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今天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
1981年世界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至今,在短短30年间,艾滋病已肆虐全球,夺去2500多万人的生命。
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
我国目前的艾滋病感染情况如何,与过去相比,疫情发展产生了哪些变化,而艾滋病患者又遭受着怎样的歧视……以下是关于我国艾滋病情况的调查。
1全球艾滋病毒携带者达3400万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1日发布年度报告,全球2010年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大约3400万人,比2009年增加70万。
感染者总数上升是因为去年全球就医人数增加,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因艾滋病病毒死亡的人数减少。
艾滋病规划署报告显示,中低收入国家去年1420万就医者中,大约660万人正接受治疗,占总数47%,比2009年高11个百分点。
艾滋病规划署统计,全球去年大约180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原因,比2006年高峰值减少40万,大约70万人因接受治疗得以幸存。
自1995年以来,中低收入国家大约250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因就医免于死亡。
除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就医人数增加、死亡人数减少外,全球2010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同样下降。
报告显示,全球去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新增大约270万,比2001年减少15%,比1997年高峰值减少21%。
2我国艾滋病感染情况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4万人,其中死亡8.8万人。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专家组评估,截至2011年年底,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病人15.4万;当年新感染4.8万,死亡2.8万。
性传播比例持续增加据了解,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约占全球的五十分之一,仍属于低流行国家。
中国全人群的感染率大致为0.058%,但部分地区疫情严重。
超过5万人的省份5个,占全国的60%;5千人以下省份12个,占全国的4.8%。
比较显著的是四川地区和广西地区,艾滋病疫情上升得很快,其中大部分是经性传播而感染上的。
从1985-2010年全国历年报告艾滋病感染者的变化趋势分析看,经性传播的比例逐年上升。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晚期病人死亡增加,艾滋病流行对中国部分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逐渐显现。
截至2009年底,估计中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74万人,其中经异性传播占44.3%。
①在异性传播中,约1 / 3为配偶间性传播,2 / 3为非配偶间性传播。
历年报告病例中性传播的构成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异性传播从2006年的30.6%上升到2007年的38.9%、2008年的40.3%和2009年的47.1%。
②当前中国艾滋病疫情进展特点之一是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普通人群)缓慢扩散,且风险越来越大。
普通人的性实践与艾滋病风险关系日益密切。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艾滋病高流行区之一。
静脉吸毒共用针具传播是当地艾滋病感染的最初和主要途径。
自1995年从外地遣返人员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至2010年6月底,已累计报告凉山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0214例。
疫情已经波及全州17个县市、488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占乡镇及街道办事处总数的78%),平均每年新发现HIV感染者以40%的增长速度递增。
③而通过性传播途径导致感染的比率也在逐年加大。
一种假设认为,吸毒人群基数越大,性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艾滋病也就越难控制。
④从疾病控制的角度来看,加大对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干预已经成为当前艾滋病防控工作的一个重点。
我国56%的艾滋病感染者尚不知情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专家组评估,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78万。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存活34.6万。
也就是说,目前还有大约56%的感染者尚不知情。
我国正在扩大艾滋病监测检测覆盖面,加强对感染者配偶、一级密切接触者及高危人群的检测,加强医疗机构检测。
2011年1至10月,已检测大约 674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超出16.5%,检测发现感染者和病人6.1万人。
与此同时,对艾滋病的治疗和干预也取得明显进展。
“艾滋学生”“艾滋老人”逐年增多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青年学生和60岁以上者数量逐年增加,同性性传播特别是男男传播快速上升。
值得警惕的是,当前我国艾滋病感染几乎波及所有人群,60岁以上“艾滋老人”和20出头的“艾滋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同性性传播特别是男男传播快速上升。
专家分析指出,艾滋病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0年,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60岁以上男性由483人逐年递增至3031人,所占比例由2.2%扩大为8.9%;在艾滋病病人中,60岁以上男性由237人增至2546人,所占比例由5.4%扩大为11%。
另外,随着检测面的扩大,学生人群报告感染者人数显着增加。
今年1至10月,新报告学生感染者和病人1252人,占学生历年累计报告数的21%。
学生中,特别是20至24岁男大学生,近两年报告感染者数增加明显。
3聚焦:河南"艾滋病村" 部分家庭生活困难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是全省艾滋病防治帮扶工作重点村,曾经因大批村民卖血感染艾滋病引起社会关注,被人们称为“艾滋病村”。
10年来,村民逐渐对艾滋病防治有了正常的认识,在这里没有歧视、没有恐惧;但村民到外地打工时,却常常遭到冷遇。
这里和周边的村子并没有不同,但不少家庭因为艾滋病生活困难。
目前,全村共有艾滋病感染者343人,其中现症病人331人,服抗病毒药人数270人。
据了解,上蔡县是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帮扶工作重点县,现症病人数量占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
在河南省,拥有艾滋病人100人以上的重点村为38个,而上蔡县就占22个,艾滋病防治帮扶工作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上蔡县现存艾滋病感染者6035人,因艾滋病造成的困难家庭4947户,全县1到10月死亡143 人。
4沈阳艾滋病人9成男性 70%感染来自男同性恋11月29日,沈阳市疾控中心发布了该市近年艾滋病发病趋势的统计数据:近3年本市新发病人数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
其中,男性新发病者比例之高让人担忧,是女性的10倍。
男同性恋者感染比例高又是一大显着特点,其占性传播感染者比例已经上升到70%,年轻化倾向严重。
今年男性感染者是女性10倍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性传播染病人数的不断增加,其流行速度明显加快。
近3年来,艾滋病发病人数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增长。
近年艾滋病发病出现了重大变化,呈现出多个新特点,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新发现的感染者以男性为主,男性所占比例上升到90%左右。
这意味着,今年新增的男性感染者是女性的10倍!6有医院对艾滋病患者100%拒绝2010年8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政策研究与信息室,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联合开展了一项定性研究,对河南、北京、广西、云南和甘肃五省4家艾滋病定点医院、7家非定点医院的医护人员共20人进行了深度访谈,作出了一份《我国艾滋病感染者看病难、手术难现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的报告。
北京一家综合类三甲医院的医生说,知情情况下,绝对不给HIV阳性者做手术。
甘肃一家综合类三甲医院的医生表示,一旦发现这种病,原则上都是要求转院,如果术前检查出来,这种手术一般都不做,保守治疗的话一般也都要转到传染病院。
在广西一家综合医院,调查组查到2009年1-3季度的手术前检测发现阳性病例28例。
只有21例有病例档案,其中15人未能手术,6名实施手术的均为急症。
尴尬:医院拒绝接收的原因有很多艾滋病就医保护课题组调查发现,不少综合医院的医护人员认为,在医院里看病、就医、住院的还有其他患者,医院做出让感染者转院的决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其他病人。
调查中很多医生说:“如果让感染者和其他病人住在一个房间,其他病人会不安、害怕,肯定没有人愿意。
”还有很多医护人员提出,医院的条件不够,无法收治。
“手术室的器械必须要专门的,还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比如乙肝就有专门器械。
如果是HIV,也得用类似的方法,万一出现医源性感染,责任重大。
”北京一家综合三甲医院的医生说。
在调查中课题组也发现,有不少医护人员认为归根结底在于医院对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一位甘肃医生说,感染者的手术比正常手术成本高2~3倍。
政策、法规操作性不强、约束力不够也是当前艾滋病感染者看病难、就医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位定点医院的医生说,“医院都知道不能拒收HIV病人,但没有规定说,拒绝之后,对医院有什么硬性的处罚措施。
”7艾滋病感染者公考受歧视个案:投考教师因艾滋病被拒小吴、小军、小海分别是安徽、四川、贵州艾滋就业歧视案的当事人,三人均投考教师,虽然通过笔试和面试,因教师体检参照公务员体检标准,他们HIV (艾滋病病毒)呈阳性而被拒录。
安徽、四川案均二审败诉,贵州案法院不受理,要原告“找当地政府解决”。
由于隐私被泄露,四川案当事人小军在过去一年里始终找不到工作,没有生活来源。
安徽案原告小吴是三人中唯一有正式工作的。
但目前工作非常辛苦,“每天早上6点就要起床,晚上九十点才下班,没有加班费,基本没有福利待遇。
”贵州案的原告小海,由于巨大压力,不得不更换学校,仍然做代课教师,每月工资600元。
由于起诉了当地政府,一直担心隐私被泄露,只要校长找他单独谈话,都以为是通知他离职。
今年,校长要求所有代课教师参加教师招考,但他不敢报考,担心考上又被拒。
感染者隔离治疗被指违背常识日前,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司长聂生奎称,公务员考试不存在就业歧视。
但建议信认为,现行的多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都对艾滋感染者进行了不合理的限制。
根据这些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艾滋感染者不能当公务员,不能当教师,不能当警察;特别是《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艾滋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直至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恢复工作,“严重违反了医学常识”。
建议信称,政策制定者对艾滋病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医学的发展。
以《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为例,其《体检操作手册》中称“HIV感染后几乎100%都会发病,发病后如果不给予抗HIV治疗,大部分艾滋病患者将在进入艾滋病期后的两年内死亡。
因此,HIV感染的诊断一经确定,即作体检不合格结论。
”建议信称,根据现有的医学水平,一个人在20岁时感染上艾滋病,通过规范化治疗,完全可以存活至70多岁。
“进入艾滋病期后两年内死亡是十几年前的观念。
”艾滋就业歧视第一案原告小吴说。
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负责人刘晓楠副教授介绍,医学研究和不少事实已经证明,艾滋病感染者和乙肝、糖尿病一样,只要坚持服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都能够很好的控制,一样可以正常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