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作文素材:文明参观博物馆倡议书

2020高考作文素材:文明参观博物馆倡议书

2020高考作文素材:文明参观博物馆倡议书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对高品质生活、对精神家园厚度的向往与追求,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

在公众欣赏水平、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的今天,“博物馆热”的出现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

尤其是假期,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成为不少家长暑假安排的热门选择。

但是,人群的喧闹声,嬉戏追赶的孩子,躺在两个座位上的游客,将一只腿放到座位上抠脚的参观者,脚踩栏杆地台打电话的游客……在重庆三峡博物馆的游客意见簿上,有多名游客都表示了对于“不文明参观行为”的不满,“感觉像在逛农贸市场”“参观时总会被他人的说话声打断思绪”。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封倡议书(统一用“文明中学一学生”的名义,日期为2019年10月8日),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要求:“让游客有尊严的享受游览的过程”,离不开旅游文明的建构。

避免“像在逛农贸市场”,既需要博物馆优化管理和服务,也需要公众提升文明素养,塑造“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规则与边界意识。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旅游作为一种将消费者的需求、理念、情感和文化勾连起来的经济活动,是对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的外在呈现。

和一般旅游景点不同,博物馆需要参观者多一些对历史的敬畏、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从博物馆的角度看,要增强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

应当细化观众的参观诉求,通过预约制度、区分专业团体场合社会大众场来提供精细化服务;应当灵活设计开放时间来对接需求,抑或设置一个复制品专场让小朋友有机会现场体验。

这样方能让高涨的精神文化诉求找到出口,让公众更加体面、优雅的欣赏文物、走进文化。

可以从博物馆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立意,也可以双管齐下从以上两个方面立意。

二、文体要求: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

它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1)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直接写“倡议书”三个字;也可以有创意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书”(2)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

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妇女同胞们:”等。

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3)正文:说明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4)结尾:要表示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

一般不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5)落款: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范文展示游博物馆不能“像在逛农贸市场”——文明参观博物馆倡议书人群的喧闹声,嬉戏追赶的孩子,躺在两个座位上的游客,将一只腿放到座位上抠脚的参观者,脚踩栏杆地台打电话的游客……在重庆三峡博物馆的游客意见簿上,有多名游客都表示了对于“不文明参观行为”的不满,“感觉像在逛农贸市场”“参观时总会被他人的说话声打断思绪”。

(《工人日报》7月28日)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对高品质生活、对精神家园厚度的向往与追求,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

在公众欣赏水平、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的今天,“博物馆热”的出现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

尤其是假期,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成为不少家长暑假安排的热门选择。

然而,博物馆的游客良莠不齐,参观景象千姿百态也愈发引起争议。

旅游作为一种将消费者的需求、理念、情感和文化勾连起来的经济活动,是对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的外在呈现。

一些游客缺乏规则意识和边界精神,将参观博物馆当成一种纯粹放松和享乐,自己怎么方便怎么来,自己怎样舒服怎样做,热衷于自说自话,汇聚时人声鼎沸,不可避免会导致参观博物馆“像在逛农贸市场”。

博物馆里人头攒动,固然是让人欣喜的文化图景,而游客权利意识强烈、规则与文明意识“慢了一拍”的“文明剪刀差”却成为一种尴尬的现实。

“让游客有尊严地享受游览的过程”,离不开旅游文明的建构。

博物馆一端连接着深厚的历史和广阔的世界,另一端连接着渴望求知的人们,走进博物馆,就是开启一次时空对话。

和一般旅游景点不同,博物馆需要参观者多一些对历史的敬畏、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那种浅尝辄止的“到此一游”,说到底也只是一种自娱自乐,没有发挥博物馆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要想让博物馆真正地“活起来”,除了提升游客素质之外,博物馆的服务意识要跟上来,创新的脚步要动起来。

不论是细化观众的参观诉求,从而通过预约制度、区分专业团体场和社会大众场来提供精细化服务,还是灵活设计开放时间来对接需求,抑或设置一个复制品专场让小朋友有机会现场体验,让高涨的精神文化诉求找到出口,让公众更加体面、优雅地欣赏文物、走进文化,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避免“像在逛农贸市场”,博物馆需要优化管理和服务,公众也要提升文明素养,塑造“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规则与边界意识。

只有双管齐下,博物馆才能物尽其用,更好地丰盈公众的精神家园。

(杨朝清)文明中学一学生2019年12月8日文明参观博物馆倡议书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眼下,不少博物馆已成为游客出行计划中的重要一站,尤其很多家长和孩子,更将博物馆作为到一座城市旅游必去的打卡地。

正值暑期,重庆三峡博物馆就吸引了众多前来参观和了解历史文化的各地游客。

但是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殊不知,参观博物馆文明是参观的“底色”。

博物馆不仅是保存民族文化遗产、了解历史文化的神圣殿堂,也是传递文明记忆、呈现文明魅力的全息视窗。

博物馆无论大小,都要求前来参观的游客进馆后保持安静、做到文明,这不仅是为了不影响他人,更重要的是,面对先人留下的文明成果,需要保持足够的尊崇与敬畏。

尽管博物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在各个显眼的地方张贴有文明标语、在馆内每个展厅内安排有文明劝导秩序员、保洁员,但不文明现象仍然未能断绝。

来参观博物馆的游客中,青少年人数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喧哗吵闹的声音很大。

以至于身处博物馆之内,感觉与游览诸如洪崖洞、磁器口等网红景点并没有太大不同。

博物馆之所以变成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场所——“感觉像在逛农贸市场”,问题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引导不够、教育不力。

同样值得反思的还有成年人的不良示范。

无论是参观博物馆还是外出旅游,我们总会看到这样一些不文明行为,如随处扔垃圾,上厕所不冲水,排队等候跨越黄线;在车船、飞机、餐厅、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扎堆吵闹……一个不经意的不文明行为可能不会对本人造成什么影响,但一定会或多或少影响到其他人的旅行体验。

特别是在博物馆这类富含教育意义的场所,我们的言行举止不仅可能影响其他人的参观体验,更会成为青少年模仿的对象。

参观博物馆文明是底色,不能“像逛农贸市场”。

首先家长和老师要提前做好相关知识的辅导,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博物馆里珍藏着太多人类文明的结晶,需要我们宁心静气地去倾听和感受”,进而对那些历史和文物产生敬畏之心,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

当然,家长和老师更要为孩子们做好文明参观的表率,并在参观的过程中,不断对孩子的失范行为进行批评和纠偏。

同时,对博物馆来说,一方面要深入做好宣传工作,突出博物馆庄严的一面,而不是简单的文明提醒;另一方面有必要增加一些惩罚性措施,如设置“黑名单”,将不文明参观者纳入信用惩戒,借助网络曝光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让博物馆归于宁静,让文物保持应有的庄严感。

文明中学一学生2019年12月8日文明参观博物馆倡议书亲爱的旅客们:截至2018年,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5136家,去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超过2万个,近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大门向全社会敞开。

不过现实当中,有些不文明的行为让博物馆“很受伤”,比如乱丢垃圾、踩踏草坪、在博物馆吃东西、随意触摸展品现象就屡禁不绝。

还有少数家长在参观过程中放纵孩子随意嬉闹、破坏展品,甚至还有个别参观者乱吐口香糖。

这些行为,与自我陶冶、共建参观文明的精神格格不入。

从文明的收藏者、保管者,到文明的守护者、传播者,博物馆在互联网时代的“华丽转身”,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明的繁荣和勃兴提供了更丰富的可能性。

每一个走进博物馆的现代人,除了要保持对历史文化的敬畏,还要保有起码的文明礼仪。

要让博物馆成为涵养文化素养的好课堂,文明是走进博物馆、贯穿整个行程的必备的行囊。

带孩子一起参观的,还肩负着通过言传身教,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学会遵守社会公德,养成文明出行习惯的责任。

在参观博物馆越来越没有门槛的今天,保护博物馆不受熊孩子乃至熊大人的侵扰,是需要通过进一步健全制度来强化的课题。

在尽到文明提醒责任的基础上,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监管和惩罚,增加惩罚性措施和保护性措施,比如设置“黑名单”、限流等等,只有在自律的同时施以他律,对不文明行为不客气,才能让“文明”这把标尺更加深入人心。

美丽的旅游景点总是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请在尽情享受春光美景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文明旅游,实际上您的文明举止和行为也是美丽风景的一部分。

您在旅行观光的同时,也在向您所到之处的人们展示着自己。

讲卫生、懂礼仪、守秩序、遵法规、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这些日常的公民行为基本规范,在旅游过程中同样是不能够轻易忘记的。

文明出游,让心灵与美景呼应,让每位游客都成为亮丽风景的花絮文明出游对保护旅游景观,营造整洁高雅的环境氛围有着重要意义,使您和他人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心灵抚慰和精神享受。

旅游不仅仅是舒心畅意的游玩,同时也是一个展示美好修养的过程。

提升旅游文明素质,无不是展现良好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现实要求。

自然美景、和煦春光,再加上您参与营造的良好氛围、文明的环境,才能构成真正的美。

文明出游,并不是一个口号、一句空谈,它需要您和相关管理部门、景区、旅行社以及每位游客的共同努力。

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以讲文明为荣,让人人都和您一样能够做到环境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

我们呼吁所有出游或即将出游的公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展示文明风采,树立文明形象,共建文明社会,文明出游吧!文明中学一学生2019年12月8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