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当前地方政府开展应急管理T作的几个关键举措

浅谈当前地方政府开展应急管理T作的几个关键举措

浅谈当前地方政府开展应急管理T作的几个关键举措
应急管理是地方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

从我国各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来看,这项工作才开了头、起了步。

今后要深入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加强基础工作,切实提升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能力。

本文根据江苏省南通市的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了抓基础夯实、抓能力提升、抓资源整合、抓知识普及等四大项关键举措,从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基础数据库、应急信息报送、预测预警、风险防范、应对处置、以及应急管理机构、队伍、物资的整合和应急知识的普及等多方面,阐述了地方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对策。

标签: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关键举措
0引言
应急管理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

自2003年“非典”开始,中国各级政府才逐步具备应急管理的意识和措施。

从国家层面来看,已经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已经有序开展。

但是从地方政府层面来看,应急管理工作只能说是才起步,才开头,尤其是在地级市和县这一级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大多还处于应付阶段。

有鉴于此,本文作者认为,各级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针对应急管理自身特点,抓住关键环节,尽快完善体系和机构,尽快推进各项基础工作,尽快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1抓基础夯实
主要在三个方面做实工作、打牢基础:一是抓好“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和法律制度)。

“一案三制”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总则。

应该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操作性、提高协调度,加快建立多层次、全覆盖、衔接配套、针对性较强的应急预案体系,真正做到应对有策、临危不乱。

按照“立足现实、重在建设”的原则,加快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

认真制定应急工作规范,不断完善预警、Ⅱ自应、善后、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配套措施,严格按章办事,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抓好“一网六库”。

加快应急管理进基层、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的步伐,把触角逐步向基层单位和重点部位延伸,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联络网向全市覆盖。

加快建设预案法规库、救援队伍库、专家数据库、物资数据库、风险隐患数据库、典型案例库等6个数据库,做到信息分门别类、全面具体、不留死角,为各类突发事件处置提供科学翔实的资料。

三是抓好“信息研判”。

定期召开应急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加强对各类信息的
分析研判,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苗头和动向,确保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事态控制在初始阶段。

及时汇总信息、反映动态、研判形势,为应急指挥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严格落实信息报告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要素、畅通渠道,确保信息报送真实、快速、准确。

2抓能力提升
应急处置的能力状况,直接关系到应对突发事件的成效。

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要大力提升三个方面的能力: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坚持预防与应急、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把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促进应急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源头管理。

加强对危险源、危险因素和危险区域的排查登记,健全风险动态监管机制,严格落实隐患整改责任制,确保风险隐患处于可控状态,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公共事件的发生。

加强基础设施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充分考虑雨雪、冰冻、高温、台风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及时调整电网、交通、通信、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标准,不断增强抵御重大灾害能力。

提升预测预警能力。

进一步提高自然灾害监测设施设备技术水平,扩大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网络覆盖面,健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情报信息收集制度,不断提高应急预警的准确度、时效性,逐步实现综合预警。

提升应对处置能力。

着力推进处置流程的制度化,制定完善详细的应急响应流程图,规范处置力量调度方式,确保无论发生何种突发事件,都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开展工作。

着力提升应对措施的科学性,通过实战演练、案例分析、结果评估等形式,把握规律,积累经验,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着力增强处置力量的联动性,健全部门、地区与军队之间的协调机制,统一调配力量,提高响应速度,做到联动有力、协调一致。

3抓资源整合
应急管理涉及到社会各方面的资源。

需要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加快建立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体系,为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强化机构职能的整合。

以突发事件为中心,将涉及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管理的各项工作职能有机整合,明确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的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实现预防与处置相结合、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集成度、实效性。

强化信息资源的整合。

按照“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政务网络和各专业系统网络,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加快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实现上下级政府间、同级主要部门问的互联互通。

强化应急物资的整合。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统筹规划布局全市各级各类应急物资储备,整合实物储备资源,加快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建设,确保应急之需。

强化储备物资管理,健全应急物资数据库,推进社会储备和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为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安全可靠的物资保障。

强化应急队伍的整合。

按照“一队多用、一专多能、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大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和专兼职队伍的整合力度,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提高救援能力,努力健全以公安、武警、军队为骨干力量,以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水上搜救、医疗救护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应急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4抓知识普及
加大培训力度。

全面开展对各级行政领导、应急管理人员、处置救援队等各类人员的培训,丰富培训方式,改进培训手段,不断提高行政领导的决策指挥能力、应急管理人员的协调管理能力、处置队伍的抢险救援能力。

加大教育力度。

把公共防灾应急知识纳入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教育阶段,开设不同课程,普及防灾避险、互救自救等应急知识。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和各种新闻媒体,广泛介绍应急知识,宣传应急预案,推进应急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自救互救能力,巩固和发展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

总之,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地方政府责任重大、责无旁贷。

应把应急管理体系融入公共治理的首要议程,从引发突发事件的各种诱因入手,将风险隐患的防范治理和各项应对准备工作贯穿于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推动应急管理由被动应对向主动保障转变: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将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作为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内容,建立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根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给予应急管理工作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的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尽快改善公共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宾厄姆美国地方政府的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2]计雷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苗兴壮,超越无常:突发事件应急静态系统建构人民出版社2006年
[4]赵林根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模式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