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心得体会绩效考核学习心得体会最近,领导要求我草拟一个关于稿件的绩效管理办法。
在思考和制定办法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也使我对绩效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体会到咱们公司绩效管理制定的来之不易,从而让我好好执行好好遵守咱们公司的规章。
现在很荣幸将我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同大家分享。
首先,绩效管理要重视员工的自我主动性。
应从激励着眼,纯粹为完成指标采用绩效考核单纯扣分是最简单的形式。
赶鸭子上轿的做法也是不可取,其结果也只能适得其反。
一个好的激励措施能使人主动的去完成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制定稿件奖励措施的时候,我会考虑制定每发表一篇加贰分的奖励,这样可以激励员工努力改善自己的绩效成绩而努力。
其次,要想得到什么就考核什么。
例如:我期望的是每人都能完成一份稿件,我就会考虑在绩效管理里面考核这一项。
而对于公司来说就是业绩指标,就像咱们公司的KPI指标。
这能够反映公司战略要求、近期业绩目标、公司和部门的工作重点以及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公司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会相应在绩效管理中规定此项内容加以评估。
另外考核还应全方位,多角度。
一方面可以掌握员工的整体绩效,另一方面还可以鼓励员提高学习热情和适应性。
再次,在制定绩效管理的时候还应该多征求员工意见,使他们都能参与到其中来,一来可以使绩效制定不至于产生过大偏差,而导致员工的抵触情绪,二来员工以管理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融进了自己的意愿,能真正体现自己的利益,从而认真遵守执行。
最后,绩效计划完成之后如何让员工一直保持执行的积极性,将执行变为自己的职业习惯,这就需要通过绩效考核不断强化,通过考核看看是不是按照计划做了,是不是完成了每个阶段的绩效目标;对执行者采取加分的奖励,对不执行者进行扣分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使保证整个绩效管理的健康发展。
绩效管理是一把双刃剑,恰当地运用可以激发员工的斗志,加强团队的凝聚力,但一旦运用不得当,就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三个和尚”在经历了没有水的痛苦后,认识到现阶段发挥团队的力量更重要。
总之,绩效管理体系必须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也就是真正搞清楚“绩效管理为什么”的时候,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绩效考核心得体会8月份遵化分公司有幸成为绩效考核试点单位,第一次参与内部考核感慨良多,对于绩效考核的优点和不足他们进行了总结,在这里与全体同事进行分享:优点:1、将工作以计划形式一一列出,清楚明了、先后有序、工作具有计划性、阶段性;2、以权重形式评定工作结果,有形更生无形,给员工加压,压力是最好的动力,不仅员工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也更加顺畅、配合更加紧密了,而且对工作的意义、对结果导向和执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工作效率因而大大提高;3、绩效考核分数与工资直接挂钩,员工拿自身结果和价值与公司进行交换,不仅体现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公平,而且员工个人的价值观与公司的价值观更加统一,能够自愿接受公司价值观,自觉按公司价值观行事;4、遵化中层干部通过绩效考核,与公司价值观更加一致,对公司文化更加认同;不足:1、前期宣传不够、准备工作不充分,有些方案、制度还不够健全,实行绩效考核时有些仓促,实行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eg.:定了80分,80分以下扣了绩效工资,但是80-100没有绩效奖励,有罚没有奖,第一个月就感觉不公平,那么我完全可以做满80分,其他的下月再继续;2、对于计划“多不多、少不少、对不对”没有明确界定,充分体现在绩效考核成绩上,eg.:对外客户,存在客观的不可调控因素,最明显的例子是收费,开发商就是不配合,就是不给钱,但是绩效考核30分没有结果就是零分,这不公平,对内客户基本都是可以完成的,在制定计划时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在对结果进行评定时,应该关注这个问题,对员工努力的过程忽略不计与企业提倡人性化管理相违背,而且对员工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是存在打击的;3、客观因素和借口、理由的定义应该区分开,对员工的评定应该着眼于客观公正,对不可抗因素有一个界定;4、没有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制度应该成文并下发;5、一线员工仍持一定的怀疑态度和抵触情绪,还需进行磨合,现在推行绩效考核容易产生不稳定因素。
遵化对于工作善于积累、总结经验和不足,并把自己的工作心得拿出来和同事们一起分享。
有利于工作的交流和改进,充分体现了发扬"开放分享"的企业核心文化的精神。
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应学会对工作进行总结和分享,防止闭门造车。
只有"开放分享"才能让全公司共同进退,共同提高!绩效考核心得体会(2):随着社会法制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公民的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以及行业内专卖监督管理不断加强和完善,必然要求我们不断提高专卖执法水平和监管能力,而“考核结果量化”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剂猛药。
一、“绩效考核体系”运行的基本情况首先,“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建立科学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价体系,有效地促使专管员、稽查员主动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
“绩效考核”是对专管员、稽查员工作能力、工作表现及工作业绩的全面、客观的反映,它为奖励和约束专卖管理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奖励与约束等手段发挥指挥棒的作用。
“绩效考核体系”,要求核算每名专卖管理人员包括机关办事员日常工作量和工作成绩,实行“按绩取酬”,打破分配上大锅物业公司绩效考核心得体会物业公司按照厂部统一部署,正式推出了绩效考核管理考评机制。
这项制度本着提高公司整体业绩为目的,从员工个人业绩出发,对员工个体和公司整体进行考核的业绩管理制度。
在业绩考核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是一个被考核人始终与上级领导相互沟通,上下级之间相互交换意见的过程。
除此之外企业管理与人力资源中心又建立了严格的投诉制度,为绩效考核管理的客观公正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
一、“绩效考核体系”运行的基本情况首先,领导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绩效考核方案,明确思路,确定重点;几上几下征求意见,确保稳妥推进;联系本公司实际,突出特点,修缮班实行工时制考评,宾馆、下关门卫参照班组模式实行。
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明确时间节点,对照检修公司、物资部等兄弟单位比较成熟的方案,尤其是班组绩效考核细则、个人绩效分标准等都是员工参与,领导审核,职工代表通过。
其次,“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建立科学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价体系,有效地促使物业员工主动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
“绩效考核”是对物业员工工作能力、工作表现及工作业绩的全面、客观的反映,它为奖励和约束物业员工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奖励与约束等手段发挥指挥棒的作用。
“绩效考核体系”,要求核算每名物业员工日常工作量和工作成绩,实行“按绩取酬”;通过“绩效考核体系”的运行,一方面使优秀物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业绩得到肯定和表彰,使他们感受到成就感、归属感,从而激发其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也对其他后进人员进行正面教育与典型引导;同时通过“绩效考核体系”运行结果的对比,对一部分工作能力差、工作业绩不佳的人员进行戒勉,从而使“混日子”成为泡影,达到不断优化队伍、提升整体水平的目的。
再次,“绩效考核体系”优化了物业管理工作流程,使物业管理工作实现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绩效考核体系”要求把物业队伍建设、后勤保障和服务质量等工作目标、任务通过合理分解,明确到每个物业员工头上,责任到人,使整体工作目标和任务能得到深入、细致地贯彻实施。
另外,还要通过每月对每名物业员工的工作任务、内容等进行过程及结果的综合考评,也使工作执行的效果得到保证。
最后,“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能有效提升队伍建设水平,使物业队伍由参差型向整体提高型转变。
通过“绩效考核”,上级领导能更加准确、客观、全面地了解每名物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并通过交流谈心等渠道,将结果向被考核的人员进行反馈,使物业员工及时认识并改进不足,及时端正工作态度,积极投身到工作中来。
二、依据现阶段物业公司的具体实际,继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是以考核业绩为主,将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大胆地引进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
以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发挥个人才能为目的,唤发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为广大职工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将所有的业绩考核指标都设计成可以衡量的量化考核形式,采用关键业绩指标的形式,用具体的数值、比率、时间等作为考核标准,杜绝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
二是实行考核目标管理。
为了提高工作质量,把物业管理工作目标横向分解到各班组,落实到每个人,纵向分解到各个月份,周乃至具体到完成日期,使得每个人心中都有三本帐:即每月需要完成什么工作任务的数量帐,什么时间完成的时间帐,达到什么标准的质量帐。
三是有效地推进了工作的开展,修缮班制订了标准工时标准,班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班组、班组人员的系统更加科学合理,奖金切块办法更加向一线班组倾斜;班组考评细则更加优化细致。
三、对于绩效考核的优点和不足,主要总结如下:优点:1、将工作以计划形式一一列出,清楚明了、先后有序、工作具有计划性、阶段性;2、以权重形式评定工作结果,不仅员工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各班组间的沟通协调也更加顺畅、配合更加紧密了,而且对工作的意义、对结果导向和执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工作效率因而大大提高;3、绩效考核分数与奖金直接挂钩,不仅体现了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公平,而且员工个人的价值观与公司的价值观更加统一;4、绩效管理可以对这些问题提供一个比较有效的改进途径。
通过上下级之间对考核结果的沟通,可以找出工作的优点、差距,有效确定改进方向和改进措施;通过每月对工作结果的记录,这些考核结果将成为奖罚和晋升的客观依据。
不足:1、前期方案、制度还在继续完善,实行绩效考核时有些仓促,实行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2、对于工作计划、轻重缓急“多不多、少不少、对不对”没有明确界定,充分体现在绩效考核成绩上;3、个别员工仍持一定的怀疑态度,还需进行磨合,绩效考核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物业公司二○一五年六月十六日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