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悬臂梁(挂篮施工)施工方案

悬臂梁(挂篮施工)施工方案

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编制依据和工程概况 (1)第一节编制说明 (1)第二节编制依据 (1)第三节工程概况 (2)第二章施工方案 (7)第一节施工步骤及方案特点 (7)1、施工步骤 (7)2、方案特点 (7)第二节挂篮悬浇段施工 (8)1、概况 (8)2、施工工艺流程图(标准梁段) (9)3、三角形挂篮主要结构 (9)4、挂篮工作特点 (13)5、主梁挂篮悬浇施工 (13)6、预应力施工 (18)7、挂篮行走 (27)8、主梁施工控制 (28)9、主梁挂篮施工应急预案 (31)10、质量保证措施 (31)第三节边跨现浇段施工 (33)1、概况 (33)2、施工工艺流程 (33)3、施工方案 (33)4、施工进度 (40)5、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0)6、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40)第四节合龙段施工 (42)1、概况 (42)2、中跨合龙 (42)3、边跨合龙 (45)4、边跨顶升 (48)5、合龙测量控制 (48)6、主梁合龙施工要点 (48)第三章技术组织措施 (49)第一节保证工期的措施 (49)第二节施工控制重点及对策 (49)1、块件接头错台 (49)2、砼部分浇注后中止浇注,形成施工缝 (50)3、挂篮安全 (50)4、预应力张拉伸长量不足 (50)5、竖向预应力压浆不饱满 (50)6、砼分层浇筑的表面颜色不一致 (50)7、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准确 (51)8、主梁合龙精度不高 (51)9、主梁砼早期裂缝 (51)第三节施工安全的保证措施 (53)第四章资源需要量计划 (55)第一节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55)第二节主要施工材料及设备组织 (56)第五章文明施工 (59)1、现场文明作业要求 (59)2、环境保护要求 (59)第一章编制说明、编制依据和工程概况第一节编制说明青衣江大桥主桥为42+75+42和42+70+42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越河堤。

江中采用4×46.5预应力混凝土T梁,引桥采用30.5米、30.95米、46.5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

为保证安全顺利地完成主梁施工任务,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其原则是:在保安全,保质量,保进度的前期下,力求工程造价低,设备投入合理,施工组织合理,施工操作方便。

本施工组织设计,已经由承包人内部机构进行了预审,在通过监理、业主、专家会议审查并按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再正式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执行。

以及按施工需要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实施细则,指导作业班组进行施工。

本施组包括:1#~10#块件挂篮悬臂浇注施工;中跨合龙段施工;边跨现浇段托架施工三个部分。

第二节编制依据通江河特大桥施工图设计文件⑵《公路施工手册:桥涵》⑶《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⑷《公路工程水泥砼试验规程》(JTG E30-2005)⑸《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⑹《公路工程金属试验规程》(JTJ055-83)⑺《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⑻《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⑼《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⑽《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⑾《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草坝至新沟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⑿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C3合同段青衣江特大桥设计说明第三节工程概况(1)桥型布置衣江大桥主桥为42+75+42和42+70+42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越河堤。

江中采用4×46.5预应力混凝土T梁,引桥采用30.5米、30.95米、46.5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 梁。

全桥跨径组合:左幅为3×30.95+46.5+13×30.95+(42+75+42)+4×46.5+(42+75+42)+12×30.95米,全桥长1421.6米;右幅为3×30.95+46.5+13×30.5+(42+70+42)+4×46.5+(42+75+42)+12×30.95米,全桥长1410.75米。

(2)主桥箱梁结构主桥为42+75+42米和42+70+42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对应42+75+42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0号块长9米,每个主墩“T”构纵桥向划分为10个对称梁段,边跨主梁现浇段长2.5米,梁端设置0.95米后浇段,梁段数及梁段长度从主墩至两侧分别为9米(0号块),4×3.0米,5×3.5米,2.5米,2.0米(合龙段),1~10号梁段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悬臂浇筑梁段最大控制重量1303KN。

半幅全桥共3个合龙段,合龙段长度均为2.0米(采用型钢桁架做合龙段劲性骨架)。

对应42+70+42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0号块长9米,每个主墩“T”构纵桥向划分为9个对称梁段,边跨主梁现浇段长2.5米,梁端设置0.95米后浇段,梁段数及梁段长度从主墩至两侧分别为9米(0号块),4×3.0米,5×3.5米, 2.0米(合龙段),边跨增加设置一个2.5米节段。

1~10号梁段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悬臂浇筑梁段最大控制重量1303KN。

半幅全桥共3个合龙段,合龙段长度均为2.0米(采用型钢桁架做合龙段劲性骨架)。

箱梁为三向预应力结构,主梁采用单箱单室截面,箱顶板宽12.1米,底板宽7.0米。

箱梁边跨现浇段梁高2.2米,箱梁根部截面高4.7米。

梁高以1.8次抛物线变化。

箱梁腹板从1号截面至2号截面腹板由80厘米渐变为60厘米,从2号截面至13号截面腹板厚度均为60厘米,箱梁顶板除在墩顶范围内为50厘米外,其余厚30厘米。

箱梁底板除墩顶范围内为120厘米外,其余从箱梁根部以1.8次抛物线从70厘米渐变至中截面30厘米厚。

(3)预应力钢索纵向预应力钢索共设置了腹板索、顶板索、中跨底板索、边跨底板索、中跨顶板合龙索,边跨顶板合龙索。

钢索采用φS15.2-15、φS15.2-17、φS15.2-22,均采用两端张拉。

箱梁顶板纵向每隔50厘米设置一道横向预应力钢索,采用15.2-2,BM系列锚具,采用单端张拉。

0~5号节段设置竖向预应力,竖向预应力钢索采用φS15.2-3,低回缩量锚具,竖向预应力采用梁顶一端张拉方式。

纵向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横向与竖向预应力管道采用金属波纹管,纵向预应力管道灌浆方式采用循环压浆工艺。

主墩的承台设计长度11.2米,宽3.2m,高2.5m。

每个承台下设直径2.0m钢筋混凝土灌注桩3根,详见图1、2所示。

图1 主墩设计图一图2 主墩设计图二主墩为薄壁墩,横桥向长7.5m,顺桥向宽2.0m,高约15.0m,横桥向两端倒R100cm 圆角。

盖梁横桥向长8.5m,顺桥向宽2.8m,高2.0m,详见图3所示。

图3 主墩设计图零号块设计长度9.0m,中心梁高4.7m,腹板高度4.7~4.3m,顶板厚度50~30cm,底板厚度120~70cm,翼缘板宽度2.25m,详见图4所示。

图4 零号块设计图第二章施工方案第一节施工步骤及方案特点1、施工步骤箱梁0号块托架施工→现浇0号块混凝土(分两次)→张拉竖向钢索→安装挂篮→现浇1号块混凝土→张拉纵向和竖向钢索→移动并安装挂篮···,按此程序施工主梁各节段至合龙段→搭设交界墩边跨支架→浇筑边跨12号节段→安装主跨合龙吊架→跨中配重→安装跨中合龙骨架→浇筑跨中合龙段→张拉中跨合龙钢索→解除墩顶临时固结→安装好支座→合龙边跨→张拉边跨现浇段顶板和底板钢索,并同时等量卸除配重→分次张拉边跨底板钢索→拆除挂篮→拆除边跨支架。

具体施工顺序见附后《施工顺序示意图》。

2、方案特点2.1按设计文件要求,对于42+70+42米连续梁,边跨10号梁段需在中跨合龙后再浇筑。

2.2主桥边跨现浇段在交界墩上搭设托架一次浇筑完成,边跨底板索张拉时,保证箱梁和托架间自由变形,为此在现浇段底模与托架间密排钢管,在浇筑混凝土时采用限位块保证梁体稳定。

2.3全桥分两个合龙阶段,第一阶段合龙中跨,第二阶段合龙边跨,其施工顺序如下:在中跨两悬臂端将挂篮改装为吊架,并在悬臂端设水箱作平衡重。

在满足设计合龙温度情况下,焊好合龙骨架,浇筑合龙段混凝土,边浇筑边同步等效放水。

中跨合龙之后,悬浇边跨10号节段,然后合龙边跨。

在边跨两悬臂端将挂篮改为吊架,并在悬臂端设水箱作平衡重。

在满足设计合龙温度情况下,焊好合龙骨架,浇筑合龙段混凝土,边浇筑边同步等效防水。

2.4对于42+70+72米连续梁,为了克服边跨悬浇10号节段对中跨产生的负弯矩,需要对边跨支点处进行顶升5厘米。

第二节挂篮悬浇段施工1、概况挂篮施工的1~4号节段悬浇长度为3.0m、5~9号节段悬浇长度为3.5m,10号节段悬浇长度为2.5米,其控制性节段重量分别为1070KN(1号节段)、991KN(5号节段)。

本项目悬浇施工挂篮结构为菱形挂篮和三角形挂篮两种结果形式,本方案以三角形挂篮作为主要介绍对象,菱形挂篮参照执行(本方案后附两种挂篮详细设计图及计算书)。

三角形挂篮施工总体示意图菱形挂篮施工总体示意图2、施工工艺流程图(标准梁段)箱梁挂篮悬浇施工工艺流程图3、三角形挂篮主要结构本挂篮主要由承重系统、提升系统、后锚系统、行走系统、底平台和模板系统组成。

其设计特点和原则为:通用性强,自重在设计要求范围内,结构简单,受力明确,刚度大,弹性变形小,运行方便。

3.1 承重系统主要包括两个主桁片,前上横梁及加劲桁片组成。

主桁采用2I36b工厂组焊而成,断面为392x480mm。

顶横梁采用桁架,前横梁采用2[28a,后下横梁采用2[28a加2[14a组合截面,底纵梁采用I32b。

(详见后附设计图)主桁片系统3.2 悬吊系统主要受力吊杆、主桁后锚、底平台后锚采用钢板吊带,翼缘板及顶板后吊点采用Φ32精轧螺纹钢筋。

挂篮的钢板吊带全部采用钢销连接。

顶横梁上采用千斤顶调整模板标高。

侧模悬吊系统示意图3.3 后锚系统由于采用无后配重的方式,后锚成了挂篮的最关键的部位,本设计采用了钢板吊带做后锚,重量较轻,抗拉强度高,便于人员操作,非常适用于作后锚。

单榀主桁共4个锚固点,主桁斜拉带后端3个锚固点、前端1个锚固点。

尽量减小斜拉带前后两锚固点的间距,其间距不大于1.5m。

主桁后锚系统示意图3.4 行走系统后锚及行走系统挂篮前移采用两个液压千斤顶作动力,此液压千斤顶为张拉竖向预应力用的千斤顶。

所用千斤顶为一顶两用。

用一长的Φ32精轧螺纹钢筋一头锚固在轨道前端,一头锚固在挂篮前支点的千斤顶上,千斤顶推动前支点滑动带动整个挂篮前进,达到一个行程后油泵回油,重新推动千斤顶锚固后再开始下一个行程动作,如此往复几次直至最后就位。

当挂篮前移长度为3m时,仅要3个小时左右在五、六人操作下即可完成挂篮的纵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