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医院信息系统》的教学研究
计算思维是思维过程或功能的计算模拟,是信息化时代下分析问题的重要技能之一。
本文介绍了”计算思维”,并将该思维方式引入到《医院信息系统》的教学中。
标签:医院信息系统;计算思维;教学研究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在医院的各项业务中的全面应用,医院信息化管理为医院的各项业务管理带来了方便、也随之带来了大量的数据,有效的管理各项医院业务和利用好各种大数据为医院后信息化管理提出了考验。
《医院信息系统》课程是培养医学生掌握真实系统环境下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实际操作方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和深化计算思维的培养,培养具有医学思维和计算思维的复合型医药专业人才,符合新时代对医学专业人才的要求。
1计算思维概述
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钱学森曾将思维科学列入为11大科学技术门类之一,与自然科学、军事科学、社会科学等并驾齐驱[1]。
在钱学森思维科学的倡导下,各种学科思维开始形成和发展,我国的计算思维也随之萌芽。
而后,黄崇福1992年曾将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定义为”是思维过程或功能的计算模拟方法论其研究的目的是提供适当的方法使人们能借助现代和将来的计算机逐步达到人工智能的较高目标[2]”。
但是,直到2006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在计算机权威杂志《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上发表”计算思维”概念,计算思维才逐渐成为国内外计算机教育界颇为关注的热点。
周以真将”计算思维”定义为: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
计算思维的主要特征为:概念化、是技术的根本、是人的思维方式、是数学和工程思维的互补与融合的面向所有人,所有地方的采用计算机科学的思维方法(递归、抽象与分解、冗余、容错等)[3]。
首届(2010年)”九校聯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讨论发表了《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其核心要点是强调”需要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4]。
2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体系研究
在计算思维模式的指导下,面向医学生的《医院信息系统》课程体系结构的设置与课程建设和实施,目的是培养熟练掌握医院信息系统使用技能的、并具有计算思维能力的复合型医用人才。
医学院校开设《医院信息系统》这门课程,使医学生初步掌握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具体各子系统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真实系统环境下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实际操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到医疗部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年发布了《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5],该文件要求”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选择合适的方式陈述问题、对问题进行建模,并用最有效的办法实现这一问题的求解”。
因此,本课程结合医学课程的学习特点、以及《医院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课程内容,设计了以下课程体系结构[6]。
2.1理论基础,见表1。
2.2方法应用,见表2。
3结论
《医院信息系统》课程顺应了医院信息化管理、医院信息数据数字化的发展,通过与实际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为教学内容,在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方法渗透,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以任务驱动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把计算机学科与医学专业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可以培养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通过综合、全面了解现实世界中的复杂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让学生真正领悟计算思维的内涵,从而培养具有医学思维和计算思维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以适应现代快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3.
[2]黄崇福.信息扩散原理与计算思维及其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992.
[3]周以真.计算思维[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7,3(11).
[4]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中国大学教学,2010(9):4-9.
[5]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姚志洪.医院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