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华市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思考

金华市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思考

金华市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思考(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1081)从世界城市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及其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和进程入手,指出了金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处理好集中和分散,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完善城市综合交通网;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与时俱进,加快布局等对策和建议。

标签:金华市;城市化;城市规划;对策1 前言1.1 国内外城市化特征与发展趋势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指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生活方式不断向周边区域辐射的空间过程。

包含三个基本含义:(1)城市数目不断增多;(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居民生活和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集中化”为特征,就是从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前后,表现为工业和人口的持续的、大规模的集中,城市数目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大城市不断增多;第二阶段则以“分散化”为特征。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中出现了所谓市郊化以及后来的超市郊化现象,即大批居民从城市的中心地迁往城市的郊区地带。

这一阶段的区域发展模式表现为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增长停滞,城市周边区域不断扩增,卫星城市的居民区发展迅速。

于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或“城市群”、“城市带”发展较快。

我国城市化轨迹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1949年至1957年是起步期,比较正常,平缓上升;1958年至1965年是动荡期,大起大落;1966年至1978年基本上是停滞期;1978年至1984年是恢复发展期;1985年至1992年是平稳发展期;1993年以后是加速发展期。

从1978年以来到现在,我国城市化水平从17.9%提高到2005年的43%。

2005年,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达到56%,比世界47%的平均水平高9个百分点,比全国43%的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

金华市的城市化水平为48.5%,并力争到2010年,全华市城市化水平60%;2020年,城市化水平70%。

1.2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也是城市政府指导调控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手段。

城市规划是继承过去、创造今天、预测未来的一门科学。

当前,有关数据显示,新加坡的城市化水平为100%,比利时为97%,法国为73%,而我国城市化水平则为43%,虽然已经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可见,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加快搞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这就需要我们在处理整个城市的发展方面要有科学性、远见性和战略性的规划。

由国务院批复实施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将金华市定位为“一级经济亚区”、”发展成省域次区域中心”。

《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指出:金华应成为浙江省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与交通枢纽,并要求“对金华应优先加以重点扶持,同时加强周边城市群建设,发展群体优势”。

根据省纲要,我市制定了《金华市城市化发展纲要》提出:以建设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为目标,突出金华市区大城市建设为重点,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加快由义乌、东阳、永康、兰溪等组成的中等规模城市群建设,走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2 金华市基本情况浙江金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东经119°14′-120°46′30″,北纬28°32′——29°41′,南北跨度129公里,东西跨度151公里,土地面积10941平方公里。

金华市地处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南翼,是浙江省中西部中心城市。

历来有“四省省衢”、浙中交通枢纽之称。

东临台州,南毗丽水,西连衢洲,北接绍兴杭州。

下辖婺城区、金东区、永康市、东阳市、义乌市、兰溪市、武义县、浦江县、磐安县等九县(市、区)。

浙赣铁路横穿东西,金温、金千铁路纵贯南北;公路四通八达,330国道、03省道、45省道在城区交汇;有杭金衢、金丽温、金甬等高速公路;境内有义乌机场。

近几年来,金华市的城市建设有较大发展,特别是浙江省政府提出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的总体要求和金华市委确定建设现代化新金华的战略目标,对金华市城市发展和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实现浙中崛起”是金华整个“十一五”规划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具体地说,金华市区将作为浙中城市群的内核,继续按照“一中两翼两三角”框架性布局,(“一中”即一环以内的内城区;“两翼”是指金东新区和婺城新区。

“两三角”指金三角新城和金西经济开发区。

)综合考虑城市功能的配置,积极推进婺城、金东新城区、金三角和金西开发区建设,努力提升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水平,提高城市建设品位,促进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的形成和发挥。

3 金华市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和建设存在问题3.1 对城市化重视程度不够,认识存在偏差城市化作为历史发展阶段新的动力,是推进工业化发展,促进经济全面进步,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过程。

目前,国内外很多城市一味追求较高的城市化水平,而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却尚未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普遍存在认识偏差,为我所用时重形式轻实效,没有形成整体合力。

3.2 城市化发展研究深度不够、城市建设缺乏区域整体指导在城镇发展建设中考虑近期建设多,远期发展少;考虑城市自身发展多,区域整体发展少。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协调好近期和远期、整体与区域之间的关系。

发展浙中城市群,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金华——义乌”这个聚合轴的辐射作用,为周边县市实现城市一体化提供发展动力。

3.3 城市规划滞后,适应不了建设发展需要我国的城市规划是在“十一五”时期开始建立的,城市规划是为计划安排的项目确定布局空间,可以说是计划决定规划。

目前金华市规划体系不健全,规划修编周期过长,公众参与度不高,现实与规划严重脱节。

由于规划滞后,不少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比较普遍,建设的档次不高。

使部分城市建设缺乏具体规划依据和规划的长远控制,难以整体实施建设。

同时设计方法与管理方法相对老化,使规划工作忙于应付,削弱了规划管理对建设的指导作用。

3.4 现行城市管理体制不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一是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多,办事效率低;二是城市管理存在多头管理,重复管理,交叉管理;三是城市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管理交叉,如交通,水利等。

比如说,城市干道改建工程的短时间的重复工作,不仅浪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影响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

4 金华市城市规划对策4.1 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回顾金华市城镇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实现“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目标依然艰巨。

这就需要我们以现代化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强化金华市中心城市功能,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确立金华作为浙江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择优培育中心镇,完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市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城市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2020年金华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0%,市区人口达到100万以上,城市绿地率达到40%以上。

整个金华地区将抓好“金华——义乌”这一城镇发展聚合轴的快速成长,以快速轨道交通引导和支撑城市群发展的主轴,从“浙中城市群向金华大都市区”发展。

4.2 处理好集中和分散,近期和远期的关系要改变金华市城市建设过于分散和建设项目以开发为主的状况,市区应加快实施“东拓西进,北控南延,沿江沿线,多向拓展”的城市发展战略。

以内城区为核心,沿三江六岸,沿交通轴线向外滚动发展,由风景区、郊外休闲绿地、自然林地组成的楔形绿地向外延伸至中心区,构成适应未来金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具有弹性的开放式空间发展框架。

在共建大金华的目标下,“以自然地形为导向、交通轴为依托、产业区为基础”为原则,从战略高度确立城市群“一轴一环”的“d”型空间布局。

“一轴”就是金华、义乌、兰溪等杭金衢高速公路城市聚合轴;“一环”就是金华——永康——东阳沿线城镇密集环。

4.3 完善城市综合交通网共建城市群,交通需先行,“十一五”期间全市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施公路“三化”战略,实现公路快速网络化、实现干线航道高等级化。

构筑公路“八高八快十二联”主骨架网,加快改造干线航道和建设兰溪港。

根据浙江省公路水运交通建设目标和金华市城市群发展的需要,加快构建“八高八快十二联”的大交通格局。

对外通道方面,重点规划建设8条高速公路,杭金衢、金丽温、金甬三条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诸永、金台高速公路已于2007年底建成通车,对内通道方面围绕“半小时交通圈”目标,建设8条城际快速通道。

并重点构建“三大交通网”,即中心城市到各县(市)城区的快速干道,各县(市)城区到中心镇、建制镇的快速干道,中心镇到中心村和中心镇之间的快速通道。

4.4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充分研究当前投资体制及建设资金的动向,基础设施建设要有一次性投资政策,适度负债经营,长期综合回报,提高综合利益。

如地下管网建设一定要同步一次建设,避免各部门反复开挖路面,减少整体费用。

城市经济要充分考虑城市商贸,城市旅游的综合效益,提倡城市长效投资,整体经济平衡的思维方法,不能简单地考虑单个项目的经济平衡。

也就是说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完全依靠公共财政的力量来完成,显然是不可能的。

财政当然要在预算中尽可能地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更多的建设项目要经营城市来实现。

例如:对城市的商业用地实行招标、拍卖和挂牌;对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工程,通过收费来偿还。

4.5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以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为指导思想,加快审批速度改革,不断更新设计观念,进一步开放市场,引进创新观念,先进技术,多出精品;要进一步调整规划审批方法,处理好加强管理与优化服务的关系;建议建立规划咨询委员会,按专业设立专家人才库,调整现有专家组,加大拆违整治力度,结合当前的环境交通大整治,重点对主要道路、河道两侧、市区园林山周边、入城口、住宅区及城郊结合部等有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城市交通、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市民生活和损害公共利益的各类违法建设和逾期临时建筑进行集中清查,分步集中拆除。

4.6 与时俱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因地区、产业、地理、地形、地质、规模、用地、居民等因素的不同,必然有不同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显示其不同的空间结构和特色。

有的城市临江而建,有的城市跨江发展;有的城市是放射状布局,有的是棋盘式布局。

有的是多组团的,有的是单核心的。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都显示其城市发展的特色。

在“浙中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战略目标下,紧紧抓住义乌市作为国际性商贸城,充分发挥市场带动作用和空间扩散效应,进一步增强产业带动辐射能;加强东阳市与义乌城市功能组团的有机分工联系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协调与共建共享,发挥东阳作为东方好莱坞的影视文化基地特色的建设,并且扩大旅游宣传;浦江县应该承接好与城市群核心区特别是义乌城市的空间联系;兰溪市在加强与金华市城市空间联系的同时,要注意中心城区与江南新区的空间形态的有机整合;永康市作为中国五金之乡,则应该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形成系统的产业链,带动周边的城市发展;武义县积极利用与永康城区之间的走廊地带,依托已有城镇,加强与永康城区的空间联系的互补协调发展;磐安县根据产业分工合作的关系,要加强与义乌东阳副中心城区和永康武义副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接受城市群核心区的产业辐射,发挥磐安特色经济的优势,构筑生态型小城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