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学前教育类语文试题

2018学前教育类语文试题

河南省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学前教育类语文考生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A.垝.(uǐ)垣寥廓.(kuò)心宽体胖.(pàn)B.佝.(ōu)偻浪遏.(jié) 不胫.而走(jìn )C.天堑.(qiàn) 婆娑.(suō)信手拈.来(niān)D.参.(cēn)差漫溯.(shuò) 如火如荼.(ch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幽僻凛冽走头无路十全十美B.掂量蓑衣坚持不懈价值连城C.坚韧辜负慢不经心鞠躬进瘁D.吝啬窒息奋不顾身一夫挡关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A.随着电影《战狼 2》的热映,掀起了一股“吴京热”,吴京已成为粉丝眼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B.谈到网络购物,年轻人说得头头是道,无可名状....,使王大妈惊叹不已。

C.余华犹如一滴水珠,投入到大海之中,声.名大噪...,他没有引起多少注意。

D.王局长退休后仍关心局里的事,发挥余热,干劲十足,真是一个年富力强....的人。

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文史素养的养成,靠的是多年的熏陶和。

由于长期人文学科特别是文史知识的教育和学习,很多人的文史素养相当。

A.积累漠视匮乏 B.积淀轻视匮乏C.积淀轻视匮缺 D.积累漠视匮缺学前教育类语文第 2 页(共 8 页)5.下列名句与作家对应错误的是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杜甫)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6.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解析错误是A.(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拟人)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夸张)C.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比喻)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对偶)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是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 305 篇,故又称作“诗三百”。

它以四言诗为主,间有杂言。

C.宋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到北宋时才产生;按风格可分成婉约和豪放。

D.《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着,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多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

8.下列作品、体裁、作者连线错误的是A.《老人与海》——小说——海明威B.《我与地坛》——散文——史铁生C.《再别康桥》——诗歌——徐志摩D.《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易卜生9.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是A.《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文章情节的高潮是贾宝玉摔玉,突出刻画了贾宝玉封建叛逆者的形象。

B.茅盾创作的《祝福》,叙述了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暗示革命的光明前景并给人无限希望。

C.《雷雨》是曹禺的成名作。

它呈现了复杂的人物关系,预示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一场暴风骤雨似的革命即将到来。

D.《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 年秋末,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的一首词。

学前教育类语文第 3 页(共 8 页)10.对作品的理解,不恰当的是A.《楚辞》是《离骚》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B.《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C.《鸿门宴》一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开展故事情节。

D.苏轼的《赤壁赋》,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写,作品景、情、理和谐交融。

11.下面是对《荷塘月色》一文的分析,不恰当的是A.朱自清创作本文时,大革命刚失败,表现出知识分子的迷茫。

B.本文文眼是“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C.这篇文章抒写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伤”。

D.本文采用双线并举的结构模式,游览踪迹的转移包含了作者心情的变化。

12.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

B.颔联中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点明诗旨,诗人因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满腹牢骚。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悲”是全诗最关键的字眼。

13.关于幼儿文学的发展,表述错误的是A.19 世纪是世界幼儿文学的萌芽期。

B.《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 19 世纪幼儿文学的重要作品。

C.中国幼儿文学的真正萌芽与发展,是从“五四”新文学运动开始的。

D.叶圣陶被鲁迅誉为“给中国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14.下列作品不是安徒生创作的是A.《我是霸王龙》 B.《皇帝的新装》C.《丑小鸭》 D.《卖火柴的小女孩》学前教育类语文第 4 页(共 8 页)15.“小槐树,结樱桃,杨柳树上挂辣椒。

吹着鼓,打着号,抬着大车拉着轿”属于A.字头歌 B.连锁调 C.颠倒歌 D.谜语歌16.不属于幼儿图画故事是A.《豌豆上的公主》 B.《鼠小弟的小背心》C.《小蓝和小黄》 D.《好饿的毛毛虫》17.《金鸡冠的公鸡》采用的结构方式是A.对照式 B.三段式 C.层递式 D.循环式18.《灰姑娘》中的仙女是A.常人体形象 B.超人体形象C.拟人体形象 D.宝物形象19.对幼儿文学美学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A.纯真美 B.稚拙美 C.抽象美 D.质朴美20.对幼儿文学的理解,不恰当的是A.幼儿读物不完全属于幼儿文学范畴。

B.幼儿文学作品并非都适合于改编成幼儿戏剧。

C.在幼儿图画故事中,图和文既互相配合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D.幼儿文学的语言必须是幼儿能听懂和乐于接受的,不适合大人阅读。

二、简答题(每小题 3 分,共 6 分)21.简述儿歌的特点。

22.简述幼儿童话的特点。

三、阅读和理解(每小题 2分,共 24 分)阅读《故都的秋》节选文字,回答 23~25 题。

(1)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

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2)“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3)“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学前教育类语文第 5 页(共 8 页)(4)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5)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 Golden Days。

(6)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 Anthology 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

各着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

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7)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8)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23.作者写故都,却写到了“都市闲人”,对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表现他们衣着简朴、生活贫苦,作者同情其生活状况。

B.他们的形象更有故都的特点,更能体现作者的故都情思。

C.他们易于亲近,更能表现作者的“平民意识”。

D.流露出作者对他们那种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

学前教育类语文第 6 页(共 8 页)24.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却在第 6 段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单纯写景不能体现北平作为文化古都的韵味。

B.作者是散文家,插入对诗文的议论更能体现出“文化味”。

C.显现出文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写作思路。

D.写景之后的议论往往是卒章显志。

25.结尾处,用“南国之秋”与“故都的秋”作对比,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26~28 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6.这首诗歌的题目是。

27.作者开头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

28.分析诗歌表达的主要情感。

阅读《数楼梯专家》一文,完成 29~31 题。

小弟弟有个奇怪的爱好,他爱数楼梯。

每当来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他都要数一数那儿的楼梯有几级。

在他那圆溜溜的小脑袋里,可记着好多数字呢——例如,爸爸的办公室,每层有十九级楼梯;妈妈工作的托儿所,每层有十七级楼梯;自己读书的学校,每层楼梯是十八级;姑妈家的楼梯呢,是十二级大家都说弟弟是“数楼梯专家”。

学前教育类语文第 7 页(共 8 页)昨天晚上,弟弟陪奶奶看电影回来,走廊里的灯坏了,楼梯上漆黑一片。

奶奶很担心。

弟弟说:“奶奶,不用怕,我们家的楼梯一共是十六级,我扶着您慢慢数着走好了。

”“一、二、三、四”当数完十六级时,已经到了二楼家门口了。

爸爸听见弟弟的敲门声打开房门时,奶奶笑着说:“多亏‘数楼梯专家’陪着我,要不可麻烦了!” 弟弟得意地笑了,就像他有了什么发明创造似的。

29.这篇幼儿故事属于A.幼儿动物故事 B.幼儿童话故事C.幼儿历史故事 D.幼儿生活故事30.简单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