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率市场化PPT课件

利率市场化PPT课件

.
1
利率市场化的实例: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利率市场化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 富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建议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从设定存款利 率上浮幅度入手,此外还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给财务软约束银行业金融机构一 定的政策保护,适当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门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 长闫冰竹建议坚持审慎原则,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并提出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推进以Shibor为基础的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券和利率上下限等业务,丰 富和完善利率市场风险的分散和处置途径,为中小银行等微观金融主体提供规避利率 风险的工具。
.
2
目录
•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及风险
•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情况
•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3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及风险
•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 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 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 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 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 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
5
• 金融危机以来,面对主要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国的利率 政策面临两难选择:若提高名义利率,则可能引发资本流入,增大通 胀压力,陷入利率和通胀交替上升的恶性循环;若不提高利率,则无 法抑制资金需求并稳定吸收存款。增大汇率灵活性可以改善利率政策 的有效性,但汇率的剧烈波动也会对实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对此, 中国采取了利率调节与数量调控相结合的办法。在汇率逐步升值的同 时,适当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同时以数量型工具收紧银根、抑制总 需求,降低通胀。这种调控方式成效明显。
.
8
3.如何确定利率政策的终极目标?特别是资产价格是否应包括在通胀目 标中?通胀目标的定义不同会导致对均衡利率水平的判断差异巨大。 如果美联储将资产价格上升也作为通胀上升的信号,那么次贷危机或 许可以避免。
• 中国银行业目前名义存贷款利差低于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 处于中等水平。近几年银行业利润快速增长,应优先将新增利润用于 增加风险资产的拨备和补充资本金,以支持贷款的进一步扩张,并应 对未来经济增长减速年份不良资产的上升和利润的减少。这在一定程 度上也是新巴塞尔银行监管原则下更高资本金要求的一个结果。此外 银行向财政部门上缴的利税为国家向居民“反哺”提供了资源,应将 这种“反哺”按照公平和对称的原则适当向普通储蓄者倾斜,取之于 民用之于民。
• 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国金融市场尚不足以支持央行完全通过公开 市场操作来传导货币政策,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控仍是中央银行实 施利率政策的重要手段。作为转轨经济体,中国仍有部分金融机构和 非金融性公司需依赖国家的最终担保,经营决策存在道德风险,对资 金成本不敏感,利率传导机制弱于发达国家,对货币数量的调控比发 达国家更具实际意义。作为大型开放经济体,中国的均衡利率水平是 在全球范围内决定的。主要储备货币国家的利率水平对中国利率政策 有重要影响。汇率和货币数量的调节与利率调节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 4.完善以市场为基础、有管理的基准利率制度。调整银行存贷款基准 利率时参照银行间市场利率的变动,并考虑经济增长率和通胀走势。
• 5.适当放宽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特别是民间资本和外资背发达国家的利率体系,是由中央银行以金融市场 短期利率为基准进行 调控,通过金融市场定价机制的传导影响整个收益率曲线,包括存贷 款利率。但是,这一模式在实践中存在以下难点。 1.如何判断均衡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的最底层是央行对基础利率的干 预,干预的基础是央行对均衡利率水平的判断,这使该体系在规则的 框架下仍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以实现低通胀和稳健增长为目标的 “泰勒规则”被发达国家央行普遍认可。但由于具体估算方法不同, 同一国家可以有多种均衡利率水平。 2.如何将短期利率的变化传导到整个收益率曲线?如果金融市场完全有 效,则收益曲线短期部分的变动必然会影响中长期部分。但美联储在 次贷危机前曾面临无法将短期利率的提高传导到长期利率的困境。这 表明利率特别是长期利率有时不可操纵。
.
6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 1.应下决心将通胀率降低到位并持续地稳定在低水平,以釜底抽薪的 方式解决负利率现象。
• 2.不断扩大已放开利率的金融市场规模,使市场化融资占有压倒优势。 增加收益较高的直接融资工具的供应,推动更多高增长高收益的中小 企业进入股票和债券市场融资。
• 3.继续扩大人民币在对外经济交往中的使用,使人民币结算额在进出 口总额中的占比逐渐达到30%以上。
.
4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情况
•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自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2002年以 来,中国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取得重大进展。目前货币市场、 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利率或收益率已实现市场化;市场基准利率体系 建设也初见成效;以市场为基础的利率调控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 方式之一;公开市场操作对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的配合与互动逐步显 现。
•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这一过程充满 荆棘和风险。由于利率市场化,银行系统将面临着更加严重的不确定 性。为了争抢市场,银行将不断上调利率水平,这意味着银行将承担 更多的风险。利率市场化也将使金融借款合同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并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在法律制度相对薄弱的国家,利率自由化也会 带来大量违约的出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会带来两 个结果,即过度投资或者投资不足。
据央行的统计数据,2011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润达1.04万亿元,其中超过 80%的利润来自于利息收入;整个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达到36.34%,有个别银行利 润增速高达50%。与此同时,在国际经济环境恶劣、国内信贷收缩的宏观背景下,大 部分中小微型企业生存困难,与银行利润的高速增长形成强烈反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