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教案]现代通信交换 (12)

[电子教案]现代通信交换 (12)


2021/1/7
9
图12.2 MGCP的实施示意图
2021/1/7
10
SIGTRAN(信令传输)是一个的协议栈,用来实现在IP 网中传递电路交换网的No.7信令,完成NGN和No.7信令网的 协议互通,利用标准IP传送协议作为底层传输,通过增加自 身功能来满足信令传送的要求,SIGTRAN协议栈,如图12.3 所示,由三个功能层组成。
第12章 软交换
软交换与传统的交换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完 全形成了一种分层的全开放的体系架构。软交换 (含IMS)将在业务融合、终端用户控制以及第三 方应用集成的未来通信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是 PSTN/PLMN向NGN过渡的关键技术,也是NGN中完 成控制功能的一个软件网络实体。本章主要介绍软 交换的概念、协议、组网以及IMS体系结构。
2021/1/7
12
图 12.4 H.323协议栈结构
2021/1/7
Hale Waihona Puke 13呼叫建立流程:一般的VoIP电话系统中都存在 网守,由它来管理终端间的呼叫。通过网守建立 两用户终端间通信的例子,如图12.5所示,系统中 包括两个用户终端(A、B)和一个网守。
2021/1/7
14
图12.5 呼叫建立流程
图12.3 SIGTRAN协议栈
2021/1/7
11
二、H.323协议族 H.323是IP网关/终端在IP网上传送语音和多媒体 业务所使用的核心协议,包括点到点通信、一点到
多点会议、呼叫控制、多媒体管理、带宽管理、 LAN与其他网络的接口等。
H.323协议属于应用层的控制协议,主要是规范 实时性、视频/音频及数据的传输标准及控制。它 不仅是规定在网络架构上的传输标准,还对一些实 体的设备,如终端设备、网关、网守及MCU等进 行规范。它是信令协议、音视频压缩规范及控制协 议的组合,其中信令协议主要包括RAS、H.225及 H.245。H.323协议栈结构如图12.4所示。
(7)互联互通功能
(8)资源管理功能
(9)代替传统交换机的功能
(10)计费功能
(11)认证与授权功能
(20211/12/7)地址解析功能
6
(13)语音处理功能
12.2 软交换协议
软交换产品要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尽可能与多 种设备(如IP网关、网络接入服务器、综合接入设 备等)互操作,并能支持电路交换机所具有的功能
2021/1/7
3
① 基于VoIP技术的IP电话在通信领域内的成功应 用。VoIP技术是由ITU-T制定的具有电信网可管理 性的IP电话体系(H.323协议)和IETF制定的建立 在会话发起协议(SIP协议)之上的体系构成的。
② 基于IP电话网络中互联设备IP网关技术性能的
不断提高和大量应用。 ③ 基于智能网技术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2021/1/7
16
图12.6 SIP协议栈结构
2021/1/7
17
SIP协议支持三种呼叫方式:由主叫用户代理 (UA1)向被叫用户代理(UA2)直接呼叫;由代 理服务器代表UA1向被叫方发起呼叫;由UA1在位 置/重定向服务器的辅助下进行重定向呼叫。以下 将综合介绍一个通过代理服务器、位置/重定向服
2021/1/7
1
12.1 软交换概述
软交换(Software Switch)概念的基本含义就是 把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分开,通过服务器或网元上 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如呼叫控制、路由 选择、管理控制、连接控制、信令互通等,为控制、 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使业务提 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 实现业务转移。
2021/1/7
15
三:SIP协议栈 SIP是在SMTP和HTTP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用于
生成、修改和终结一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的会话。 这些会话包括Internet多媒体会议、Internet电话呼叫 等。为了提供电话业务,SIP还需要不同标准和协议 的配合,并实现与当前电话网络信令互联。
SIP与基于H.323协议的VoIP电话系统相同,底层 协议可以采用UDP,也可以采用TCP,SIP采用PCM 编码或各种压缩编码的话音信号经RTP协议封装后 在IP网络上传送一个SIP会话。基于SIP的VoIP电话 系统的协议栈结构,如图12.6所示
2021/1/7
7
图12.1 软交换各协议的应用
2021/1/7
8
MGCP侧重的是简单性和可靠性,MGCP协议本 身只限于处理媒体流控制,将呼叫处理等智能工作
卸载到软交换上,使媒体网关成为一个很简单的设
备,简化了本地接入设备的设计,只负担必要的接 入硬件和MGCP用户侧功能的成本,网关和互操作 成本转移到了网络上。如图12.2所示是MGCP的实 施示意图。MGCP通过软交换实现对多业务IP网边 缘上的数据通信设备 (如VoIP网关、VoA网关、 Cable Modem、机顶盒等)的外部控制和管理。
特性,实现网络间的信令转换,至少要能够支持 No.7、ISUP、SIP、H.323和MGCP等协议。
一、软交换协议概述
在软交换系统的协议方面,是由国际电信联电信 标准部(ITU-T)、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 国际软交换协会(ISC)等国际组织合作制定相关 的协议和标准。软交换各协议的应用见图12.1所示。
2021/1/7
2
一、软交换的概念
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给出的软交换的定义 是:“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 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传输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 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宽带管理、 计费等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 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 力。”
2021/1/7
4
二、软交换的特点
开放的电信业务体现在两点:一是业务可扩充性,
在传统的电信网络中,接入控制、媒体传输控制、
呼叫处理、智能业务以及应用业务等都是靠不同的
业务平台和协议完成的;二是业务的交换性,电信
业务是由模块组成的,用户可以自由定义,任何业
务都可以通过增加模块或修改模块的方式实现新的
业务需要。
① 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
② 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
③ 网络互通和网络设备网关化。
④ 采用开放式的协议和接口。
⑤ 2021/1/7 高效的包交换网络。
5
三、软交换的功能
(1)Internet业务卸载功能
(2)呼叫控制功能
(3)媒体网关接入功能
(4)协议功能
(5)业务提供功能
(6)业务交换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