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善做七好青少年-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我的中国梦,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中国梦,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
因为梦,我们的世界更加的多彩和美好。
因为梦,我们更加拥有前进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
因为梦,我们不辞劳苦,自始至终的向着梦的彼岸前进。
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我们的青春,背负着责任,背负着祖国对我们的期待。
青春不是抱怨年华流逝而感慨万千,也不是碌碌无为混混噩噩,更不是趁着年轻而虚度光阴,我们还有很多事要为之奋斗。
为此,我们应该努力的去做一个向上向善的中国青年,勤奋努力,奋勇拼搏,去实现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美丽可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难以创新的国家,因为中国没有梦和敢做梦的人。
有人说中国人的处世风格是世界上最现实的,奉行中庸处世。
但是,我要说,他们都说错了。
在历史上,中国和中国人是历来不缺少梦的。
庄生梦蝶体现了思想的自由释放,嫦娥奔月更是表现了对未知世界的大胆探索,从秦汉的明月到唐明的关城,中国人的梦不但一直在做,而且为了到达梦境的彼岸去不断地尝试和冲击,于是我们有了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有了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成就了中国的伟大和不同凡响。
然后,在当代,更多的人已经忘了梦想,忘了青春,忘了无悔的奋斗。
那么身为一名21世纪的中国大学生,我觉得我们不仅要有梦,还要敢做梦。
首先,我们应该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往开来,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我们要多关心时事,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方面的信息。
我们要能够心怀祖国,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在文字上、在演讲台上大发爱国之情,我们要付出实际行动。
我们要时刻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扎根基层,投身到西部,积极的到偏远贫困地区支农等。
积极培养自己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投身社会经济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我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要顺时代潮流而动,作时代的弄潮儿。
我们要敢于挑战时代、挑战自我,要以强者的姿态于世。
我们更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工作和学习。
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我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致力于自身的完善,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诠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俗话说:理想是指路的明灯,奋斗则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我相信我通往未来的路不可能一路坦途,很可能遇到磕磕绊绊、崎岖险途,甚至有时会找不到路的方向,但是无论如何,我都应该常怀自信,用勇气和毅力克服这些困难。
正视现实,但不为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
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吧!奋斗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坚持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参加每次课堂讨论、认真完成每次作业,多读几本书、多和优秀的人交流、多向老师请教、多思考并把想法付诸于行动。
我相信:只要把我们把每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一定不简单;只要我们每个普通人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中国梦”的实现之路定不会平凡。
我应该珍惜这个机会,明确大学生的使命,吸取大学营养,充分的利用大学的条件好好培养自己,遇到压力要经得起、遇到打击要放得下、要懂得珍惜当下、善待自己、关心他人、感恩社会。
我们不要沉湎在今天的平凡而不能自拔,虽然我们是平凡的但是我们可以让平凡焕发光彩,携着平凡追逐和超越梦想。
世界因为有了我们这样在平凡中超越梦想的人而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在平凡中超越梦想,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我真心希望我可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梦的实现奉献自己的才华。
雄关漫道真如铁,是对梦想的追求;而今迈步从头越,是对梦想的执着!来吧,让我们携起手来,响应时代的号召,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光荣的未来,前进!我的梦,中国梦。
向上向善好青年【主题阐释】2016年6月,正值烈日炎炎的盛夏,团中央发起的“向上向善好青年”活动,像一场淅淅沥沥的细雨,像一场沁人心脾的凉风,滋润着、感染着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人。
崇义友善好青年毕万昌、执着奉献好青年焦翔、爱岗敬业好青年肉孜买买提・巴克、孝老爱亲好青年王东等向上向善好青年,唱响了青春主旋律,传播了向上向善的青春正能量。
【素材展示】崇义友善:毕万昌“我是沈阳军区某工兵团汽车连雷锋班现任班长毕万昌,2016年12月,深藏着父母亲朋的殷切期望,怀揣着对军营的美好向往,尤其是对英模雷锋的崇敬之情,从哈尔滨入伍,走进光荣的‘雷锋团’。
”高亢的声音回荡在整个会场,崇义友善好青年毕万昌用军人的飒爽英姿展示着青年军人的青春风采。
2016年10月25日,团队组织新老雷锋班班长交接仪式,在雷锋老班长塑像前,在全团官兵注视中,毕万昌激动地接过雷锋枪和雷锋班班旗,并郑重许下誓言――“高举雷锋旗帜,传承使命担当,弘扬雷锋精神,坚守道德高地”。
毕万昌告诉大家:“上任伊始,我把历任雷锋班班长当作偶像,跟着先进学先进,照着雷锋做雷锋。
”有同学问毕万昌:“您怎么看待现在网络上不认同雷锋精神,甚至诋毁雷锋精神的现象?”毕万昌严肃地回答道:“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了解雷锋,不了解雷锋精神,没有认真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质内涵。
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悟和学习,认真了解雷锋,学习雷锋精神。
”在传播雷锋精神的道路上,有人质疑,说他们是在哗众取宠,是在捞取政治资本,但毕万昌始终坚持“你吹你的冷风,我学我的雷锋”。
执着奉献:焦翔在过去几年里,焦翔在战乱的中东国家间穿梭,报道了埃及、利比亚、叙利亚、黎巴嫩等几个国家政权被推翻或者内战的过程,经历过汽车爆炸、炮弹袭击、暴力抢劫、北约空袭、狙击手放暗枪。
2016年1月,焦翔刚到埃及,骚乱就爆发了。
镜头下,百万示威民众与军警对峙,年轻人在催泪瓦斯中被打得头破血流。
在博物馆,埃及法老的珠宝遭到洗劫,4000年的文物化为满地的碎片,博物馆馆长痛哭到几乎窒息。
焦翔说:“驻外第七个月,我冲进北约轰炸下的利比亚。
恐惧笼罩着的黎波里,空气中都是死亡的味道。
为了躲避空袭,卡扎菲把国家电台等敏感机构都安置在外国记者下榻的酒店楼下,这就意味着,我们就都成了他的人体盾牌。
爆炸总把黑夜变成白昼,玻璃被震得嗡嗡作响,几乎碎裂。
每次惊醒,我都要使劲儿掐一下自己的脸――真疼,还好我还活着!”类似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的,恐惧和死亡每天都在焦翔的身边笼罩着。
“康德曾有句名言说,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在战场坚守了1200天。
”焦翔用执着的信念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他的任务和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焦翔有很多自己的感悟:“洞悉乱象,把脉大局,我感悟到中国力量。
不能任由外部干涉政权,这是对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捍卫,是大国的正义担当。
”爱岗敬业:肉孜买买提・巴克肉孜买买提・巴克是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开发公司采油作业五区采油六班班长。
他告诉大家,今年是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60周年。
60年前,这里飞沙走石,渺无人烟,经过几代克拉玛依石油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如今已变成了一座石油特色鲜明、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市。
作为一名石油工人,巴克感到十分的自豪。
因为克拉玛依油田的发展里,有巴克的奉献和努力,有巴克的辛勤和汗水。
而最初巴克走进油田的时候,语言是第一块绊脚石。
他从小在南疆长大,上技校学的也是维语班,结果刚到单位时,连最基本的交流都成了问题。
巴克说:“师傅跟我们新来的员工聊天,让我搬一把椅子坐下,我听不懂,一直站着不动;问我在家排行老几,前面的人说他在家是老二,我想我是家里第一个孩子,就顺口说了一句‘老一’。
”经过了几次这样的事情,以后一跟别人说话,巴克就特别紧张,感觉自己是一个能听见的“聋子”、会说话的“哑巴”。
从那以后,巴克暗下决心,走到哪儿,他都带着一个小本,把碰泵、憋压、调参这样的专业术语记下来,分别标注上汉语、拼音、维吾尔语。
不到一年,肉孜买买提・巴克不但能用汉语交流,还能用汉语读报念书。
三年后,他的汉语水平达到了八级。
xx年起,他还被克拉玛依第三中学特聘为“普通话宣传员”,成为克拉玛依市唯一的维吾尔族汉语宣传员。
几年来,他已累计为3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汉语讲座。
巴克不仅用勤奋的学习和不懈的努力完善自己,也义无反顾地帮助他人。
他成立了“红柳石油网”,将工作培训的课件放在网上与大家共享。
”得到得多就应该付出得更多,要把所学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喜悦。
”巴克说。
孝老爱亲:王东山东人王东,有着典型山东汉子的直爽和憨厚,他用亲切的山东话跟台下的同学们说:“付出,让我收获更多的喜悦和满足。
”王东义务赡养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陈凤兰15年,为这位体弱多病、贫困孤独的87岁老人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15年间,他为她求医看病、洗衣做饭、端屎端尿。
1999年的冬天,刚刚结婚的王东和妻子到安蔡楼镇常寨村岳父家走亲戚。
王东性格开朗,与街坊邻居都聚在一起拉家常。
这时候,王东注意到墙边树下一个老人独自一人默不出声,心中产生疑惑。
从街坊邻居口中王东得知,老人名叫陈凤兰,老伴去世早,无儿无女,是个孤寡老人,身边没有亲人照顾,生活非常困难。
就这样,王东把她带回了自己的家。
这15年来,老人从未离开过他家;除了外出学习,王东也从未在外留宿。
因为妻子外出工作过几年,他和老人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比妻子还长,她就成了王东心里的牵挂。
王东说:“现在都在讨论时间都去哪了,回想这15年时间过得太快了。
我的时间除了上班、巡查线路,其余都放在了照顾老人和家庭上。
”也有同事朋友说王东是不是把老人看得太重了,可王东说:“看到老人生活得幸福,心里就觉得舒坦,同时我也感到了老人对我的信赖和真情。
”医者仁心:苏佳灿出生在中医世家的苏佳灿从小立志当一名医生,从5岁开始,父亲就让他每天早中晚背诵《中药汤剂》,背不下来不允许他吃饭。
6岁时,偶然一次机会让他遇到了解放军叔叔就地扎营,从此“军人”的梦想在他脑海里扎根。
在高考时,他的成绩超过清华北大分数线四五十分却没有选择清华、北大,而是背上行囊一个人来到了黄浦江畔的军医成长的摇篮――第二军医大学。
大学五年,为了学业他读了大约十米厚的书,一有时间就泡图书馆,最终以综合成绩第一名被保送。
为了实现将来可以救助更多战士的梦想,他选择了创伤骨科专业,又因骨科生物力学研究方兴未艾,为了获得更多生物力学的前沿知识,苏佳灿骑着自行车到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学习研究生课程。
每天骑行40分钟,每周四个来回,就这样,他坚持了将近五年的时光,直到博士论文完成。
他还成功撰写了国内乃至全球第一部《人体骨骼数字模型仿真学》,构建了国内第一个人体骨骼数字模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