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日本文化毕业论文范文

有关日本文化毕业论文范文

有关日本文化毕业论文范文浅谈如何将日本文化融于日语教学之中摘要: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反映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之中,离开语言所依赖的文化背景,就很难真正学好一门外语。

因此,只有在日语教学中注重日本文化的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日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如何将日本文化融于日语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日本文化;文化差异;日语教学一、将日本文化融于日语教学之中的必要性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要靠语言保存,传播和继承。

文化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文化,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这是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点。

但是长期以来日语教学只强调听,说,读,写,译几项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语言文化内涵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一味地根据语法去造句,写出或说出一些中国式的日语。

诸如:“あなたはお茶を飲みたいですか”“先生、明日私の本を返してください”等非日本式的句子。

在某种意义上,学生所掌握的句型,语法知识越多,造出的中文式日语句子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它所学的日语可能会更糟糕,极有可能造成一种不良循环。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任何语言都无法脱离文化而存在。

如果不了解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日本人的语言表达形式,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事的态度方法,用中国人的思维去理解日本人的话,往往会引起双方的误解,不能真正学好日语。

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中,要有目的,积极地将日本文化融于日语教学之中,把语言基础知识与日本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培养日本文化意识,提高正确运用日语的能力。

二、将日本文化融于日语教学之中的方式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外语教学,特别是日语课程的教学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向学生讲授枯燥的词汇,语法等时,教师如果适当地穿插一些潜藏于该语言背景中的社会文化知识的话,不但可以使词汇,语法的讲解鲜活起来,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将日本文化融于日语教学之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1、在词汇的讲解中融入日本文化知识词语一般包含词汇意义,结构意义和社会意义。

学习日语不仅要掌握词汇和结构意义,更要知道其文化内涵。

在不同语言中,都有部分文化伴随意义,即在不同文化领域中具有不同的感情评价意义与文化伴随意义,其应用上存在着差异。

如人称代词“あなた”一词,属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汉语的“您”。

但是从日语的实际使用来看,“あなた”一般用于对同辈或下位者。

如果对老师或上级使用“あなた”反而是失礼的。

此外,恋爱中的青年男女经常用以它来称呼对方,妻子也常用它来称呼丈夫。

所以中国的日语学习者与日本的异性同龄人交谈时频繁使用“あなた”会令对方感到困惑不堪。

又如,“乌鸦”一词,在中国是不吉利的象征;在日本,乌鸦却被看成是一种神鸟,深受人们喜爱。

因此,词汇教学不仅要讲解词语本身的意义,还应加入文化成分,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和领会日语词汇的意义,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2、在语法和文章的讲解中融入相关的日本文化知识。

日语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敬语非常发达,这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教师在讲授敬语之初就要先做一些有关日本社会“内”,“外”观念分明的文化特征的铺垫,让学生牢牢树立日语表达中,男与女,老与幼,上级与下级等用语差别的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找一些日本人使用敬语的生活片断,让学生现场模拟学习。

从一开始学习日语便接触理解日本人的思维模式,只有理解日本文化,用其来思考日语,才能更好地运用日语。

这里举一个使用自谦语的例子吧。

比如,看见日本上司提着很重的提包走来。

「我帮你提包吧」,「我给你提包吧」,根据所学的语法,用中文的思维直接翻译成日文说:“持ってあけましょう”或用尊敬语“持ってさしあけましょう”。

可是当我们进入日本社会实际应用语言进行交流时会发现,日本人在这个场景时不这么说,虽然以上的说法意思明白,语法也正确,但是因为「あける」这个词带有施恩的意思,即使用了尊敬语「さしあける」,还是有居高临下的感觉。

所以日本人一般对上司,长辈不用这种说法,而用“お持ちしましょう”的说法,采用自谦语把自己压低来抬高对方,达到尊敬的效果。

因此,学习日语,不但要学好语法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了解其文化背景,语言习惯,才能把日语说得更地道。

同样,在讲授文章时有效地融入日本文化,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知识,也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

3、通过互联网看日本动漫,日本新闻等来培养日本文化意识。

现今社会,几乎家家都有互联网,如此好的环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互联网多看日本电影,电视节目,多听日语歌曲,多看日文版的网页,文章等来直接接触日本文化,培养日本文化意识。

动漫作为日本的一种典型文化,受到几乎所有学生的喜欢,将视听资料引入课堂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打消学生在学习语言之初枯燥乏味的的印象,对强化他们的语感,促进他们对日本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的入门阶段,可以选择[神探柯南],[樱桃小丸子]真人版这样的趣味性的动漫,好模仿,好记忆。

进入中级阶段,可以选择情节较丰富的内容为学生赏析,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人在交际中表现出的性格,如上下级关系,不同群体间的用语区别,再通过语境设定进行情景模仿加以理解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从而加深学习效果。

到达高级阶段后,可以引入时政,科普等题材的内容,在学习日语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等相关领域的认识。

4、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日本文化意识。

语言的学习重在思维模式的培养,随着中日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在华日资企业不断增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日语学习实战机会。

针对华东地区日企较多,在暑假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实践,去亲身体验学习日本文化与日本语言,力求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提高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日本文化意识。

另外,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请外教或来日留学和工作的日本人一起参加“日语角”等,让学生有机会与日本人面对面交流。

有条件的话,可以请日籍教师总结,归纳中国学生在日语表达或对日语及日本文化的理解方面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集中讲解,讲解之后师生互相交流,讨论。

日籍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深层日本本土文化的载体,言行举止中,这些异国的语言背景已渐渐植入学生的心底。

他们逐渐会感悟到学习语言除了要掌握一定语法知识外,还要重视所学的语言文化内涵,这才能真正掌握好一种语言。

三、结语学习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任何语言都无法脱离文化而存在,两者关系密不可分。

尽管中日两国之间文化交流久远,但两国因其独特的性格,地理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

为了将日本文化融入日语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日本文化知识,还要做到能够把知识讲出来,讲好,讲活,让学生有兴趣接受。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了解中日文化差异,培养对异文化的适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日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事实证明,对日本文化了解得越多,日语就用得越地道,与日本人的交流也就越顺利。

参考文献:[1]王文秀,《日本语言与跨文化交际》[M],世界知识出版社,2021。

[2]五十岚昌行,《日本文化论教程》[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3]金田一春彦,《日语概论》[M],潘钧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7。

[5]孙满绪,《日语和日本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

探浅谈日本企业文化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灵魂的象征,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企业价值观的体现。

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一些日本企业的研究,分析了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了日本企业文化的不足,希望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企业文化象征价值观一、对日本企业文化的辩证分析1、日本企业独特的文化1日本企业文化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无论是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还是企业工会,日本企业经营模式的这三大支柱都是紧紧围绕着人这个中心的,三者相互联系、密切配合,从不同侧面来调整企业的生产关系,缓和劳资矛盾。

东芝公司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有着灵活的教育培养制度,公司会通过上下级关系,公开、公正地评价每个员工在工作中的成果,同时尊重员工的积极性,为员工提供提升自己职业生涯的机会。

为给员工提供更好的教育培训,公司不仅鼓励员工善于学习,而且支持一些员工从事与工作相关的高等教育。

很明显,日本企业的人本主义思想较浓。

这不但很好得联系了员工和上级的关系,还促进了生产节约了成本。

可以说这是企业处理员工与上级关系并促进生产的一个典范。

2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儒家“忠”、“和”思想在5世纪前后,中国的儒家思想就开始传入日本。

日本主要接受了儒家的“忠”、“和”思想。

可以看到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是有一定相似之处的。

“忠”,使日本企业中的“终身雇佣制”能得以实行,使员工对企业有着极高的忠诚。

日本企业聘用员工如同挑选夫婿,要测评他的性格、忠诚感,这种忠诚感要比员工的专业能力更为重要。

这种雇用就像结婚一样,是一种终身承担的义务,它要求员工要绝对的服从和绝对的忠实于企业。

喜欢跳槽的人在日资企业会受到鄙视和冷落。

而员工的利益则要视企业的效益及员工工龄而定,即日本企业普遍盛行“年功序列制”,薪酬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在企业中干得越长,薪酬越高;企业的效益越好,薪酬越高。

这样使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与企业对员工的负责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整体,形成了终身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关系。

“忠”的思想在日本企业中普遍存在,这使得企业内部团结在一起,同舟共济。

“和”,强调团队合作精神,从观念上保证了员工在企业中与他人合作,相互尊重,和谐相处,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不利于民族生存、发展的外部自然环境中,把个人融入团体,凭借团体的智慧和力量来赢得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所以团结、协作、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甘愿为团队、民族、国家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奉献和勇于牺牲,也就是以民族精神为主导的企业精神。

团队合作精神在所有日本企业中都能看到,你能深深体会到员工们团结协作的默契和蒸蒸日上的业绩。

例如,著名的本田管理模式强调,充分尊重个人,公平合理授权。

为了保证权力确实能够交给有能力的人,在企业中担任领导人的亲属一律不得进入公司工作。

本田变成大企业后这个原则依然保留着,中途录用者占职工人数的一半,以保持公司的创造力。

进入本田汽车公司,无论是高级干部还是一般职工均以“先生”相称,公司董事长没有个人单独的办公室,而是采取同用一个大房间的“同室办公制度”。

然而,正是本田的这种互相尊重、团对合作、和谐相处的理念才促使企业领导与员工的默契,使得企业运营很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