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引号、省略号和破折号的作用

引号、省略号和破折号的作用


• 注意: • 引号在表示特定的称谓和特殊含义时的区 别是: 1、引号在表示特定的称谓时,是为了起一 个突出、强调的作用; 2、引号在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时,该 词语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 了新的含义; 3、即前者的词意并未改变,但后者的词意 已经发生了改变,具有了不同于原意的新 的含义。
• 一、表示引文的省略 • 1.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 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二、表示列举的省略 1.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 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表示钟声 还在继续响) • 2.在广州有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 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 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三、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 二、表示话题的突然转变 • 1.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 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 吗?” • 2.当庄稼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还是给我讲 讲吧。 • 3.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 样,请你不要这样说。 • 4.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 —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5.“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 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 例如: • 1、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海伦· 凯勒》) • 说明:在这里,并不是说手指真的会说话了,而是 指海伦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他人交流。 • 2、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 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 谊的使者”。(《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 说明:“活菩萨”在这里并不是指活着的菩萨,而是 指具有菩萨一样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的人。“中日友 谊的使者”显然也不是指奉命出使中日,缔结友谊的 人,而是指聂荣臻将军像使者一样架起了中日友谊的 桥梁,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四、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 1、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明确:这里的 “聪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说,修辞手法称 之为反语。“聪明人”,既“愚笨者”)
2、整天吃吃睡睡不干活,你可真“勤快”呀! 五、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 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问:“老师,‘垂头丧气’的‘垂’是什么 意思?” 六、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1.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 2.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3.我们常说的“乐极生悲”真是至理名言。
• • • • • •
• • •
三、表示话语的中断 1.“„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2.“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 3.父亲接着说:“多接六元四角虽然很好,只是 这孩子——” 四、表示声音的停顿或延长。 1.“„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 小伙子的喊声。” 2.“哗——”耕牛下地即涌进来。 4.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 的——祖国。”
• 1.“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 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 担心呢!” • 2.“他会说什么呢?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 的了……是他来了?……不,还没来!……为什 么把他们报过来啊?…….他会揍我的!” • 3.“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 会爬……”桑娜沉默了。 • 四、表示话未说完 • 1.听鸟叫的人说:“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 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 一、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 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如: “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 住革命!(《草地夜行》) 这里有两个“要记住革命”,第一个用了引号,是引用老 红军说过的话;第二个没用引号,是表示“我”的决心。 二、表示特定的称谓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 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放风 筝》) 句中的引号,表示它不是真的大蜻蜓,而是形状像蜻蜓的 风筝。 • 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 三、表示特殊含义 •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 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
• 一、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说明 • 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 2.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一九五二年 十月十二日。 • 3.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 看看,更有秉独夜游的味道——昙花总 是在夜里开放。 • 4.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 全靠她一个人张罗。 • 5.窗外飞来了一只白鸽,送来了一片 云——一页洁白的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