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学业务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业务学习


“用教材教” 就是用好、用活、活用教材
在实践中,教师该如何真正落实“用教 材教”呢?在我看来,“用教材教”至少包 含3个层面的含义,即用好、用活与活用教 材。
用好——尊重教材
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 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如何“吃”透教材、读懂教材?具体到一节课, 教师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研读教材:了解教材整体 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 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 旁注。做到“五读俱全”,即读懂问题情境,读懂每 一道习题,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读懂教材的呈现方 式,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
小学数学教学业务学习
杨湾小学 祝永东
小学数学要注重长远与长效
从整体上把握小学数学,着眼 点很多。要理出头绪、抓住重点, “放眼长远、注重长效”最重要。
放眼长远是核心
长远是就目标而言。无论一个人长大以 后在不在数学领域内学习或工作,通过数 学学习习得的解决问题策略、思维方式、 思想方法及运用工具的能力都将发挥重要 作用。
练就注重长效的“独门功夫”
举“测量”为例: 一是“单位”,也就是大家都认可的度 量单位。 二是“量”,即如何实测的问题。 测量课应当是用一连串的“为什么”串 起来的“发现”课,每个结论的得出都应 当伴随着学生自己的发现、归纳与整理。 学生不仅要知道如何量,还要知道量的方 法从哪里来,知道书本上的测量对象和生 活中的测量对象的关系,知道测量的意义。
用活——创生教材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首先要 成为一部书,一部非常生动、丰富和深 刻的教科书。这种专业自觉不仅是外界 赋予的权利,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内在 追求。
用活——理解教材
点亮教材细节: 许多教材细节还需教师多加推敲, 用心琢磨,把教材细节做“亮”。教 师备课时要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认真对待教材的每一个细节,赋予教 材细节更深的知识内涵和更广的思维 空间,让教材细节丰盈课堂,使之能 够生发锦上添花、以小见大的效力。
用活——理解教材
填补教材“空白”: 新教材通过游戏、对话、表格和图片等 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没有呈现结论,只有学 生自主活动的建议和过程中的问题提示,力 求为教与学留下尽可能大的探究和交流空间。 教师要善于在教材的“留白”处挖掘、拓展 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使新课程教材真正 成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 主探索、激励学生自我实现、不断提高学生 数学素养的“有效的信息资源”。
练就注重长效的“独门功夫”
放眼长远、注重长效能否在教学 中得到体现,关系到新课程推进的质量。
“用教材教” 就是用好、用活、活用教材
改编的教材“反仆为主”尴尬了谁? 折射出教师“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价值取向。 教师如此热衷于改编教材,一方面说明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于“用教材教”意识的 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对教材认识的形 式化和表面化。
放眼长远是核心
数学教育有没有长远眼光将取决于: 我们是不是为孩子提供了培育兴趣、应用、 应变、自信、求实、责任、想象和创造的 环境。我们是不是摆脱了题型教育、考试 教育的束缚,是不是给过孩子自己足够的 空间,让他们能够独立地去想一想、试一 试,而不是完全按照老师的理解,或是书 本上的某个模式去照抄照搬。这些都关乎 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练就注重长效的“独门功夫”
小学阶段的测量,不是单纯的技能培 养与训练,而是一块为学生探索与发现准 备的沃土。它提供给学生通过自己的眼和 手去发现与认识世界的机会,它能自然地 沟通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联系,能把学生探 索的目光从书本、教室引向生活、社会, 能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动手机会,让他 们“习题资源: 数学习题蕴含有知识功能、教育 功能和评价功能。教师要有习题资源 的意识,将教材中的习题拓展为一个 个值得学生探究的数学问题,以利于 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的合 作交流,让习题增值。
用活——创生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非简单地改变教材, 它是用教材教的最高境界——超越教材、活 用教材。具体体现在教师对教材有深刻和独 到的见解,对教学有独特的思路和设计,能 够对教材的绝对权威提出挑战,作出有个性 的演绎,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及时增删、 延展固有观念,创造出有益于师生对话的氛 围,使教学活动更加鲜活生动。
用好——尊重教材
教学离不开教材,“用教材教”的第一层 含义就是要用好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 意图,在教学中力求还原教材编写的本意, 深入感悟教材资源,实现教材自身价值的最 大化。
用活——理解教材
活教材,就是以教材作为原型和 范例,在依托和尊重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 和延伸,挖掘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
注重长效是关键
“有效”有长、短之分。简单地说,管长 远、能一生受用的效果就是长效;管眼前、 管特殊技能形成的就是短效。依时间考量, 长效要长期积累,难于一蹴而就;短效可立 竿见影,易在一节课内形成。同时,眼前和 长远相互依托,缺一不可。
注重长效是关键
短效与长效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呢? 一方面,没有一次次短效的磨炼和积累,长效 难以形成;另一方面,某些需要通过高强度、高密 度训练才能记住并掌握的定义、定理、公式、算法, 注定在人们心里留存的时间不会太久。 因此,短效虽然易得,但长效更是关键,短效 要为长效服务,要以长效为目标。一方面把“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实在在地纳 入有效教学的视野。同时,对以密集型、机械性、 速率式、硬指标为特征的教学策略要有个清醒的认 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