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说课稿

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说课稿

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我对本节课的说课一、教材分析《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是川教版中国历史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学习主题的一部分,讲述了二战初期,在亚洲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一系列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国、各地区人民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先后实现了经济的起飞。

二、学情分析我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整体来说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表现的特征,并且他们有近两年的历史知识学习,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但还存在看问题表面化、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的不足。

因此,教师应该力求授课内容形象生动,富有趣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蒙巴顿方案”的内容和印度、巴基斯坦的独立,记住亚洲经济发展的代表性国家如印度、韩国和新加坡等,了解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地区的分治决议,说出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的时间和结果,解释中东战争和巴以冲突的由来和影响。

2、能力与方法编制大事年表。

例如:战后亚洲民族国家的建立;分地区列举战后亚洲民族国家的跨越式发展;战后中东和平的艰难进程;结合“巴勒斯坦分治”地图和巴(阿)以冲突图片,学会释读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片信息;结合时政资料学习印、巴分治和巴勒斯坦问题,感受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认识现实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亚洲独立进程的了解,认识亚洲人民的英勇斗争,使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为亚洲国家的独立发展和经济振兴创造了政治前提;2、通过对东亚、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3、通过对印巴冲突、巴(阿)以冲突的了解,认识当今世界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艰巨性和重要性,认识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国际争端。

四、说重点与难点1、重点蒙巴顿方案和印、巴独立;韩国和新加坡经济的高速发展。

2、难点印巴分治,巴(阿)以冲突。

五、说教法学法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特点,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情境模拟、图说历史、抢答等方式,实现师生互动。

建构社会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在主体参与的模式下,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更显必要。

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记者采访、对比分析、合作探究等形式,更好地理解历史,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运用课件播放第五学习主题背景图片“砸碎殖民主义锁链”。

师:这幅图片明确的告诉了同学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斗争风起云涌,彻底瓦解了帝国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新兴的,亚、非和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逐渐崛起为国际关系中的一支新生力量——第三世界。

殖民体系的崩溃、第三世界的崛起是二战以后国际形势的又一显著变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1.印度的独立和分治师:在欧洲人统治的所有亚洲殖民地中,印度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印度是如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的?印度人民进行了哪些反抗斗争?(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概括总结:1757年英军占领孟加拉,印度开始沦为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利用宗教、种族和种姓矛盾,挑起印度人打印度人,乘机侵吞印度土地;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1857年至1859年,印度爆发了大规模的反英民族起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二战结束后不久,印度人民掀起了新一轮反英浪潮。

面对这种情况,英国采取了什么对策?具体作法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英国政府采取“分而治之”的方针。

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度独立法案”(蒙巴顿方案),根据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将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

1947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

师:印、巴分治后,尼赫鲁成为印度首任总理,真纳出任巴基斯坦第一任总督。

两国分别于1950年和1956年宣布为独立的共和国,但仍留在英联邦内。

同学们知道“自治领”、英联邦的含义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英国的殖民地、附属国和英国本土之间的关系有三种:直辖殖民地完全受英国政府管辖;保护国保留君主,但受英王派遣的总督监督;“自治领”有本国的议会和责任政府,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英联邦是由英国和已经独立的前英国殖民地或附属国组成的联合体,1931年正式形成。

英联邦成员“接受英王为独立成员国自由联合体的象征”,英王是“英联邦的元首”。

英联邦不设权力机构,英国和各成员国互派高级专员代表大使级外交关系。

英联邦总部和常设机构均设在伦敦,现有53个成员国(2004年5月),每年4月27日为英联邦日。

师:英国政府提出“蒙巴顿方案”的意图何在?“蒙巴顿方案”的实质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印度人民反英浪潮的高涨,极大地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保持英国在印度及南亚地区的影响,英国政府不得不改变殖民政策,图谋对印度“分而治之”,于是出台了“蒙巴顿方案”。

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加深了该地区的民族与宗教矛盾。

由此可见,“蒙巴顿方案”实质上是英国对印度采取的分而治之的手段。

屏幕出示《印度的独立和分治图》师:请同学们结合本图和教材第106页第一段的内容思考,“蒙巴顿方案”的公布造成了哪些历史影响?(学生回答)教师概括总结:①印度摆脱英国近200年的直接统治获得了独立,按照居民的宗教信仰建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②英国的“分而治之”政策伤害了印度人民的感情,激起其强烈的不满并加剧了“分治”双方因“保卫祖国”而滋长的对立情绪与争夺行动。

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的矛盾(谴责教派仇杀、呼吁团结的圣雄甘地也成为教派冲突的牺牲者)等,造成了印巴两国之间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流血冲突和战争,成为印巴冲突的历史根源。

2.亚洲其他国家的独立屏幕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独立的形势图》师:结合本图,同学们看看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了独立?(学生可能回答: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师:在东南亚国家中,印度尼西亚于1945年掀起“八月革命”,成立共和国,后取消与荷兰的联邦关系,结束了荷兰300多年的殖民统治,苏加诺为首任总统。

3.亚洲民族国家独立的历史意义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亚洲民族国家的独立给亚洲和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学生讨论)教师点评总结:亚洲国家的独立,使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统治土崩瓦解,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同时也为亚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振兴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20世纪50年代以来,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亚洲经济迅速发展。

(二)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屏幕出示《亚洲经济发展表》师:本目教材讲述的是二战后独立的亚洲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情况。

请同学们自学本目的内容,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归纳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完成《亚洲经济发展表》。

自学过程中可以和同学、老师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从你所了解的情况来分析,战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点评总结:基本经验是: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三)巴勒斯坦问题和中东战争1.巴勒斯坦问题的形成屏幕出示《巴勒斯坦分治图》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史海拾贝》栏目“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学习,归纳巴勒斯坦问题的形成过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形成以下认识:①巴勒斯坦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祖先都曾共同生活的地区。

公元前1025年,古希伯来人(即犹太人)曾在此建立国家,不久被灭。

后犹太人陆续迁离,阿拉伯人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居民。

②19世纪末以来,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并先后得到英美等国的支持,犹太人从世界各地陆续大量迁往巴勒斯坦,原居住于此的阿拉伯人则被大批赶出家园,沦为难民,阿、犹民族矛盾由此激化。

③二战后,犹太复国运动进一步发展,阿拉伯民族的反殖斗争不断高涨,英国的殖民统治难以维持,被迫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讨论。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的决议。

1948年,犹太人的以色列国建立,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但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国家却长期没有建立起来。

2.中东战争和巴以冲突(屏幕出示图片:《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以色列坦克部队》、《巴勒斯坦难民》、《冲突中的以色列士兵与巴勒斯坦人》。

组织开展模拟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观察”栏目的课堂活动。

学生模拟战地记者“现场”报道五次中东战争和巴以冲突,或以中东问题专家的身份分析讨论巴以局势和中东战争、巴以冲突造成的影响。

教师以主持人身份加以适时点评和引导,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同时,适当指出和纠正学生发言过程中的明显错误。

)师:自以色列国成立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五次大规模的阿以战争(中东战争)和迄今未果的中东和平进程,充分反映出二战后该地区的“战火频仍”和局势动荡的特点,反映出该地区和平进程的艰难。

3.艰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师:同学们了解哪些为中东和平不懈努力的政治家?(学生不难回答出阿拉法特、拉宾等人)(屏幕出示《阿拉法特像》、《巴以领导人会晤图》和阿拉法特的演讲辞:“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师:20世纪90年代,随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中东和平进程进入新阶段。

1991年10月,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了历史上首次阿拉伯各国和以色列共同参加的中东和平会议。

1993年9月9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交换了亲笔签字的信函,正式宣布相互承认;9月13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的原则宣言。

1994年10月,以色列与约旦签署和平条约,结束了两国长达46年的战争状态。

1995年9月28日,以、巴又签署了关于扩大巴勒斯坦自治范围的“塔巴协议”。

巴以和谈与以、约和平条约的签订,使中东地区一度出现了和平的曙光,但后来局势出现反复并恶化。

2003年,经美国等国斡旋,又提出了解决巴以问题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现在巴以问题仍存在变数,前景尚不明朗。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中东和平进程曲折反复、步履维艰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概括总结和平历程艰难的原因是:①大国争夺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