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新时代的劳动者一、劳动和就业1.劳动和劳动者劳动是劳动者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____________的创造活动。
劳动者是____________的主体,在__________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2.重视就业问题的原因(1)就业的意义。
就业是________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我国的就业形势:我国的人口总量和____________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通畅。
3.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1)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2)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具体包括:自主择业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劳动者增强就业能力的根本是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劳动技能。
***二、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的内容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____________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的原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____________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劳动者权益的维护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____________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____________、申请仲裁、向________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得到统一。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人民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必须履行;有些权利,本身也是一种义务,如劳动、职业技能培训等。
***基础达标知识点一劳动和就业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其中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也都是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劳动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②劳动主要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活动③劳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源泉④劳动可以促进人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与阶级社会的劳动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 )A.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B.在不同行业之中,从事着不同形态的劳动C.具体分工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D.所有的合法权益都受到了应有的保护和尊重3.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和紧迫。
这是因为( )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很大②我国的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③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④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太慢,不能承担劳动力数量不断增长的压力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要把促进就业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全力以赴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之所以如此重视就业,是因为( )A.就业是民生之本B.促进就业是国家的中心工作C.就业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实现就业是个人成功的前提5.2010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招聘于9月已提前启动,受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2011年的就业压力仍然巨大。
为了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目标,党和政府必须( )①把加快发展经济作为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③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④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6.有人认为,工作要体面,不能让别人看不起。
这种观点错误就在于没有树立( ) A.自主择业观B.竞争就业观C.职业平等观D.多种方式就业观知识点二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7.国家规定,要从各地实际出发,逐步地、有条件地放宽户口迁移,首先应允许有贡献、有专长、有技术的农民工和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落户。
这样做是基于劳动者的(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C.休息休假的权利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8.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必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③应该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④应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9.2010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部分地区用工情况的调查显示,招工难现象在部分待遇较低、工作条件不好的企业依然存在,但福利待遇较好的企业基本不缺工。
这启示企业( )①要注重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②要实现和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③要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待遇④要依靠自主创新,形成竞争优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0.上图漫画《遮风挡雨》,说明劳动合同法能够为劳动者遮风挡雨,主要体现在这部法律旨在( )①增加劳动者的就业岗位,保障劳动者充分就业②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④确保用人单位建立完善的制度,避免各种劳动纠纷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③④ D.②③11.“劳动工资无保证,劳动超时无报酬,劳动安全无保障”,经常成为劳动争议的焦点。
在我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是( )A.劳动者依法履行义务B.依法签订劳动合同C.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D.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12.2010年9月14日,北京市人保局公布了2010年中秋、国庆两节的加班工资支付方法,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劳动者可以通过________等途径加以维护( )①投诉、协商②申请调解、申请仲裁③向法院起诉④施加报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综合提升13.某校高一学生在政治老师的指导下围绕“就业歧视”这一主题展开了综合探究。
以下是一名学生撰写的探究报告:(1)在现实中,就业歧视的现象十分普遍,真可谓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比如:……请为该同学补全报告。
(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言简意赅,贴合主题。
)14.2010年12月9日,由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晚报社、山西电视台经济频道共同发起的2010年“岁末情暖农民工讨薪行动”正式开始,这是山西晚报连续第六年发起为农民工讨薪行动。
近年来,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工伤事故多、超时加班、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请你就“怎样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出几条建议。
答案知识清单一、1.脑力体力精神财富生产过程生产力 2.(1)民生(2)劳动力社会经济发展 3.(2)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二、1.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劳动争议处理 2.主人翁 3.劳动合同申请调解法院课时作业1.C [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故②的表述不准确。
]2.C [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3.B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故④错误。
]4.A [主要选择能体现就业对社会发展重要性的选项。
A的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B、C的表述错误,夸大了就业的地位、作用;D说的是就业对个人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
] 5.A [材料的主体是党和政府,④的主体是劳动者,排除。
]6.C [材料中的观点把各种职业分成了三六九等,是没有树立职业平等观的表现,选C。
]7.A [材料反映出国家对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重视。
]8.D [①是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必要性;②③④是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措施。
] 9.C [招工难的原因是待遇低、工作条件差,故选C。
①④不符合题意。
]10.D [劳动合同法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法律,它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①④认识错误。
]11.B [依法履行义务是维权的基础,C、D是增强就业能力的措施。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是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故选B。
]12.A [劳动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施加报复违背法律,④错误。
]13.(1)①相貌歧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多对相貌做出要求;②性别歧视,国内七成女大学生就业困难;③学历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要求本科、硕士或者博士学历;④乙肝歧视,许多携带乙肝病毒者求职被拒。
(其他再如:地域歧视、年龄歧视、体型歧视、姓氏歧视等)(2)①劳动者通过就业才能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②就业歧视的存在阻碍了劳动者就业的顺利进行,增加了就业难度。
③就业歧视的存在违背了社会公平的原则,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
(3)①从国家看,应该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做好劳动法执行情况的监督。
②从企业看,应该注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注意用人上的公平。
③从劳动者看,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运用合法途径切实维护自己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解析本题考查就业歧视的种类、不良后果,以及消除就业歧视的措施。
第(1)方面,要求我们学会关注现实经济社会生活。
第(2)方面,要注意:要求回答人们对就业歧视反应强烈的原因,而不是产生就业歧视的原因。
第(3)方面,要把握材料中的限定信息:从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的角度。
14.(1)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2)加强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4)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5)提高农民工自身的维权意识等。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可以从国家、企业、农民工自身等角度提出建议。
教材题解1.我国宪法为什么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提示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2.(1)人们为什么要就业?提示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