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有机合成第6章

现代有机合成第6章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鉴于目前文献上合成元与合成中间体的混淆使用,Corey在反合成转 化方面又提出了一个术语,即反合成元。反合成元意为进行某一转化 所必要的结构单元。如下列结构单元A,B,C,D分别为Diels-Alder 反应、Claisen重排、Robinson造环、Mannich转化的基本反合成元。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其他的天然资源,如糖中最廉价的葡萄糖一直也是常常被使用于合 成研究的出发原料,例如用于白三烯A4的合成。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氨基酸中最廉价的是L—谷氨酸(L-Glutamic Acid),它的利用也是合成设计经常 考虑的手性原料(参阅G.M.Coppola et al.Asymmetric Synthesis, John Wiley & Son,NY,1987,p.216.)
目标分子中官能团的反合成转化也像合成反应中一样有三种类型:变换
。 (interconversion) (FGl),引入 (addition) (FGA)和消除(removal)
(FRG)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重复或交替使用上述各转化过程也就可以推导出合成目标分子所 需的易得的原料,如:
试剂原料,类似这 样推导出的图像如 向下长的树,所以 也称合成树。实际 工作中不可能将每 一条路线都去实验 室实践,所以还必 须对合成树进行修 剪,也就是必须考 察、比较并进行取 舍。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目录
6.1
有机合成的三种出发点
6.2
合成设计的三部曲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中一个古老的分支,也是一个十分活跃 的区域,有机化学家为了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需要,不断从事 着已知或未知结构有机分子的合成,今天我们将它称为有机分子 工程学。由Corey提出并由此发展起来的“合成元”(synthon)、 “反合成分析”(retrosynthesis或antisynthesis)、“反合成 元”(retron)的概念是当今有机合成中最为普遍接受的设计方法 论.Corey的反合成分析被有机合成化学界称作是Harvard学派的代 表,与Cambridge学派的生源合成学说一起组成了现代有机合成设 计思想的基座.本章及第七、八章就从Corey的这些基本概念出发, 对有机合成设计的方法作一概性的介绍.
由于其中只有a-异构体能引诱甲虫,所以必须考虑另外能控制立体化学的 反合成转化,这些比较新的考虑我们将在后面提及。
除立体化学问题外,诸如合成的经济性问题,包括路线长短,产率,原料 易得性,分离方法等都必须加以考察,这样才能筛选出最佳的合成设计。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联接和重排这两类转化通常在双线箭头上加注,这时的合成元通常即为 试剂,中间体,无需进一步推导,如下表的例子: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6.1 有机合成的三种出发点
有机化学合成实验室从事的研究,其出发点不外乎下列三种:将新 发现的或有趣的反应贯彻于有意义的合成工作中;利用天然界或生 产中未充分利用的原料来合成有价值的产品;以及合成因某种需要 而提出的特定目标分子。
6.1.1 利用新反应 一些反应机理或合成方法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些新的有趣的反应,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第三步是从合成方向上进行检查,也就是对合成树的剪裁、取舍。有机合 成的工作内容概而言之可以说有三个任务:碳骨架的建立、官能团的配置以 及确立正确的立体化学。前两个任务在上一步设计中已经提及,现在的这一 步则着重要考察立体化学的问题.如欧洲榆树甲虫的集合信息素a-multistratin 有四个手性中心,如仅按下式所示的反合成设计获得的合成路线,最后将会 得到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Overman等发现2-烯基-1,2-二醇体系在酸存在下与醛发生缩合反应时会 发生重排而扩环,反应具有很好的立体选择性.由此,他们设计合成了 一系列天然产物.。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6.1.2 利用原料的合成
某些来源丰富的天然资源或生产中未被利用的副产物、边角料常 给有机合成化学家提出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利用它们作为原 料合成出更高价值的产品,目前这些工作被纳入资源化学的研究范 围.如α-pinene是我国松节油中的主要成分,如何利用以合成诸如芳 樟醇、龙脑之类的香料或先保留环丁环再进一步利用,这已经成为一 些合成课题组的研究课题。
以原料为出发点的合成设计,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原料的结构特征和化 学反应特性。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6.1.3 特定目标分子的合成
这是在有机合成设计时最经常遇到的课题,我们将在下面的内容中 就这个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另外,如我们仔细考察以上两类合成设计 时可以看到,三种出发点虽有不同,但最终还是要归结到一个特定的目 标分子,因此目标分子为出发点的合成设计原则在三类设计中都是需要 参照的。
2019/11/2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角鲨烯
O HO
COOH OH 前 列 腺 素 E2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第二步是以上述分析为基础,进而一步一步倒推出合成此目标化合 物的各种路线和可能的易得起始原料,这也就是所谓反合成 (retrosynthesis或antisynthesis),此分析思路与真正的合成正好相 反.合成中间使用各种各样的反应来形成分子的骨架,改变分子骨架上 的官能团,从而最终获得目标分子;在反合成中则是利用一系列所谓的 “ 转 化 (transformation)” 来 推 导 出 一 系 列 中 间 体 和 合 适 的 起 始 原 料.转化用双线箭头表示( )线箭头表示的反应(→).由相应的已知 或可靠的反应而进行转化所得的结构单元称之为“合成元(synthon)”, 由合成元再可以推导(用虚线表示)得相应的试剂或中间体,有时合成元 本身即是试剂或中间体.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接受电子的(a)的合 成元;给电子的(d)合成 元;自由基(r)合成元; 双电子中性的(e)合成元; 下面的表中我们可以从一些 实例看出分拆的情况: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联接和重排这两类转化通常在双线箭头上加注,这时的合成元通常即为 试剂,中间体,无需进一步推导,如下表的例子:
O
HO
COOCH3 FGI H
COOCH3 con
FGI
OCH3
O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还需要指出的是, 除了最简单的目标以外, 都会有不止一条的反合 成路线分子愈复杂这种 可能的反合成路线就越 多,棉红铃虫性信息素 是一个16碳原子直链醇 的乙酸酯,结构并不算 复杂,但其反合成的可 能途径则很多。下面是 根据已报道成功合成的 路线,而画出的反成途 径合成图中仅表明碳骨 架的分拆和最后推出。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6.2 合成设计的三部曲
考虑对一个特定目标分子的合成,第一步是对这个分子的结构特 征和已知的理化性质进行收集和考察,由此可以简化合成中的问题或 者避免不必要的弯路。诸如角鲨烯的合成,30个碳的三萜分子是一个 中心对称的化合物,就可以设计一条路线,从中间出发两边对称地同 时进行合成;而考虑前列腺素E2的合成时,由于已知分子中β -羟基酮 体系是很不稳定的,因此就可以安排在合成路线的最后几步时再形成 这一结构单元,使其避免经历较多的化学反应。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吴毓林等在白三烯合成中发现下列双羟基化反应选择性较好,进而就 设计了利用此反应来合成蚊子产卵地的信息素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黄耀曾等发现砷Ylide合成共轭的醛、酮、酰胺条件平和,产率好, 进而也设计合成了一些多烯型天然产物,如:
陆熙炎等]发现了一种有效合成双环[3.3.1]壬-9-酮体系的新方法, 而许多天然产物,如石杉碱(huperzine)等就含有这一类骨架,因此 可设计利用这一反应以合成这一类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这一方法后 为美国化学家所采用并实践于huperzine A的合成中
A
O B
O C
O N
D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有时目标分子中仅包含部分反合成元,如下列E,F,G即含有 Robinson造环的部分反合成元,它们通过若干转化就可以得到完整的 反合成元。
O
O
反合成分析的核E心问题是转化,反合F 成元和合成元则是G这一问题的两 个方面:前者是转化的必要结构单元,后者是转化将得到的结构单元。 转化同样有两大类型,即碳一碳键的转化和官能团的转化。目标分子 碳—碳骨架的转化包括分拆(disconnection),联接(connection)和 重排(rearrangement)三种。
OHOBiblioteka COOCH3 FGI HCOOCH3 con
FGI
OCH3
O
较简单的目标分子经几步转化就可以得到合成的起始原料,但较复杂的
目标分子则就需要长得多的转化,如不算最复杂的维生素A的反合成,下
面是一个合成的途径,图中为简化起见,不写出合成元,而直接写出相应
于该合成元的中间体或试剂。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第六章 有机合成概论
但与松节油共同产生的松香[主要成分松香酸(abietic acid)]除一些 低级用途外,还未得到很好的利用,类似的情况还有松柏烯 (cembrene)等
青蒿的生长遍布全球,迄今所知除我国南方数省所产的植物含较多 青蒿素外,其他地区所产主要含青蒿酸,因而青蒿酸的利用也就成 为一些合成工作者,特别是我国科学家的研究课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