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汞曲线参数说明
1、 汞饱和中值压力:是指在50P %50=Hg S 时相应的注入曲线的毛细管压力。
这个数值是
反应孔隙中存在油、水两相时,用以衡量油的产能大小。
一般来说,排驱压力越小,
也越低。
越大,则表明岩石致密程度越高(偏向于细歪度)
,虽然仍能出油,但生产能力很小;越小,则表明岩石(对油的)渗滤性能越好,具有高的生产能力。
d P 50P 50P 50P 2、 中值孔隙半径:饱和度中值压力对应的孔隙半径。
该数值反应了总的孔隙喉道大小受到岩石的物理、化学成因及随后的任何变化的影响。
50R 50
P 5050/735.0P R =
3、 排驱压力和最大孔隙半径:是指孔隙系统中最大的连通孔隙的毛细管压力。
即
沿毛细管压力曲线的平坦部分做切线与纵轴相交就是值,与值相对应的就是最大连通孔隙喉道半径。
排驱压力是划分岩石储集性能好坏的主要标注之一。
因为它既反映了岩石的孔隙吼道的集中程度,同时又反映了这种集中的孔隙吼道的大小。
(本油田采用:若,则拐点i-1即为该岩样的排驱压力,对应孔隙半径为最大孔隙半径)。
d P max R d P d P max R %11≥−−Hgi Hgi S S d P max R d P R /735.0max =
4、 平均孔隙半径R : HGi
n i HGi i S S R R ∑==12 5、 孔隙分布峰位和孔隙分布峰值:
Rv Rm 即孔隙大小分布曲线上最高峰相对应的孔隙半径为孔隙分布峰位,其孔隙大小分布最高峰之峰值为孔径分布峰值。
Rv Rm 6、 渗透率分布峰位和渗透率分布峰值:
Rf Fm 即渗透率分布曲线上最高峰相对应的孔隙半径为渗透率分布峰位,其渗透率贡献最高值为渗透率分布峰值。
Rf Fm
7、 孔隙吼道半径的ψ值:2
ln /500ln 2log i i R D =−=ψ ——第i 点的孔隙吼道直径(i D m μ); ——第i 点孔隙吼道半径(i R m μ)。
8、 分选系数(或称标准偏差)Sp :这是样品中孔隙吼道大小标准差的量度,它直接反应了
孔隙吼道分布的集中程度。
在总孔隙中,具有某一等级的孔隙吼道占绝对优势时,表明其孔隙分选程度好。
Sp 值越小,孔隙分布越均匀,。
0≥Sp 6.645
9516
84ψψψψ−+−=Sp
i ψ——表示在正态概率曲线上累计水银饱和度为i%时所对应的ψ值。
9、 歪度(或称偏度Skp ):歪度是量度孔隙吼道大小分布的不对称性。
Skp 值在之间变
化,即;,说明孔隙分布曲线对称,为粗歪度,为细歪度。
的统计式为:
1±11≤≤−Skp 0=Skp 0>Skp 0<Skp Skp )
(22)(22595505951684501684ψψψψψψψψψψ−−++−−+=Skp 10、峰态Kp :是量度频率曲线的陡峭程度,也就是量度频率曲线分布两个尾部(前、后尾
部)孔隙吼道直径的展幅与中央部分展幅的比值。
Kp=1,孔隙分布曲线为正态分布,Kp>1为有峰曲线,Kp<1为平缓或多峰曲线。
峰态Kp 的统计式为:
)
(44.22575595ψψψψ−×−=Kp 11、半径均值:表示全孔吼分布的平均位置,或称均值。
均值越大,就是总的孔隙吼道
的平均值越小,越偏于细歪度毛细管压力曲线的形态,窄吼道在整个孔隙吼道中占优势,则对储集及渗滤油漆极为不利。
M D 384
5016ψψψ++=M D
12、结构系数ϕ:它表征了真实岩心与假想的等长和等截面积平行管柱状毛管束模型之间
的 差别,它的数值是影响这种差别的各种因素的度量。
结构系数ϕ,表示流体在孔隙中渗流迂回程度,结构系数越大,孔隙弯曲迂回的程度越强烈。
k m R 8/2=ϕ
ϕ——表示孔道的弯曲程度与连通状况;m ——孔隙度,小数;R ——表征孔吼半径的加权平均值m μ;K ——渗透率。
2310m μ−×13、相对分选系数D :我们引进相对分选系数来表征孔隙大小分布的均匀程度。
相对分选系
数(D )的定义为分选系数Sp 与均值的比值,其物理意义相当于数理统计中变异系数。
M D M D Sp D /=14、特征结构参数C :结构特征参数与相对渗透率曲线十分密切,因此它可以作为描述渗流特征的结构参数。
特征结构参数越大,说明孔隙相对分选得越好,孔隙尺寸之间的差异越小。
这样在某一饱和度下,比如在50%水饱和度时,湿润相(油)和非湿润相间所占据的孔隙尺寸相差不多,所以湿润相与非湿润相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坡度相差不大,湿润相由于占据相对比较小的孔隙,其相对渗透率稍微低些。
但当孔隙尺寸差异比较大时,也就是孔隙相对分选差,特征结构参数比较小时,湿润相和非湿润相所占据的孔道尺寸相差悬殊,非湿润相优先占据大孔隙,必然造成非润湿相相对渗透率大幅度提高,润湿相相对渗透率降低,交点饱和度左移。
所以孔隙结构越均匀,岩石表面湿润性越接近中性,在无束缚水条件下,交点饱和度则越接近50%,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坡度越近于一致。
φD C /1=
15、均质系数α:表示主要渗滤孔道集中程度。
max
R R =α R ——平均孔隙半径(m μ);——最大孔隙半径(max R m μ)。
16、最小非饱和孔隙体积:表示当注入水银的压力达到仪器最高压力时,没有被水银
浸入的孔隙体积百分数。
这个值表示仪器最高压力所对应的孔隙喉道体积(包括比它更小的)占整个岩样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越大表示这种小孔隙喉道越多。
值实际上是反应岩石颗粒大小、均一程度、胶结类型、孔隙度、渗透率的一个综合指标。
min S min S min S max min 100S S −=
17、残余汞饱和度:做退出试验时,当压力由最高注入压力退到试验起始注入压力(或
当地大气压)时残留在岩样中的汞饱和度。
Hgr S
18、退出效率:退出效率反映非湿润相的毛细管效应采收率,它表示喉道体积占岩心中
孔隙与喉道总体积的百分数。
显然,退出效率越大,则岩心中孔隙与喉道的尺寸大小约均匀。
E W 100max max ×−=
S S S WE Hgr 19、孔隙半径
: i R i i P R /735.0= ——第i 点的毛细管半径(i R m μ);——第i 点的毛细管压力(MPa )。
i P 20、J 函数:因为小岩心所得出的毛细管压力,仅仅是储层的一点,要得到代表整个地层的
毛细管压力,必须将所有从个别井岩心所得到的资料加以平均和综合,考虑到油层的非均质性,为了表征一个油层的毛细管压力特征,同时考虑到其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油层评价和对比,为此提出了J 函数的概念。
10(2i
i R m K
J ×= i J ——第i 点的J 函数,无因次量;——第i 点的孔隙喉道半径(i R m μ)。
K ——渗透率,;m ——孔隙度。
2310
m μ−×21、汞饱和度:
Hg S ()[]%100)(11××−−−=Δ++P
V
bi bi i i Hg V K K B B S α
∑=Δ=n i Hg Hg S S 1
Hg S Δ——汞饱和度增量(%)
; V α——仪器的体积常数,即该压汞仪单位测量值所代表的体积变化;
i B ,——当压力为和时,反映体积的测量值;
1+i B i P 1+i P bi K ,——当压力为和时,反映空白试验体积的测量值;
1+bi K i P 1+i P 22、岩样孔隙体积Vp :ρm
W V P ×=
Vp——岩样孔隙体积(ml);W——岩样质量(g);ρ——表观密度(g/ml);m——孔隙度,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