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心灵间的桥梁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教育工作逐渐倾向于教师的专业化上,平时忙于授课工作的班主任却忽视了班主任工作中班会的作用,从班主任在班会上营造愉快心境的角度谈谈其给班主任工作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愉快心境;班会;素质教育
一、以愉快的心境感染学生
班主任应在愉快的心境下开班会或与学生个别谈话。
心情愉快,态度亲切,面部表情丰富,语言表达自然流畅,思路也会特别开阔。
这时,学生会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
相反,如果班主任老师在心境不佳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会流露出忧愁、烦恼、愤慨的情绪,更有甚者会把怒气转嫁到学生头上,表情上让人有一种压抑感,语言表达严厉,缺乏理性,举止动作也会有失分寸。
这时,受教师情绪的影响,学生也会感到紧张、沉闷、无所适从。
在这种情境下,不但对学生的教育失去意义,而且有损于教师的形象。
就班会中的一周工作总结来看,我们要肯定一周中的工作,公平地看待这一周当中班级的整体表现和某个学生的表现,找适当的机会和方法,开诚布公地把所要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学生就会从心理上接受自己一周中的种种表现,很多学生会很期待班主任在班会中夸奖自己。
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最重要的还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修养,有意识地把握自己的心境,做良好心
境的主人,使自己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所表露的情感符合教育者的要求,把所有个人和家庭的烦恼与痛苦统统留在教室门外,为学生负责,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负责。
二、正确使用鼓励与批评
鼓励和批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两个“车轮”。
批评学生,应当像人类征服沙漠那样,在沙漠中种植树木花草,借此来绿化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所谓“绿化式批评”,即教师在批评犯有过错的学生时,像“春风化雨”那样,用文明、智慧、含蓄的手段熏陶“绿化”他们的思想,净化他们的灵魂;既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又要顾及他们的“脸面”,引导他们自觉地步入正道。
处在中学时期的学生,涉世未深,阅历肤浅,大部分的思想还处于一种懵懂的学习适应期。
一成不变早已不适应现在物欲横流的年轻人。
班主任必须适应变化了的客观实际,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在工作中紧紧抓住学生心理不放松。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设身处地地给他们提出一个良好的建议。
比如青少年早恋问题,人们大都持贬斥否定态度,有时不免言辞犀利,让“早恋者”难以接受。
在班级的班会中如果采取指明批评当事的男女势必会给他们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压力,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和人际交往,造成一定的性格缺陷。
教育者如若设身处地地为“早恋者”着想,改换一下思维、交流的方式,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来阐释“早恋”的危害,效果也许会更好。
班主任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如能一改“板起面孔”枯燥说
教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管理,既强化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又端正了他们的人生态度,一定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三、感人者莫先乎情
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一样要有一种潜在的积极健康的人格力量来感化学生,要思考以怎样的标准对待自己和他人,以怎样的气度处事和为人等等。
当学生体会到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心心相印地为班级操心和服务,是“对事业忠、对学生爱、对同事和、对自己严”的高尚人格的体现时,就会从教师良好的行为和高尚的人格中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培养自己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和与他人合作的美好品格,乐观、正直、豁达的健康心理,克服孤芳自赏、狭隘封闭等不良心理疾病。
在一周班会中,班主任以一种愉悦的心态面对学生时,要想到保护每一个已经犯错误的和有犯错误倾向的学生的自尊心,发掘和表扬学生的内在情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以情感动他们,在他们的立场上,直面他们所表现出的优劣。
班主任在理解他们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良苦用心,理解并且体谅班级工作的复杂重要性,在润字上下工夫,寓理于情、情理结合,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就会使受教育者心灵受到巨大震撼,像巨大的冲击波,撞击着他们的心扉。
这样的效果就会使得班会的管理更加人性化,富有时代的激情。
学生在班会通过跟班主任交流沟通学习、班级、生活的乐于忧、得与失。
使得双方达到一种角色的共振效应。
这样班会在一周的班级工作中就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班主任就会是其中最好的指挥者。
寓教于乐,班主任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爱,这样班主任的工作热情也会高涨。
因此,班主任不仅要像韩愈在《师说》里说的“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深厚的艺术修养,做得正、行得直的作风。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