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在实践中通常用消化率来表示饲料养分被消化的程 度及动物对养分的消化能力。
某养分的消化率(%)= 食入某养分量-粪中某养分量 100 饲料中该养分总量
但是按以上方法测得的养分消化率,严格地说应称为 表观消化率。这是由于粪中所排出的养分并非全部属于饲 料本身未被消化吸收部分,还有一部分是来自消化道本身 的产物,它包括消化器官所分泌的消化液的残余、消化道 黏膜及上皮细胞脱落的残余和消化道微生物残体及产物等, 这些产物常被称为(粪)代谢性产物(metabolic fecal products, MFP)。
饲草等 NDF 2%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煮沸 1h 酸性洗涤可溶物,ADS ADF 72%H2SO4 20~30℃处理 3h ADL 500℃ 2h 木质素 灰分 水解液(纤维素) 3%十二烷基硫酸钠煮沸 1h 中性洗涤可溶物,NDS
Van Soest粗饲料分析方案
(三) 纯养分分析 随着营养学的发展,对饲料化学成分的分析要求越来越精细, 饲料纯养分分析项目,包括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脂肪酸、维 生素、矿物质元素等。这些项目的分析需要昂贵的精密仪器和 先进的分析技术。随着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和测试手段的提高, 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进一步深入细致,也更趋于自动化和快速 化。 纯养分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价某种饲料的化学组成。
(六) 近红外分析技术(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NIRS 最近20年来研究表明,饲料的化学组成和营养价值与其在 波长范围为730~2500nm近红外条件下的吸收峰具有显著 的相关性,因此在一些营养实验室采用了将分析技术和统 计分析技术联合使用的近红外分析技术。
真(实)消化率可用以பைடு நூலகம்公式表示:
食入的某饲料养分 (排泄的某养分 代谢性产物中的某养分) 100 食入的某饲料养分
某养分的真消化率(%)=
显然,从理论上讲,同一饲料养分的表观消化率 总是低于其真实消化率。当然用真消化率表示饲料养分 的消化程度(评定饲料)比用表观消化率更真实、可靠。 但对于许多的养分来说,要准确收集与测定试验动物 MFP的养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用表现消化率来评定 饲料的消化性能仍被普遍采用。
饲料的常规分析
分析方法 在近 105℃烘干至恒重 在 550℃灼烧 凯氏硫酸消化定氮 醚浸出 1.25%的硫酸和氢氧化钠煮沸过滤 其余,即 100 减去上列部分的总和 指标 水分 粗灰分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纤维 无氮浸出物 主要成分 水分和一切挥发性物质 矿物质元素 蛋白质、氨基酸和其它 NPN 脂肪、油类和蜡等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 淀粉、糖、及一些纤维素、半纤维素 和木质素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也就是指分析饲料中的养分和其
他物质含量、测定并评估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 的利用效率和饲养效果,为衡量饲料的质量状态和合 理利用饲料提供依据。
第一节
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
化学分析 消化试验
饲料营养价 值评定方法
代谢试验
平衡试验 饲养试验
一、化学分析
对饲料进行化学分析主要是测定饲料的化学组成和物 质含量,根据不同的饲料品种可分析概略养分、纯养 分、有毒有害物质和添加剂等物质的含量 (一) 概略养分分析法 1860年德国Henneberg与Stohmann二人创建了分析测 定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与无氮 浸出物的概略养分分析方法(proximate analysis)。 该法测得的各类物质,并非化学上某种确定的化合物, 故也称之为“粗养分”。
消化试验可分为
体内法(in vivo)、尼龙袋法(nylon bag technique)和离体法(in vitro)。
消化实验
体内(in vivo) 消化实验
尼龙袋法(nylon bags technique)
离体(in vitro) 消化实验
全收粪法
指示剂法
消化道消化液
人工消化液
肛门收粪
回肠指示剂
饲料营养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 动物组织和血液成分分析
尿成分分析
二、消化试验
对饲料化学成分的分析只能说明饲料中各种养分的含量,而不能 表明它们能被动物消化利用的程度。 消化试验是测定某一种动物每日从饲料中食入的养分量和每日从 粪中排出的残余养分量,从而计算出每日每种养分的消化量和消 化率 消化 饲料进入动物消化道后,经机械的、化学的及生物学的作 用后,大分子的饲料颗粒被逐渐降解为简单的分子,并为动物肠 道所吸收,这就是动物的消化过程。 可消化养分:动物食入的某饲料养分减去粪中排出的该养分,即 称可消化养分。 消化率:就是指饲料某养分的可消化养分占饲料中该养分总量的 百分率 。
(四)饲料添加剂分析 主要通过常规和精密分析设备测定各种饲料添加剂对 应化学成分的结构、含量和比例,为评定饲料添加剂质量 及合适添加量提供依据。如生长促进剂、调味剂、防霉剂、 抗氧化剂、色素等。 (五) 抗营养因子和毒素的分析 在植物性饲料中主要存在的是蛋白酶抑制因子、血凝 素、致甲状腺肿物质、氰、巢菜碱、植酸磷、浓缩单宁、 黄曲霉毒素和生物碱及动物性饲料中的病原微生物等抗营 养因子,其分析方法一般都很专一,有些还需要精密仪器。
内源指示剂
外源指示剂
(一) 体内消化试验
根据收集方法不同消化试验又可分为全收粪法和指示剂法。 1. 全收粪法(all collect method) 在试验期间精确计量饲料采食 量,全部无损收集试验动物粪便并准确计量,有代表性地采取饲 料与粪样并准确分析。使用全收粪法测定消化率时,一般大型草 食动物采用粪袋收粪,猪和家禽有专用消化试验栏或笼 。
概略养分分析法仅能给出饲料中“粗养分”含量的测定值, 而未给出“粗养分”中各种具体营养成分的含量,如:
粗蛋白中没区分真蛋白和NPN, 灰分中各种元素含量,粗纤 维中各种物质含量等,导致本属于不同养分的化合物划分在同 一养分内,使营养价值的评定不准确。
(二) Van Soest饲草分析法(粗饲料分析方案) Van Soest在1964年首次建立了适于动物营养目的的粗饲料洗涤剂分析 程序(见图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