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14110202 学号:2011041102068姓名:马也2014年4月18日传统服饰纹样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与衍变摘要:中国的悠久文化长河中,传统服饰纹样随着时代也一起变迁。
在诸多传统服饰纹样中,龙纹,祥云纹具有代表性,它们具有美好象征含义,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蕴,时至今日,龙纹,祥云纹依然在现代服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断被设计师运用,成为表现中国风情的元素之一。
龙纹,是中华民族吉祥图纹文化中最有影响的图案,是一种历史悠久、寓意深奥,造型完美并广泛流传深受人们敬仰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传统图案之冠。
云纹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图案中的重要装饰形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代表性,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云纹这一极具代表性的精神元素,会使设计出的作品更加具有文化性与审美性。
本文就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图案阐述传统服饰纹样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与衍变关键词:龙纹祥云纹起源发展服饰特点运用演变龙纹的起源起源期——原始社会时期从原始社会时期彩陶中的龙、蛇纹样,在结合我国古代文学记载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龙纹艺术已初步形成,它被表现为各种单纯而又神秘的动物形象具备了原始时代龙纹的特征。
仰韶文化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盘,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的龙凤纹细颈壶以及甘肃武山县西坪出土的人面龙蛇纹瓶,武山县傅家门出土的人面龙身纹瓶等其造型虽然较幼稚朴素,却已明显地具备后代龙纹的特点。
原始社会时期龙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形成并渐趋统一,这一时期龙的造型都是长躯卷曲,头部带有象征性饰物的动物形象.演变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晚期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的建立,我国开始从原始社会进入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
商周时期出土的玉佩、玉壁、玉珑等龙纹大多作蟠曲状。
早商时期的玉决继承原始社会时期素决的造型,龙身作环形蟠曲,首尾相接。
头部除巨眼和简单的嘴纹以外,全身素洁、单纯、朴拙。
随着生产的发展,商代龙的造型逐渐起了变化。
龙的形象作为巨头、张口、大眼、粗角,腹部有的还多了一对短足,身上刻满鳞纹或几何形纹。
西周以后,铜器纹饰通常施以一层平雕,并饰以围绕器身的二方连续纹样,代替了商代的以棱脊分区装饰和三层重叠装饰方法。
龙纹样多是互相交错、连结、或用对称,调换的组织方法,风格简朴紧凑而富于起伏流动之感。
另一种纹饰方法是从器物的整体效果出发,主纹互相穿插,龙纹自由生动地满布全器,艺术效果活泼多变。
西周铜器装饰夔龙纹仍占主要地位。
兽形的龙也开始出现.发展期——春秋战国至隋唐随着奴隶制度的崩溃,各诸侯国经济上的迅速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龙纹装饰纹样,从商周严谨雄浑的规范变为活跃清新的风格。
纹饰上的神秘色彩大大地减少了。
龙的样式除长躯蛇形龙纹外,兽形的龙纹在战国时期也有广泛的应用。
春秋战国时期龙的造型起了很大的变化,龙角也由商代粗短的蘑菇形,发展为曲层和分枝。
兽形的龙:额如牛,口似鱼,张口、獠牙、巨眼、鼓鼻。
有四肢矫健,趾爪清晰,有三爪或四爪;尾部细长如兽尾颈部髭毛直延至尾端。
另外这一时期已出现翼龙。
秦汉时期,龙纹以写实的手法、凌厉的动势、豪迈的气魄,多数突破以前的几何框架的限制。
而依龙的运动状态来布局,用简化、单纯的形象表现出生命的动感。
汉当艺术中,龙纹曲躯利爪,飞舞飘摇静中有动,造型概括,浑朴遒劲。
早期龙躯干上的纹饰,有蛇皮形,菱形和长方形,汉代以后逐渐形成鳞形。
秦汉时期龙尾变得像虎尾,很细。
汉代龙纹有蛇体型和兽体型。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龙的动态和飘动的旗幡以及腾飞的仙女都用波浪形曲线表现,画面充满着动的节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龙纹形象,突出地表现了外来美术和我国传统艺术的结合。
蕃莲、蔓草等纹样和龙纹互相糅合穿插,一变汉代纯代纯朴庄重的形态而成为活泼轻盈飘逸生动,流畅自如的格调。
成熟期——唐宋元至明清唐,龙的造型趋于完善,这时中国的龙纹图案,也重新充满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激动的精神气魄,并开始走向程式化。
封建统治者将龙定为至尊至贵的代表宋元时期。
宋代龙纹特点是龙身长如巨蟒,兽头、足有三爪或四爪。
有翼和兽形的龙不多见。
元代龙的特点常作细颈长唇,足部有三只鹰鹫般的巨爪,龙纹常和云纹或海水同出现于画面;头部的髭、触须等饰物都以出现。
明清时期。
明代龙的背部鳍脊排列细密、四肢各具五爪,(民间多采用三爪或四爪)。
清代的龙纹模仿明代造型,龙形轩昂抖擞,毛发上飘,掌爪强健。
晚清时期,龙头附饰物的描写往往陷于烦琐;造型上因袭守旧,虽刻划细致却失其气魄。
和汉唐时期龙的造型相比,就显得逊色。
龙的基本形象以“三停九似”为标准:自首至膊,自膊至腰,自腰至尾是为“三停”(弯曲),从总体上规定了龙的布局;“九似”是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从局部规定了龙的具体形象,从而具备了完整的结构,龙的形象基本最后定型。
各时期龙纹史前龙纹商周龙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代明清清代祥云纹起源云纹是仅有的几个贯穿整个中华民族图案发展史的典型装饰纹样之一。
云纹产生、演变的历史是由形达意、由意生神的发展史,时代的痕迹与人们心灵深处的乐章在“天人合一”的审美情操中,赋予云纹以形神兼备的形象,直至将自然云的形象转换成表达情感的“符号”。
云纹抽象、含蓄的形式表现和象征吉祥的寓意使其享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
“祥云”图案来源于我国古代的云纹。
古人出于对云的敬畏,在纹饰上变化出各种和云有关的图案,运用于器物、服饰、建筑等,特别是在宗教中大量使用。
同时云纹样也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是人们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
云纹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商周时期。
最早出现在青铜器上。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卷云纹。
与云雷纹相比,卷云有“简化、打散”的变化趋势。
前者表现为多重回转的旋线被简化成单纯的勾卷形,后者呈现出来的勾卷形宛如积云圆卷的图案化形态,从此成为云纹流变中最恒稳的构型元素之一,并构成以后进一步定型的云纹之“云头”的突出特征。
秦汉时期漆器装饰以云气为主体,形式更为丰富,尤其体现在大量出现的漆器上。
汉代漆器上的装饰以变幻多姿的云气为主体,并伴以现实或想象中的动物、人物和神灵怪兽。
魏晋隋唐时期云纹渐入百姓生活,在丝绸之路开通和佛教思想传入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云气纹与狮子纹、忍冬纹、锯齿纹等纹饰相合,并与莲花纹和佛光等并用,更增强了宗教艺术的表现力。
隋唐时期中国社会安定,特别是唐代百业兴旺,华夏文化兼容并蓄,融合消化世界各国的文明。
唐代的纹样富丽堂皇,蕴含着一派盛世之风。
云纹被广泛地运用于铜镜等各类百姓日常生活用具的装饰。
辽、金、元时期,云纹的应用不仅见于日常器物,也见于建筑构件上的装饰。
辽代的朵云在云气纹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变化,波折曲线增多,形态上显得较为复杂,云尾变长变飘逸了。
这和宋辽代纹样秀丽雅致的整体风格相符合。
明清时期云龙纹图案盛行,云纹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
云纹和龙兽纹结合更为普遍。
在明清时期云龙纹的图案特别多,比如织锦、龙袍、瓷器等。
明清时期的云气纹的装饰性进一步加强,并在云气纹的基础上出现了铺陈、繁复的益云纹,出现了对称的构图方式。
龙纹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现状服饰是一种文化形态。
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
中国近30 年来,向世界敞开大门,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华夏历史文化,现代服装设计师们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中华传统文化,以期从中寻求、发掘设计灵感。
龙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国服装设计师作品中。
龙纹,早已不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象征,被广泛应用于我国五彩绚丽的民族服饰中。
与宫廷服饰相比,民间服饰上的龙纹,少了威严庄重,却更加朴素可爱,表达了普通老百姓的审美思想和感情。
如舟山渔民的笼裤上绣有“龙凤呈祥”的纹样;四川民间棉布有挑花图案“团龙”。
以苗族为例,他们的刺绣和蜡染装饰大多以龙凤、蝴蝶等为主,造型夸张奇特,色彩浓郁神秘,并且龙纹常和其它动物纹样组合绣织在一起,描绘出欢娱的农家喜庆景象。
贵州清水江地区的苗族刺绣中有一种被称为“牛变龙”的龙纹,其龙头上长着一对大角,身体披着五彩鳞片,拖着一条像鱼一样的大尾巴。
云南红河地区一带的彝族服饰中,龙图腾图案非常注重臀部的装饰,尾部的造型模仿龙的形象。
侗族女子服饰的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等。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龙纹的形式也兼具了更多时尚性,逐渐成为西方国外设计师喜爱的设计元素之一。
著名服装设计师安德烈•金(Andre Kim)2009年春夏梦幻时装艺术秀中就将龙纹融入其中,展现了龙纹在现代服装中的魅力。
龙纹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前景龙纹的变化趋势与现代服饰的审美变化息息相关,不再单独拘泥于其文化寓意,而更加注重与人、时尚契合的形式美感。
随着世界文化相互交融,服装设计理念不断深化,龙纹将在保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前提下,融入西方文化中新鲜的东西,通过运用各种创新思路和设计方式展现新的设计形象。
对龙纹纹样造型的变化与处理传统龙纹从萌生到定型,经过数千年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艺术形象。
其设计形式夸张、概括,意境夸张、简化,其主要原则是概括表现,形成形神兼备、以神取胜,简朴、实在、灵活多样的装饰风格。
我国传统服装是平面型的服装,自然宽松,崇尚装饰和完整的形象。
服饰图案本身除了要求美观醒目外,还担负某些教化作用,有较强的象征意义。
西方的穿着观念与我国古代截然不同,西方传统崇尚人体,要求服饰能更好地表现和反映人体美。
因此西方的服饰图案更注重立体的塑造,将装饰图案与服装的结构相结合,讲究穿着效应,更注重显示优美的人体体态。
例如国内一些设计师的作品,大多保持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将龙纹表现成平面化的装饰,常采用整条龙或几条龙的完整形象,使之与丝绸相结合,由此渲染出“古老的中国”、“神秘的东方”等主题,如范冰冰出席第63 届戛纳电影节身着的明黄色龙袍礼服。
现代设计不仅要对传统龙纹纹样进行大量的借鉴,而且要不断变化创新,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
如对传统龙纹纹样进行提炼、抽象化,在不违背形式美的规律下,把传统龙纹纹样进行变化,如打散后任意组合图形。
构图可以围绕设计者要表现的主题,展开想象,进行添加、删减、重叠组合出一种新的形态。
如2006“名瑞杯”中国晚礼服设计大赛铜奖的作品“蓝色墨水”,设计师在作品中把中国的凤纹、鱼纹、龙纹抽象化结合,让人耳目一新。
龙纹与现代装饰工艺的结合在传统服饰中,龙纹的主要工艺表现形式多以刺绣、织锦、缂丝为主。
如今,设计师正不断尝试运用新的材料和工艺,将龙纹应用于服装中,如在休闲服装的侧缝、袖口、腰间,各式T恤的后背、胸前绣上龙纹。
如此将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纹样与轻松甚至略带嬉皮的款式融合在一起,既增添了休闲服装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现代人挑战传统而又不完全摒弃传统,同时渴望轻松自由的心态,展现了既怀旧又活泼的休闲时尚,如2010年春装新款JACK JONES龙纹刺绣休闲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