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


代词,指丁家人
传播 说的那句话。
得到,这里指 “发现”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谈论 这件事
向、对
使听见
这件事
翻译: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 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 互传说着,这件事很快被宋国国君听见了。
翻译3
这里指
派遣 这件事
回答 “节省”
宋君令人问之于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布,说话、念 词不要产生歧义等。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说话要防止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这里指
的 劳动力“发现”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 “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 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 听到的好。
划分层次
第一层(第1节) 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 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2节) 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3节) 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概况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 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 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 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 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 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 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有,我们 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 慎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 从,不能以讹传讹。
积累词语
(1)古今异义
古意 哪里
子将安之?
今意 平安
(2)词性活用
我将东徙。 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
(3)一词多义
闻 之 于 宋 君 代。词 ,这件事
之 子 将 安 之 ? 动词,到
得 一 人 之 使 。 助词,的

有 闻 而 传 之 者 。听到 闻 之 于 宋 君 使听到
(3)一词多义

我 以 日 始 出 时 去 人 近 。 认为 以 故 东 迁 。因为
闻之于宋君 。 向,对

非得一人于井中。 在
朗读课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 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 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1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顺接连词 溉,洗涤。

汲水,从下往上打水。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等到 代词,他 告诉
这里指“节省”
翻译: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 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 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 一个空闲的人力。”
翻译2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听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