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分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案例分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案例背景:
2015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什么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会计学上的资产负债表做一个对比。

会计学上的资产负债表分为三个部分:资产,负债和所有人权益。

资产衡量的是一个企业拥有的并预期能够使未来经营受益的经济资源;负债衡量的是一个企业的财务义务,代表的是未来负的现金流量;所有者权益代表了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

在会计上,除去负债的资产就是所有者的权益。

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目的是评价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负债偿还能力。

也就是所谓的赢利性和流动性。

把问题回归到我们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自然资源负债表能将一个地区的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进行分类加总,将自然资源的存量,流量核算清楚。

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就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前后的变动情况。

案例焦点:
1.领导干部是否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变动是否有责任?
2.这一项审计制度是否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案例分析:
1.自然资源的价值在于,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将其转化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财富。

讨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最终目的,应当是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人们的生活获得更大的幸福。

边沁的功利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

我赞同这个观点对人类所有行为动机的解释。

是不是只要将自然资源利用到经济生产中就是公平合理的呢?
我认为,有两种条件下,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不够公平合理的。

一是低效率的使用。

有的人认为我们国家将西部的一些自然资源运到东部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是十分不公平。

但我认为这种自然资源分配是相当合理有效的。

在自然资源量有限的情况下,更高效的生产方式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

不公平的不应该是自然资源的分配,而应该是自然资源产出的分配。

二是破坏资源再生性的使用。

和会计上的资产不同的是,自然资源资产本身是具有再生性的。

这种使用方式影响的可能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但势必会影响下一代人的生存。

而实现这两点就一定离不开领导干部的作用了,也就是资源的宏观配置问题。

不仅是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调配,还有对现在与未来的平衡。

因而我认为领导干部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变动是有责任的。

2.《决定》提到要对领导干部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领导干部在对资源进行宏观配置的过程中,本身就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这一制度实行之后,我认为确实能够防止领导干部过多将工作重心放在经济效益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

但是,这一制度仍存在不足。

它只是对生态“损害”进行了追责,没有对生态“建设”进行鼓励。

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的生态环境不会恶化。

但是,它也无法变得越来越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