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测量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
1.1 产品型号
1.2 划分说明
表1划分说明
2.1外观要求
a) 测试仪外观应清洁、无伤痕、无毛刺等缺陷;
b) 面板上图形、符号和文字应该准确、清晰、均匀;
c) 紧固件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
d) 运动部件平稳,没有卡住、突跳和显著空回现象,键组回跳灵活。
2.2预热流变仪开机工作时应在30min内达到规定的预热温度;
2.3流变仪功能
a) 以菜单方式提供测量功能选择,可显示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测试结果;
b) 切变率在1s-1~200s-1范围内连续可调;在切变率1s-1~200s-1范围内可设定、显示、打印任意切变率对应的粘度测试结果;
c) 具有实时显示测量区域的温度功能;具有测量区域温度调节功能;
d) 具有使用有证标准黏度液进行仪器标定功能;
e) 以图形方式输出切变率-全血粘度关系曲线;在切变率-全血粘度、切变率-血浆粘度关系曲线上可任选择切变率,并以数值形式显示或打印相应粘度值;
f) 具有数据贮存和输出功能;具有外置条码扫描录入功能;
g) 可进行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双重质控,并保存、查询、打印任意时期质控数据和图形;
h) ZL9400/9400i/9600C/9600P均具有双锥-板式测试机芯,可进行双份全血并行同步测试;
i) ZL9100C/9100P/9400/9400i/9600C/9600P均具有双份血浆并行同步测试功能;
j) ZL9100C/9100P/9400/9400i/9600C/9600P均具有LED工作照明功能;
k) ZL9100C/9100P/9400/9400i/9600C/9600P均采用双独立控制系统;
l) ZL6000C/6000P /9000C/9000P/9100C/9100P/9400/9400i/9600C/9600P均具有全血和血浆同步测试功能;
m) 具有全自动和手动两种测试模式;
n) 具有测试结果异常报警及自动重测功能、清洗液不足报警、废液溢出报警功能;
o) 可显示0~70mPa·s(切应力0~14000mPa)粘度范围;
p) 锥-板法加样量在50μl-2000μl范围内可调;毛细管法加样量在100μ
l-2000μl范围内可调;
q) 加样针具有液面感应功能,可自动进行寻位、加样、混匀、测试、清洗功能;r) 流变仪可进行连续孔位内样品测试,也可单独测试任一孔位的样品,并可进行急诊插入优先测试,测试同时会提示正在测试的样品孔位数;
s) 开放式自定义报告单模式;可实现报告/数据连网传输;
t) 通讯接口:USB、RS232、RS485三种接口可选;
u) 进、排液系统采用强力挤压式蠕动泵;
v) 锥-板测试机芯具有双排液孔防堵功能;
w)采用微电脑独立智能温控模块,温度控制在37℃±0.1℃。
2.4 切变率显示的范围
切变率显示的范围应包括1s-1~200s-1。
2.5 温度准确度、波动性
a)样本测量区的温度应在设定值±0.5℃的范围内;
b)样本测量区温度的波动不超过±0.5℃。
2.6 毛细管法测量范围上限:6mPa·s,相对偏差≤1%。
2.7 准确度
流变仪的准确度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不同切变率黏度测定准确度要求
2.8 重复性
流变仪的重复性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流变仪的重复性要求
2.9样品携带污染率
流变仪的携带污染率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流变仪的样本携带污染率要求
2.10样品加样准确性与重复性
对流变仪标称的加样量进行检测,加样误差不超过±5%,变异系数(CV,%)不超过2%。
2.11连续工作时间
流变仪的连续工作时间应不小于8小时,8小时后检测结果应符合表5要求。
表5 流变仪连续工作时间要求
2.12安全
应符合GB4793.1-2007、GB4793.6-2008、GB4793.9-2013及YY0648-2008标准的适用条款要求,正常试验条件及绝缘图见附录A。
2.13 环境试验要求
应符合GB/T 14710-2009中适用条款的要求,测试仪应能达到规定中气候环境I组、机械环境II组及环境试验附录B的规定。
2.14电磁兼容性
应符合GB/T18268.1-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及GB/T18268.26-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26部分:特殊要求体外诊断(IVD)医疗设备》中适用条款的要求,辐射发射、传导发射符合GB 4824分组分类要求的1组A类(见附录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