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要这样练才管用“非信廉仁勇者,不能传兵论剑。
中华武艺,与道同符。
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
君子比德焉。
”——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愚闻居安思危,存不忘亡者,先圣之首务也;求体之健,防身之祸者,智者之深虑也。
”——李良根●《<</SPAN>剑经>注解》作为一名武术爱好者,我很喜欢中国传统武术。
对国内外其他武术技法和现代各种搏击技法,也有广泛涉猎,以从中吸取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
对于目前在网上热议的“武术套路无用论”,我持有不同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传统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的精华之所在,认为“武术套路无用论”者,一是他可能并没有真正了解武术套路的实质内容,二是可能他习练武术套路的方法不对,所以导致他难以学而致用,这纯粹是他自身的原因问题,而不能因此就说武术套路无用,一无是处。
那么,武术套路要这样练才管用?如何习练武术套路才能应用于实战?笔者纵使自身实践,试验解析如下。
如有异议,欢迎参与讨论。
笔者认为,武术的本质,就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条件反射。
如果从学理角度来解释和认知“武功”,武功就是通过长期高强度的武术训练,形成和提高人对外界攻击能做出本能反应的能力和水平。
人的本质,就是动物的一种,天生就具有保护自己、与敌人作战的能力。
在平常的生活中,人的这种能力被掩盖了。
进行武术训练,是为了恢复人的这种搏斗本能,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求功力,以求超越常人。
人在受到极度刺激的情况下,神经反应不经过大脑做出反应,而是通过脊髓神经直接刺激身体进行相应的反应,这时,其反应速度是在正常情况下通过大脑时候所作出的反应的速度的几倍到几十倍。
这是人类保护自身的一种本能。
这也就是武术的生理学基础。
如果一个人想要在一场搏斗中恰如其分地果敢行动,敏锐的反应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处在实战环境的搏斗中,人体就会通过求助其自身更本能的肌体反应而做出相应动作。
无论遇到何种情况,人体思维的第一步反应,就是搜寻其自身经历方面的“档案库”,看看眼下所面临的任务(或要求),是否与过去经历过的某个境遇相一致,从而形成了以经验为基础的反应。
对一个不习惯打斗的人来说,他的脑子中就找不到打斗的模式,于是就可能进入软弱无力的状态。
大强度、切合实际的格斗训练,实际上就是赋予受训者那种精神上的模式,此模式使其能具备大量的、精神上凭感觉就可以找得到的参考资料档案,针对实战形势作出反应。
临敌搏斗,生死在电光火石之间,所以,具备有随时作为肌体自身反射可以施展的、简洁却又有力的技艺套路,具有性命攸关的重要意义。
因此,武术实战所讲求的,一是每个招势要简洁有效,二是招势的连续和组合,使用组合连击搏杀法,将各种实用技法组合运用,连攻连杀。
在实战搏杀中,每一招发出,都是连续的招法紧随其后,依靠一系列的杀招变化,使敌人没有喘息、反应、思考的时间余地,从而最终被战胜。
这种组合搏杀招法,只要研习熟练,在任何情况下,不必经过思考,就能自然做出反应,发出相应的动作。
此正所谓“以不变应万变,以熟知打不知”。
这也正是中华传统武术实战技击的精奥所在。
那些确有实效的格斗培训,往往把目标定在给受训者的身体注入这样的技能。
这些技能被反反复复地多次训练,以至于不论遇到何种搏斗实境,这些技艺、技术都已成为受训者身体本能自觉反应机制的一部分。
培养这种反应机制的关键,在于培训工作本身。
首先,要选择具有实战价值的技术动作系统。
一个以实战搏击为目的的习武者,应该科学选择合适的具有实战价值的武术套路或一招制敌及特种兵格斗术之类的军事武艺来习练。
要说明和注意的是,招数的选择,要贵精而不贵多。
只有这样,才较容易建立和形成人体对于武术的条件反射机制。
在学习中,要始终谨记一点,中国传统武术的组成,是以技击实战为核心,以基本技术为基础,以套路为辅助形式的完整的技术体系。
套路只是传统武术学习中的一种辅助形式,而不是传统武术的主要内容。
武术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攻防格斗的技击技术,它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分为徒手武艺技术与器械武艺技术两大类。
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技术,由武术功法、套路技术和技击对抗三个部分构成。
中国传统武术以实战为核心,以功法练习为基础,以套路为辅助训练形式的完整体系,大约在明清时期,才最后发展完成.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它也是中国武术的精华之所在。
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是技击的高度提炼和艺术再现。
它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武术套路的内容,就是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招势)组合。
套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格律,组成套路。
一个完美的套路,包含有在各种形势下的进攻与防守方法。
可以说,一个套路,就是一个完整的技击体系,它其中均包含有基本技法,进攻方法,防守方法,防守反攻方法等内容。
武术套路具有其自身的作用与价值,它的创立和存在,一是便于记忆,以利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武术套路创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存武术的技击动作,作为武术的基本训练需要。
中国历代武术前辈创编套路的一个目的和作用,是便于武术相关技术内容的记忆、掌握和传承。
古代武术家之所以创编套路,主要是为了把武术攻防格斗技术的精华动作,用固定的程式形式串连起来,以巩固其攻防经验,以便于记忆、掌握和传承。
套路的创编和产生,对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和特别重要的作用。
套路并紧密围绕着攻防格斗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二是可以培养习武者在实战中保持技击动作连续性,能够做到势势相承,进行组合搏击,连攻连杀。
关于套路的这一作用与功能,正如程冲斗在《单刀法选》中所说的,“以前刀法,着着皆是临敌实用,苟不以成路刀势,演习精熟,则持刀运用,进退跳跃环转之法不尽,虽云招招实用,犹恐临敌掣肘,故列成套路。
”其实,传统武术的实战价值还是很高的,关键是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吴图南前辈说:“(剑术)套路是实战招法编在一起构成的,它的作用有三个:一是本门精华招法的贮藏库;二是练习手、眼、身法、步;三是练习功力。
”“(剑术)套路有的好,有的不那么好,差别很大。
好的套路里,包含有非常好的招法,它是古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不是一代人能悟出来的,这叫“传承”。
中华武术必须有传承,所以必须练套路。
这里指优秀的传统剑术套路。
西方击剑,因为没有套路,所以谈不上传统,反复练的就是简单的几下,把人训练成机械。
这里,西汉刘向(鲁石公剑》讲得最清楚了:“感则能应,迫则能剑。
”显然把对抗双方视为一体,这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西方是打散剑,你一剑,我一剑,格来刺去。
”笔者认为,古代所创编和流传下来的传统套路,多为一些有实战经历的武术家,基于实战经验和实战检验,将其攻防经验和其攻防格斗技术的精华动作总结而成,其创立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实战,因此,其套路内容的实战内容较多,实战价值和实战意义较高。
而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同,现当代人所创编的套路,由于其实战经历欠缺,即使讲到实战,也是想当然的成分较多,特别是有些套路的创立本身目的,就在于健身和用于娱乐与表演,因此,套路内容的实战内容要较少。
这一点,也是习练者在进行学习和选择时需要加以考虑区分和要注意的。
在武林中,素有“少林棍,武当剑,形意枪,八卦刀”之说,其内涵,据我的理解,应该是说各家在这些器械方面有独到之处。
由于“少林棍,形意枪,八卦刀”我没有练过,因此,没有发言权。
我只练过沧州郭长生老师所传下的“二路苗刀”、焦建国老师所传下的“达摩剑”、武当已故游明生老师所传下的“武当白虹剑”“武当短棍”、赵战军老师所传的“四门双手刀”,个人感觉,这是几个很好的兵器套路,均有教学视频在网上有流传,教学和实用讲解很详细,很有实战价值,是几个很不错的兵器套路。
套路架构的几点规律:万籁声前辈在其名著《武术汇宗》中说:“(单刀)有有谱者,有无谱者。
如有谱,即须读熟,以求一名一式之真,是为最要。
凡有谱者,均须如此!练时,变如拳术,不可低头牟腰,以刀剁伸为度,意存有一敌人在前,与之抗搏。
谚谓:‘有形剁形,无形剁影’;。
大凡无论是何器械,均以破枪为法式,即一刀一枪,皆以能进枪为目的也!是以练时,即须知此一刀之用法,以求甚解,缘枪为器械之王,必以能破此为的尔!”武术的书谱记录形式,有的是以单个势法分别叙述的形式存在,而更多的,是以套路的形式存在。
要想读懂这些武术书谱,首先就要学会看懂武术图解知识。
正确掌握武术的图解知识,对于提高自修能力的培养和较好地理解技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武术图解,是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的重要方式。
武术图解由插图和文字说明两部分组成。
插图是描绘动作姿态和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路线和方向的。
文字说明,是讲解动作的详细过程、方法和要领的,有些,还有势有法,即详细讲述了招势的对敌运用方法。
图解中的运动方位,是以图中人的躯干为准,并且随着躯干姿势及其所处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图中的胸前为前,背后为后,左侧为左,右侧为右,向地心为下,离地心为上;另外,还有左前、左后、右前、右后之分。
身体转动后,方位也随之发生改变,但是,仍以身体躯干正面所对的方向为前,不受头部和视线的影响。
图例。
武术书籍中插图所描绘的动作,分为动势图和定势图两个部分。
定势图,是指插图所描绘的上一个动作的末图和下一动作的末图,都是定势图。
动势图,是指两个定势图之间的,用来描述动作姿势的插图。
一个动作名称,只有一个定势。
不要把分解动作当作定势,也不可把两个动作变成一个动作去完成。
两个定势图之间的过程动作,图解无论有多少,都要不停顿地连接起来,一气呵成,连贯完成。
一般的武术套路,基本上都是遵循着单趟向左,双趟或第二段则转回原来的右侧方向。
换句话来说,就是:武术套路各个段落的划分,是依据该段动作的前进方向来划分的。
弄清每段的前进方向之后,即使在前进中有转身的动作变化,转身后仍然要朝着原来的方向前进。
这样,每段的方向就不容易搞错。
套路的起势和收势,应在同一方向,并且在同一方位,即起势和收势位置接近。
如果在练习中出现方向相反或不能基本还原,则说明在练习中运动方向出现了错误,则应对照图解,逐一检查和纠正。
因此,在学习武术时,不光要看懂图例,还要仔细阅读文字说明和要领要求,认真领会。
只有掌握了要领并反复练习,才能正确地完成该动作。
在选择好套路后,在练习和使技艺“上身”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下列问题:1.注重基本技法的练习。
古人在创编套路时,都有一定的使用意义,也就是说每一招数都有具体的攻防内容,使用目的非常明确。
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兵器的一些常规的技法(基本技法)。
这些技法都是通过招法来显现的。
在练习某一种兵器时,了解和认识这种兵器的一些基本技法,有助于对这种兵器练习的认识,也有利于练好这种兵器。
2.认识、理解兵器每个招式的攻防内容和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