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工艺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在初启动时产生泡沫
1.1、分析原因
(1)污水中的清洗剂和蛋白质的降解通常产生大量泡沫;
(2)污泥浓度较低时,某类微生物过度繁殖也产生泡沫;
1.2、应对措施
这是工艺调试初期常见的现象,当曝气池中产生足够活性污泥时此种现象将消失。
2、出水BOD和COD值偏高
2.1、原因分析:
(1)工艺调试还没有完成;
(2)系统供氧不足,风机没有提供充足的氧气;
(3)系统超负荷运行;
(4)曝气池污泥浓度太低,太多的污泥排至污泥脱水车间;2.2、应对措施
(1)继续进行工艺调试;
(2)检查风机转速以及风机运行的台数;
(3)检查溶解氧测量系统;
(4)把风机设为全速运转状态以增加供氧量;
(5)停止排放剩余污泥,直到系统达到要求的污泥浓度。
3、出水氨氮值过高
3.1、分析原因
(1)系统充氧量不足;
(2)好氧容积不足;
(3)系统超负荷运行;
(4)曝气池污泥浓度太低,太多的污泥排至污泥脱水间。
3.2、应对措施
(1)检查风机转速及风机运转台数,并提速;
(2)把风机设为全速运转状态,以增加供氧量;
(3)停止排放剩余污泥直到系统达到要求污泥浓度。
4、出水出现絮状悬浮物
4.1、分析原因
曝气池供氧量过多,尤其在污水厂启动阶段出现;
4.2、应对措施
降低溶解氧的设定值
5、出水中的SS值偏高
5.1、分析原因
(1)曝气池内污泥太多;
(2)污泥沉降性能差;
5.2、应对措施
(1)降低污泥回流比;
(2)尽可能降低污泥浓度。
6、出水中的TP值偏高
6.1、分析原因
(1)进水磷的含量超出设计值;
(2)出水SS值偏高;
(3)用于除磷的有效有机物浓度偏低;
(4)泥龄偏长;
(5)厌氧区的硝态氮浓度偏高;
(6)磷吸收区的DO浓度不适当。
6.2、应对措施
(1)依据进水磷的含量,适当投加絮凝剂(如PAC);
(2)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降低出水SS的浓度;
(3)提高用于除磷的有效有机物的浓度,使BOD/TP的比值高于20-25;
(4)多时段小排量的排除剩余污泥,适当的降低污泥龄;
(5)调整污泥回流比,降低进入厌氧区硝态氮的浓度;
(6)对于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相结合的系统,好氧区浓度保持在1.5-3.0mg/L。
如果DO太低,除磷率会降低,硝化反应也会受到限制,污泥沉降性能差;如果DO太高,则由于回流至缺氧区的DO 增加,反硝化性能会受到限制。
氨态氮浓度高可影响厌氧区磷的有效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