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诗两首1
3.运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读一读“积少成多”中的《青松》,体会诗人借赞美青松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加强积累。
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石灰吟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课后记:
二诵:为官感悟
十几年后,于谦考取了功名,踏进了官场,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这时,他会想起这首诗,他会以坚定执著、英勇无畏的语气再次吟诵这首诗,来,全体女同学齐读——
三诵:临刑陈词
遭到恶势力的陷害,于谦被昏庸的皇帝判为死刑。当于谦戴着脚镣走上刑场,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不后悔自己的一生,哪怕生命就要画上一个句号。他昂着头,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吟诵起这首《石灰吟》——全体男同学齐读。
1.诗人是在赞颂石灰,但又不仅仅在赞颂石灰,他是在借赞美石灰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在立下自己人生的誓言,那就是成为一个拥有石灰精神的人。(借物咏志也叫托物言志)
2.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于谦立志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3.12岁的于谦是这样想的,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同学们课前去了收集于谦的相关资料,谁来说一说你对于谦的了解。
4.由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来看,于谦一生都在遵照自己的人生志向,严格要求自己。下面请同学们看到这道连线题,人们都说《石灰吟》这首诗是于谦整个人生的真实写照,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想想每句诗对应了于谦哪个人生阶段,完成连线题。
千锤万凿出深山宁死不屈,玉洁冰清的高大形象永存后人心中
烈火焚烧若等闲立志报国,发奋苦读,成为国家栋梁
2.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看看于谦为什么要赞美平凡的石灰,让我们从文章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点名读古诗,大家评价是否做到正确、流利,节奏处理是否合适。
2.自主学习:
于谦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3.汇报学习所得:
(1)同桌合作汇报:一人读诗句,一人说意思;
粉骨碎身浑不怕身在官场,从容不迫面对一切考验
要留清白在人间不畏强暴,视死如归,不向恶势力低头
6.确实,《石灰吟》一诗伴随了于谦的一生,也见证了于谦的一生。下面,让我们借着朗读来再次感受于谦的高尚情操。
一诵:少年抒怀
12岁的少年于谦,第一次写下这《石灰吟》,他会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地高声诵读这首诗——全班齐读。
(2)点名说全诗的意思,齐读全文;
(3)点名回答“学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
4.体会石灰精神:
(1)千锤万凿
看着“千锤万凿”这四个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怎样的情景?在这个词中,“千”和“万”并不是指具体的一千一万,而是形容很多。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谁来说几个?千()万()
(2)烈火焚烧
石灰石经过千万次的敲击锤打,历经千辛万苦运出了深山,被放入土窑中去经受烈火的焚烧。如果石灰石有表情会是怎样的表情?如果石灰石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
(3)粉骨碎身:经过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已经变成浑身雪白的石灰,人们把它浸到水里,为了把洁白无瑕的颜色奉献给人类,石灰承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折磨,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石灰?(顽强不屈、大公无私、英勇无畏、无私奉献)
(4)石灰顽强不屈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在古诗中的哪两个词体现出来了?
a理解“若等闲”:“若”是什么意思?“等闲”这个词我们以前在《长征》这课中学过,它是什么意思?石灰把什么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四诵: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清白,他活着的时候心里装的是国家是百姓,他死了以后,百姓把他装在了心里,永远地记住了他。如今,人已远去,但精神永存,让我们将无限的感动与崇敬之情,化作深情的朗读——全班齐读。
9.同学们,古往今来像于谦这样的人物,有千千万万,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设计意图: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引领学生升入感悟,有感情地诵读。
课题名称
20、古诗两首——《石灰吟》
教学时间
授课老师
教学目
标设计
1.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于谦。
2.了解古诗在表达上的特点,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设计
理解古诗,体会感情。
教学目标制定依据
学生分析
本首诗学生以前接触过,结合当时的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
教材分析
《石灰吟》为明代诗人于谦所作。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
时间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预设
(教师谈话和追问,学生活动预设及各环节的设计意图)
课堂
小记
3分
20分
12分
5分
一、导入新课
二、理解古诗
三、体会感情
四、拓展练习
作业
布置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诗人于谦在12岁时写下的一首诗。朗读课题。顺势解题:“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吟诵、赞美的意思,“石灰吟”的意思就是“吟诵、赞美石灰”如《游子吟》《暮江吟》。这首诗还有个题目叫《咏石灰》,“咏”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如《咏柳》《咏鹅》。古代诗歌的体裁还有很多,如“行”“引”“歌行”等,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了解一下。
b理解“浑不怕”:“浑”有几种意思(出示“浑”字的解释)你能根据字义组词吗?“浑”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诗中写石灰对于什么全不怕?
5.教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石灰,为了理想为了奉献,它勇于自我牺牲。此时,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钦佩、敬佩、喜爱)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石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感情。
1.古诗在表达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古诗也是才用了这样的写法?
2.借物言志或借物喻人是古诗中经常采用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想想下面的诗句赞颂的是什么精神?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落红【注释: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