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主任工作案例4篇中学班主任工作案例第1篇案例:一次,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进了教室,上了大约五分钟的时间,忽然外面有个学生喊:报告!我立即打开门一看,原来是我们班的程中朝同学,这下我可生气了,就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你干什么去了?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你还上课迟到?还是准备考二三十分吗?平时大大咧咧的他这下可急了,眼泪分明在眼圈里打转。
“你冤枉,我不是迟到,我是给语文老师交作业本去了,这才来晚的。
”我的脑中“轰”的一下,是呀,我和语文老师商量了的,为了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让他当语文科代表的嘛,我知道错怪了他,连忙给他道歉,他却气乎乎地走了,几天都不理我。
分析:都说“眼见为实”,可我亲眼所见,还是错怪了学生,这是深刻的教训,因孩子的心是稚嫩的,一旦你伤害了他,就不容易愈合,我们作为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好好想想,事情弄明白了吗?千万不能草率去判断、处理。
如果学生和你产生了对立情绪,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更难进行了。
1.从学生的角度看:这是个顽皮的孩子,而且他的调皮捣蛋是班级中学生和老师所公认的。
他在这个班级体中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已经定型了——顽皮。
因此,一旦出现什么不好的事情,大家的目光首先会集中他身上。
这就是由于平时学生本身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所造成的。
2.从教师角度看:教师看待事情的时候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在老师眼里,顽皮的男同学迟到就是因为贪玩,这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仿佛不需要任何根据就可以判断的。
因此班主任在没有调查清楚事情就主观武断的下结论,是造成了这起本可以避免的“冤案”的原因之二。
3.从批评艺术角度看:班主任选择在全班面前严厉地批评学生,显然有驳于班主任的处事原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尊。
因此,学生会觉得更加委屈,以至于班主任道歉之后他都觉得无法接受而不理班主任。
其次,如果男孩子还是不理我,我会给他送一张精致的卡片,写上我最真诚的祝福,表达我的歉意,同时还可以写上鼓励的话语,相信此举可以感动男孩子,也可以激励他向好的方向发展。
后来,这个男孩子和我冰释前嫌,我和他进行两人面对面的谈话,把整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做个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他知道自己以前的形象已经给同学和老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他明白要想老师同学彻底改变对他的看法,他首先应该改变自己,我鼓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大家的认可,一个月后,他那些小错误已经改掉了不少,同时我深深明白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班主任,用关怀来教育并感染了解学生,使学生明白道理,让学生感受我们的关爱,才是最重要的。
教育的道路还很长,教育的模式也不能总是一样毫无变通,我和我的班级会一直努力地走下去。
中学班主任工作案例第2篇德育案例:等待花开一、案例描述上个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初,作为新教师的我初次接触了所任教的四年级学生。
面对着一个个报名而来的活蹦乱跳的孩子,我看到了他们的活泼可爱和对知识无限的渴求。
从他们炯炯有神的眼睛和虎头虎脑的样子中,我看到了自己即将开始的教育工作的希望,憧憬着未来教学工作的开展。
我的教学步伐迈得很慢,这样做是为了想让全班的同学都能跟上我的教学脚步,共同把知识点一个一个脚踏实地的踩过去。
然而尽管如此,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始终跟不上全班学习的脚步,即使课余时间我不断的给他补课“充电”,效果仍然不佳。
他写的字,歪歪扭扭,每一笔每一画看上去好像蚯蚓在地上爬似的。
抄写汉字的时候,看一笔写一笔,看一笔再写一笔,“口”字用圆圈表示……批改他的作业,要看好长时间才能辨认出写的是什么字。
我把他的字拿给任课老师看,老师们皆摇头称奇。
写不好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陷入了沉思。
他的字以前就是这样的吗?他的学习习惯以前就是这样的吗?我开始了自己的德育导师路上的探索。
他叫xx,这个孩子学习成绩跟不上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期间,我从其他老师中了解到他三年级时的学习情况。
据了解,三年级的时候,他的成绩,尤其是语文成绩一直处于班级的末尾。
他现在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我想,只要我不断的付出努力,不断的对他感化和开导,是一定会转变他的这种状况的。
然而,新的、更令人担心的情况出现了。
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他不仅学习成绩上不去,字写得不端正不清楚,而且生活自理能力似乎也比其他同龄孩子要低下。
有一次午餐排队时,我发现他的鞋带散了,于是便让他系好,可是他却悄悄的跟我说:“老师,我不会系鞋带!”,无奈,我让同学帮他系好,并教他如何系鞋带。
这不,有一次上语文课,他竟然玩起了鼻涕。
他长得比较高,因为他的特殊情况,我便把他安排坐在第一排。
这下他玩鼻涕的摸样完全被我看到了,只见他故意把绿浓浓的鼻涕拖下来,然后用手指弄断鼻涕,把鼻涕抹在桌面上,边抹边招呼同桌看他表演。
二、案例分析要想改变他的不良习惯,必须从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着手。
课余时间,我找xx谈心。
为了打消他的戒备心理,我把谈话的地点选择在校园的一处安静的角落。
在我的步步疏导下,xx的话匣子打开了,一发而不可收拾。
从交谈中,我得知他家就住在学校附近,交通便利。
母亲在家务农,主要任务是管住孩子;父亲在外经商,很少回家。
孩子平时的饮食起居都由其母一个人包办,孩子几乎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日子。
平时生活中孩子需要什么,母亲一般都会迁就他满足他,只要他高兴就好。
此后,我又打电话给他的妈妈,进一步的了解了家庭教育情况。
原来,是孩子从小母亲给他的所谓的“爱”伤害了他。
之后,我便尝试着运用学过的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对他进行心理疏导,辅之以教育,盼望他能够与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地成长。
三、案例点评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遇到棘手问题在所难免。
有的人会停下脚步不断抱怨,有的人会故意忽视得过且过,有的人会拼命纠缠毫无章法,而我会知难而进,并且恰当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努力把问题得到解决。
在这个案例中,我认为首先应该加强家校沟通。
我再次跟xx的妈妈进行了沟通,把xx在校的表现真实的给她进行了再现,并指出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有礼貌的劝说让xx独立自主完成某些他力所能及的家务,逐步放开手,让xx自己去完成某些家务,完成后给予一定的奖励。
xx这个孩子,我们要不断的鼓励他,不断的用正能量去激励他,使他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积极性。
学习上要多加辅导,要有耐心,之类云云。
xx的妈妈表示会按照老师要求,积极配合。
其次,走进孩子内心,帮助其摆脱困境。
站着交谈或者在办公室交谈,他对老师会有戒备,不愿吐露真言。
我常选择安静又隐蔽的场所作为谈心的地点,显然,xx很放得开,也说出了许多肺腑之言。
我还通过一个个小问题慢慢地把他的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使他充分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使他明白,学习是学给自己的,只有自己学有所成,以后才能办大事。
我不断的给他讲通俗的道理:妈妈以后也会变老的,自己最终会长大的,不能永远依赖妈妈。
只有自己学到了知识,自己变得学有所成,以后才能反过来去照顾妈妈,报答妈妈当年照顾自己的恩情。
再次,在师生间、同学中架起关爱的桥梁,使他感到来自班级集体的温暖,恢复健康的心理平衡。
我在同学中找了一位活泼的性情温和、善交谈的同伴和他结成对子,做好朋友,带领他一起玩,使他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和同伴的关心。
我还让这位同学做他的小老师,嘱咐xx学习上的困难可以时刻请教他。
此外,我还根据他的兴趣爱好引导他积极参加集体性的活动,鼓励他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等,创设一些机会让她担任一些愉快的“角色”,引导他参加班级表演,并及时表扬鼓励,以培养其积极情绪和优良性格。
最后,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鼓励他用功努力学习,上课做到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课余时间,我抽出部分时间对他的学业进行个别辅导,引导他每天制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今天要学会写五个词语、今天要会背诵课文的其中一个自然段等等,小目标完成,日积月累,学习上的大目标也就完成了。
鼓励他认识到“做错题目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错题不以为然的态度”的道理,提醒他不可轻易放过错题,做错的题目要弄灵清。
孩子是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育和培养孩子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几经努力,xx 同学在生活和学习上已经略有改变,但还不是很明显。
我相信,在我的坚持下,他一定会有花开的那一天的,德育导师的工作我也将会一直做下去。
中学班主任工作案例第3篇一、背景从事了多年班主任工作,所的班级都有所成就,在20xx年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20xx被“三线五风”先进班集体年轻的我一直认为自己做到了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公平、有耐心。
去年11月发生在我们的班一件事彻底让我的班主任工作又上了一个台阶。
二、案例描述11月初的一个星期三上午,我备完课,有空闲时间,于是决定去班里“突袭”一下,第三节课预备铃响后。
我有七八步就能进教室门,按惯例学生应该书声朗朗,,这一刹那间却听到尖叫声、笑声。
我快步冲进去,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只见李薇站在讲台上正笑着尖叫,同学拿她开心,又是她,一个女孩多次找她谈话,她恶习仍不改,故意捣蛋,我气急了,冲上去打了她一下,怒气冲冲到:“一个女孩家,你不要自尊,三番五次捣乱,无可救药,我对你失望到极点,站到后面去。
”当时李薇一脸的惊愕,脸也变得红了,从此几天李薇总想跟我说话我都不理她,就这样李薇变了,不爱说话、不爱学习、也不捣蛋了、班里的事情一言不发,同学们更加把她当成另类学生,不屑与她玩,有一次她在大街上遇见我,想躲没地方躲,就干脆低下头从我身边走过去。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把捣蛋学生带成问题学生了。
三、案例分析我忽视了捣蛋学生也有自尊,也忽视了对他们更要有耐心。
这是深刻的教训,因为孩子的心是稚嫩的,一旦你伤害了她,就不容易愈合,我们作为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好好想想,什么样的方式最好?千万不能冲动地去判断、处理。
如果学生和你产生了对立情绪,那么我们的班级管理就更难进行了。
一是从教师角度看:老师对学生应该尊重有耐心,我觉得她很捣蛋,对她缺失了这两点,所处理的太极端,让她觉的没面子。
从此低人一等,把自己封闭起来。
二是从学生的角度看:这是个顽皮的孩子,而且她的调皮捣蛋是班级中学生和老师所公认的。
她在这个班级体中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已经定型了——顽皮。
因此,一她做什么事,大家的目光首先会集中她身上。
也把教室弄得乱哄哄的。
这就是由于平时学生本身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所造成的。
三是从批评艺术角度看:班主任选择在全班面前严厉地批评学生,显然有驳于班主任的处事原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尊。
因此,学生会觉得更加委屈。
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件,我想这样处理会更好:我会真诚地向女孩子道歉。
然后可以利用班会时间就这件事情做自我反省,并由此推广开来,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
后来,这个女孩子和我冰释前嫌,我和她进行两人面对面的谈话,把整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做个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她知道自己以前的形象已经给同学和老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她明白要想老师同学彻底改变对他的看法,她首先应该改变自己,我鼓励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大家的认可,一个月后,她那些小错误已经改掉了不少,同时我深深明白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班主任,用关怀来教育并感染了解学生,使学生明白道理,让学生感受我们的关爱,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