的目的,在进行放样之前,测量人员首先要熟悉工程的总体布局和细部结构设计图,找出工程主要设计轴线和主要点位的位置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几何关系,结合现场条件和已有控制点的布设情况,分析具体放样的方案,并作出最优化的处理,使放样精度达到最高。

通常情况下,平面放样的方法有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方向线交会法。

高程放样可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和水准高程放样。

根据拥有设备的情况来确定放样实施方案。

任务施工放样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测量技术将设计图纸上的工程构造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在施工过程中,检测工程构造物的几何尺寸,以实现从设计图纸到工程实物的质和量的转变。

在交通土木工程中,工程构造物主要指路基、路面、桥涵、隧道及其附属构造物和排水构造物。

在路基施工前,通过测量放样确定路线中线桩、公路用地界桩,路堑坡顶,路堤坡脚、边沟等构造物的施工位置;在桥涵施工前,通过测量放样确定基坑开挖、墩台建造的施丁位置;在隧道施工前,利用控制测量结果对隧道定向定位等都是通过测量放样实现的。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测量放样对工程构造物外形几何尺寸进行控制和检测,及时修正偏差,以准确体现设计意图;在工程竣工后,通过测量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实践证明,精确地测量放样能准确控制施工质量和节约工程成本。

因此,施工放样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贯穿工程施工全过程。

本次任务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房屋和道路测量放样,使用不同的几种放样方法(极坐标法、全站仪坐标测设法、RTK技术;几何水准法、测距三角高程法相结合)放样同一个成果。

1.传统阶段在传统的工程放样方法中,必须求出设计图中的放样点或线相对于控制网或原有建筑的相互关系,即求出其间的角度及间距和高程,这些数据称为放样数据。

然后按照放样数据利用传统光学经纬仪、皮尺、钢尺、水准仪等工具测设出点位和高程。

通常,测设点和高程是分开进行的。

测设点位的常用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等。

高程放样最常用的是几何水准测量,对于工程精度要求稍低的,可用钢卷尺直接丈量或用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

工业建筑物的总图设计,是根据生产的工艺流程要求和建筑场的地形情况进行的,主要建筑物的轴线往往不能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轴平行,如果设计建筑物的坐标计算在测量坐标系中进行,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

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往往根据现场情况选定独立坐标系,使独立坐标系的坐标轴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方法相一致。

这样,再通过旋转换算,把建筑坐标换算成测量坐标。

X=X′cosα-Y′sinα+Xo,Y=X′sinα+Y′cosα+yo,XOY为测量坐标系,X′O′Y′为建筑坐标系。

α为测量坐标系的X轴正向顺时针转至建筑坐标系X′轴正向的夹角,Xo、Yo为建筑坐标系原点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在传统的工程放样中,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放样最为繁杂,我国多采用螺旋线作为缓和曲线,测设方法多采用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

这些方法很容易产生累计误差,为了消除这些误差,往往需要多次测量进行分配误差,不但浪费了工时,而且精度不高。

2.坐标放样阶段随着光电测距仪的发展,实现了同时测角和量距的任务,再结合计算器就可即时计算出所测设点的坐标,出现了坐标放样法。

坐标放样法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的求取放样数据的麻烦工序,直接获取放样点的坐标就可以放样出设计点。

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实现了大容量和高速运算,为autoCAD的应用提供了便利。

在autoCAD软件中,可直接调用各种工程放样程序。

放样路线设计好后,即可提取放样数据。

提取放样点坐标的方法有:①行命令法;②菜单命令法;③批处理命令法。

在利用autoCAD进行放样设计时,只要采用坐标系,则可以直接提取放样点的坐标,不必要进行坐标转换等工序,而且提取的坐标能保证到小数点后6位,一般工程放样保证到0.001m即可,从精度和稳定性方面都得到了保障,而且减少了过程误差。

在计算机普及和发展的同时,全站仪迅速发展取代了传统的光学经纬仪。

计算机的普及使用为放样数据的求取精度和求取工序、速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全站仪则在具体的放样工作中简化了放样工作程序。

3.一体化阶段从传统的放样方法发展到坐标放样方法,放样工序简化了,精度提高了,但是由于工地现场环境的复杂性,例如:堆料、不通视等因素的影响,降低了劳动效率,而且放样一个设计点往往需要来回移动目标,须2~3人参加操作。

RTK (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的差分方法,即是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传给用户接收机进行求差解算坐标。

RTK技术的出现使施工放样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不但克服了传统放样法和坐标放样法的缺点,而且具有观测时间短,精度高、无须通视、现场给出精确坐标等优点、经现场检测、在距离参考站约3公里处,平面定位误差小于5cm,高程误差小于10cm。

GPS 接收机只要1~3min就能进入RTK工作状态,在此状态下1min即可得到厘米级的点位精度。

第2章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逐步走健康发展的轨道,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等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证,更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

然而,施工放样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给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带来了影响及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施工放样在建筑施工的各个阶段都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放样的精度和完成速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与进度,是建筑施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为了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借此机会,结合所学理论系统地了解总结施工放样的相关容。

接到任务后,首先查阅了工程测量学相关的教材,文献等资料,弄清楚施工放样的大致程序,控制网的建立、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放样方法,直到具体实施。

1) 小组共同进行道路构思设计。

2) 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绘制放样草图并由小组其他人员独立校核。

3) 向学校借用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

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4) 使用有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存,并检查。

2.技术依据:《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施工测量控制程序》《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2009 )《城市测量规》(CJJ8—99)《施工测量放样指导书》3.根据已有的资料设计已有资料:(1)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GPS埋石控制点坐标(2)学院控制点基本位置图、测区已知控制点坐标(3)学院1:500地形图(4)某异性建筑物的设计图纸、文件3(5)针对学院原埋石点位较多,点名不规,始终一直未有一份较为完整、正确的高程控制资料成果,因此将布设四等水准网进行高程控制。

各种构造物的施工技术规、规程,测量规等以及工程设计图纸。

测量放样工作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先进行控制测量,再进行细部放样测量。

通过控制测量,建立起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与工程构造物特征点之间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几何联系。

以平面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为依据,利用传统测量仪器进行距离、高程和角度的测量放样或者利用全站仪进行三维坐标放样来确定工程构造物特征点在实地上的空间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