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_张婵

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_张婵

参考文献: [1]陈 宏 微.汉 英 翻 译 基 础 [M]. 上 海 : 上 海 外 语 教 育 出版社,1998. [2]郭 著 章 ,李 庆 生.英 汉 互 译 实 用 教 程 [M]. 武 汉 : 武 汉大学出版社,2003. [3]张 震 久 ,孙 建 民.英 汉 互 译 简 明 教 程 [M]. 北 京 : 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编,2009. [4]吴 爽.从 电 影 片 名 看 翻 译 中 的 归 化 与 异 化 [J]. 北 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
关键词: 电影片名 翻译 归化策略 异化策略
一、前言 电影是一种集艺术性和商业性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而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影作为跨文化交际媒介的 作用越来越突出。 在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电影产业投资 者们也将拓展海外市场作为获得更大收益的重要手段。 电影片名作为电影的门楣, 起着将观众引进门内 的重要作用。 而要使电影片名发挥吸引眼球、锦上添花 的功效,文化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归化与异化作为与文 化紧密相关的翻译策略, 在最大化发挥电影片名功效 中是重要手段。 要合理实施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策略,首先,要理解源语言的文化背景及剧情内涵、影 片基调;其次,结合译语文化、语言规范及受众群体的 欣赏层次进行语言转换的艺术再创造;最后,在传递信 息和艺术再创造的前提下, 以大众效应与商业效益为 最终目标,合理定夺。 二、电影片名的功能 一般而言,英语电影片名,多用在剧情中起关键作用 的人物、事件或地点名称,常用单个的词作为片名。 而中 文片名,多用四字词组,好用比喻,具有概括性。 但电影片 名都有其固有的功能。一是信息功能。这一功能基于翻译 中的忠实原则和电影片名的宣传目的, 主要指译名要概 括影片主旨或传递影片的信息。二是美感功能。这一功能 主要基于电影片名的推销目的。 电影片名要得到受众的 广泛好评,实现利益最大化,就要在翻译中加进原本没有 的一些意义,以起到美化作用。 这一功能主要指电影片名 的翻译要反映整个影片的风格,确定影片基调,以抒情、 幽默、惊险或戏剧化的氛围吸引观众,通过匠心独具的语 言形式最大程度地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与观影欲望, 并使 观众得到艺术与美的享受,最终实现市场利益(陈宏微, 1998)。 三、影片译名中的归化策略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实践活动。 原文的表达具有吸引 力、诱惑力并尊重大众文化和审美水平。 如果译者不深谙 两种文化的差异,然后作出适当的文化转换,就不一定能
影片Ghost如果采用异化翻译法译为《鬼 》,中 国 观 众会误认为是恐怖片。 而采用归化译法后的中文译名 《人鬼情未了》则在反映主题、揭示影片基调及吸引受众 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人”和“鬼”说明了影片中的男女主 人公,“情未了”揭示了影片的主题是悲伤凄美的爱情故 事。 而中国观众由于文化中有类似于聊斋中的人鬼情缘 的积淀, 更易由此译名产生心理共鸣。 而心理惊竦片 Seven更是归化策略在电影片名翻译上的成功例证。 这 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疯狂的杀手自认上帝, 围绕天主 教的七大死罪的惩戒逐条杀人的犯罪故事。 “七”是宗 教上的神秘数字,但“七”不会使中国观众产生文化联

使译文也同样具有上述三大特点(郭著章、李庆生,2003: 171)。 翻译中的“归化”(Domestication)喻指在翻译过程 中把原文文化特色转移到译入语文化中去。 所谓转移,就 是原文的诸多表达手段向译入语文化靠拢乃至融为一 体。 在翻译过程中,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相互影响,原文 的语言特色和文化特色部分消失, 或跟译入语的语言和 文化非常相近、相似乃至相同,以满足译文读者的接受心 理。 美籍意大利学者Venuti(1995)认为,归化翻译法包括 六个方面:(1)审慎地选择适合于归化翻译的原作;(2)有 意识地采用流畅而自然的目标语言文风;(3)使译作顺应 目标话语的类型;(4)加入解释性的材料;(5)消除原文语 言中的地域和历史色彩;(6)使译文在总体上与目标语言 的成见和偏好一致(张震久、孙建民,2009:218-219)。 简 而言之,归化策略是指重视目的语文化,减少译入语读者 在接受、消化外来文化时的困难,体现译者的民族中心主 义态度。 Spiderman直译原为《蜘蛛人》,仅改动一字变成 《蜘蛛侠》后,归化策略使其达到了迎合中国观众的目的。 “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武艺高强、讲义气的人”。 这一 改动使观众一目了然。 Waterloo Bridge的中文译名为《廊 桥遗梦》。 这一英文片名是男女主人公相遇、生死别离的 地点。 译名借用“蓝桥会”的民间传说,使用归化策略,使 得这一译名深入人心。 在中国有着许多与之相仿的神话 传说。 如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陕西省蓝田县一年一度 的“蓝桥相会”等。 而“蓝桥相会”的传说与Waterloo Bridge 故事情节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 所以译者把原名“滑铁卢 桥”译成了“魂断蓝桥”,这样不仅避开了中国观众由于地 域文化差异、历史背景知识缺乏而引起的迷惑,而且“蓝 桥” 这一隐含中国文化的意象能使观众一看到片名即刻 领悟到这是一部爱情片。 再如电影I do,按英美国家婚礼 习俗,这是新郎或新娘对牧师提问的回答。 如果采用异化 策 略 ,译 为 《我 愿 意 》,中 国 观 众 很 难 像 英 美 观 众 一 样 ,很 容易地联想到浪漫的爱情片。 而其中文译名《婚礼情缘》 却紧扣主题。
42
41
○ 语言文学研究 2010年9月号上旬刊
想。 而《七宗罪》的中文译名,点明了故事主线和“七”这 一宗教寓意。
电影Lolita的中文译名为《一树梨花压海棠》。 Lolita 实为影片中女主角的名字,若直译为《洛丽塔》,不熟悉这 部小说的观众乍看会觉得没有吸引力。 根据该影片的内 容,实际描写的是恋童癖这一畸形的爱恋,于是有人使用 了《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一译名。 “一树梨花压海棠”出自 宋代苏东坡嘲笑好友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的调 侃之作。 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东坡就 调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 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梨花者,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 棠则指的是红颜少妇。 以“梨花”和“海棠”暗指“白发”与 “红颜”,而 “压”字连接两者,道尽无数未说之语,堪称一 绝。 大多以主人公名字命名的英文电影可采用归化策略。 这是由中英文电影名的不同特点决定的。 英美电影常用 简单的人名地名作为片名, 笔者认为这与英美国家个人 主义盛行是有一定关联的,而中国盛行集体主义,除非是 一些历史名人、时代英雄,一般情况下是不习惯以人名作 为片名的。 因此,鉴于这一文化习惯差异及中国观众对于 某一特定欧美人物的熟悉度,Rebecca中文译名为 《蝴蝶 梦》、Cleopatra的中文译名为《埃及艳后》。
四、电影译名中的异化策略 采用“异化 ”(Foreignization)策 略 ,译 者 可 以 不 受 目 标语言和文本习惯的限制,而且可以在恰当的时候,采用 似乎不流畅、不透明的语言风格,刻意保留原文的文化色 彩,给译文读者以别样的阅读体验和心理感受(张震久、 孙建民,2009:218-219)。 有一些以主人公名字命名的英 文电影可采用异化策略。 如大家所熟悉的《罗密欧与朱丽 叶》。 还有一些国外电影是很难用精炼的四字词语概括其 精髓的,所以采用异化策略也未尝不可。 例如《卡萨布兰 卡》就比《北非谍影》更胜一筹。 英文影片中的异化翻译策 略一般出现于下列情形中:
在中文电影的英译名中,异化翻译策略也十分常见, 如电影《刮痧》,其英文译名Guasha Treatment采用异化翻 译策略,曾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 主张归化译法的译者 认为这对绝大多数不熟悉拼音, 对刮痧疗法一无所知的 外国人来说晦涩难懂。 而在笔者看来,这一译名会使观众 去了解刮痧这一中医疗法,从而走进中国文化。 近年来,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在世界影坛也出现了许多保 留中国特色的中文电影英译名。 例如Lin Zexun,Nanjing Massacre,Tuya’s Marriage等(吴爽,2005)。
2010年9月号上旬刊 ○ 语言文学研究
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张婵
(长江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摘 要: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媒介,在当 今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电影的片名起着传 达信息、体现美感和吸引观众的功能。 归化与异化作为英 汉互译中的重要策略,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 本文通过讨论电影片名中的归化与异化现象,比 较归化与异化策略的差异,探讨这两种各有优势、互为补 充的翻译策略,以及如何在电影片名翻译中进行恰当的选 择和运用。
五、超越归化与异化 尽管归化与异化策略在电影片名翻译中运用广泛, 但任何一种翻译策略都不可能是万能的。 且电影片名翻 译不同于一般的书名翻译, 它是一种因实际需要而故意 加进原本没有意义的一种传达方法, 有别于文学翻译严 格依照作者本意、力求神似的方法。 电影片名翻译在大多 数情况下, 都要迎合市场需要, 进行再创造。 如:White Sister(《空门遗恨》),Lady Hamilton(《忠魂娟血离恨天》),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 浮 生 若 梦 》),The Story of Louis Pasteur(《万世流芳》),Lucky Lady(《风云龙虎凤》), The Divine Lady(《薄命花》)等。 六、结语 在当下的中国英汉电影名翻译领域, 无论是采用归 化还是异化策略, 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采用归化策略 时,滥用抽象法、代替法,无根据地予以形象化或典故化, 产生了“过犹不及”的情况。 而异化依仗的是文化猎奇心 态和文化底蕴, 这两种翻译策略在电影名称的翻译中各 有侧重,但这两者不应是对立的,而应是辩证统一的。 以 目的论为指导,适时选择恰当的策略,以实现影片名的美 学价值、商业价值、宣传价值。
以上所讨论的都是英文影片的中文译名。其实,在中 文影片的英文译名中,归化策略也是贯穿其中的。 徐克导 演的电影《顺流逆流》的英文译名为Time and Tide。 这一 影片讲的是有关归隐的故事。 这一译名遵循了归化翻译 策略,取自于英文谚语“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岁 月不等人,世事无常,顺流也好,逆流也罢,总之人在江 湖, 身不由己。 《卧虎藏龙》 英译名为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在中国文化中,虎和龙均是力量、勇气的 象征。 片名中引入这两种意象用以揭示以李慕白为主要 代表的侠者敢作敢当、豪迈洒脱的个性。 然而,在英语文 化中,龙是一种口吐火焰、长着一对翅膀的恐怖怪兽,是 邪恶的化身。 以“Crouching Tiger”译“卧虎”无可厚非,因 为中、 英文中tiger一词的外延义相同, 然而以“Hidden Dragon”译“藏龙”,难免不会使英语国家观众产生抵触情 绪。 因此,在采取异化策略翻译电影片名时,要考虑文化 差异以及译入语国家对译名的接纳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