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腹部检查
2、胰头癌、腹壶周围癌:胆囊明显肿大,
无压痛,伴进行性黄疸称为胆总 管渐进阻塞征(Courvoisier)
3、 胆囊癌和胆囊结石:肿大胆囊有实性感
胆囊 触诊
Murphy征
用力按压腹壁, 然后嘱病人缓慢 深吸气,如在吸 气过程中因疼痛 而突然停止,称 (Murphy)征阳性, 可见于急性胆囊 炎
胆囊触痛检查示意图
(2)肿大程度 轻度肿大 中度肿大 重度肿大
2、当有脾肿大时应注意脾脏的质地、表面是 否光滑、有无切迹、压痛
脾脏触诊示意图
3、表面及边缘 4、压痛
肝包膜有炎性反应 弥漫性:肝炎 局限性:肝脓肿
肝包膜紧张度增加 肝瘀血、肝癌 5、搏动 肝颈回流征 6、其它 肝区摩察感:见于肝周围炎
肝震颤:见于肝包虫病
六、胆囊触诊
胆囊肿大的临床意义: 1、急性胆囊炎:肿大胆囊有囊性感,伴
有右上腹腹肌紧张度增加,明显压 痛,Murphy征(+)。
见于肝硬化腹水及癌性腹水
五、肝脏触诊
1、大小:正常 右肋下<1cm 剑下<3cm
若超过上述界限即提示以下情况: (1)肝下移 (2)肝肿大 弥漫性:肝炎、肝瘀血、血吸虫
病、脂肪肝、肝癌。 局限性:肝癌、肝脓肿、肝囊肿 肝下缘记录方法:右肋缘下多少厘米
剑下多少厘米
液波震颤检查法示意图
2、质地 质软 正常肝脏组织 质韧 肝炎、肝瘀血、脂肪肝 质硬 肝硬化、肝癌
低平:腹部稍凹陷,前腹壁低于肋缘至耻骨 联合的水平面。见于消瘦者。
腹部外型
正常 平坦
(二)异常腹部外形 1、腹部膨隆(Abdominal bulge) 全腹膨隆
(1)腹腔积液 (腹水 Ascites)
特点:腹部外形随体位改变而变化。 意义:见于肝硬化、心衰、结核性腹膜
炎、腹膜转移癌、肾病综合征。
➢ 医生以左手掌放 于病人的右肋下部
➢ 将左手大拇指放 在腹直肌与肋弓交 界处(胆囊点)
七、脾脏触诊
1、肿大脾脏的测量方法(单位:cm) (1)1线:又称甲乙线
2线:又称甲丙线 3线:又称丁戊线。如脾脏向右肿大超过 腹中线则测量最大距离,用(+)表示。如未超 过腹中线则测量最小距离,用(-)表示。
腹部检查
Abdominal Examination
第一节 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一、腹部的范围 二、体表标志 三、腹部分区
(一)九区法 (二)其他:四区法
七区法
九区法的定义
在腹部作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 腹部分为九区。
方法:
水平线 上水平线:沿两侧肋弓下缘所作的水平线 下水平线:沿两侧髂前上棘所作的水平线
左下 腹部
腹部体表分区示意图 (四区法)
通过脐划一水平 线与一垂直线,将腹 部分为四区。
右上腹 左上腹 右下腹 左下腹
第二节 视 诊
一、腹部外形 (一)正常腹部外形
平坦:指前腹壁与肋缘至耻骨联合大致在同 一水平面。见于正力型成年人。
饱满:前腹壁略高出于肋缘至耻骨联合的水 平面。见于儿童及肥胖者。
视诊应注意:
膨隆的部位、 外形、与体位、呼 吸的关系、博动等
2、腹部凹陷 全腹凹陷 意义:见于消瘦及严重脱水患者,常发 生在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 局部凹陷 见于腹壁瘢痕收缩
二、呼吸运动 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见于:剧烈腹痛、腹膜炎症、腹腔内巨大 肿物、腹水等。
三、腹壁静脉 腹壁静脉显露 —— 正常 腹壁静脉怒张 —— 门静脉循环障碍 —— 上下腔静脉阻塞 如何进行鉴别 —— 检查血流方向 脐以上腹壁V
2、压痛的部位常为病变所在部位。 3、鉴别压痛起源于腹壁或腹腔内病变。
(二)压痛点:压痛局限于一点称为压痛点 明确而固定的压痛点常为腹部脏 器急性炎症重要体征之一。
莫菲氏点(Murphy点,又称胆囊点) 提示急性胆囊炎。
麦氏点(McBurney点,又称阑尾点) 提示急性阑尾炎。
(三) 反跳痛:提示腹腔内炎症已累及腹 膜壁层,是腹膜刺激征之一。
三、腹部包块
(一)正常腹部可触到的包块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异常包块
意义:腹腔内脏器的肿大、炎性组织的粘连、
肿瘤、囊肿等
1、部位
2、大小
3、形态
4、压痛
5、质地: 柔软 多为囊性包块及正常脏器
柔韧 多为炎性包块
质硬 多为恶性肿瘤
6、搏动
7、活动度
四、液波震颤(Fluid thrill) 意义:提示腹水在3000—4000ml以上。
腹部外型
异常 全腹膨隆
(2)胃肠胀气
特点:腹部呈球形,两侧腹部膨出不明显, 改变体位时其形状无明显变化。
意义: 多见于肠麻痹、肠梗阻
(3)腹腔巨大包块 (4)其它
局部膨隆
意义:见于腹腔脏器的肿大、肿瘤、炎性 包块、局限性肠曲胀气、腹壁上的 肿物及疝等。
观察局部膨隆的注意事项:
局部膨隆:
见于脏器肿大、 肿瘤、炎性包块
垂直线: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 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腹部体表分区示意图 (九区法)
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 直线将腹部分为九区
上水平线为: 两侧肋弓下缘连线
右上 腹部
下水平线为: 两侧髂前上棘连线
两条垂直线为: 右下 腹部
通过左右髂前棘至
腹中线连线的中点
上腹部
右
左
侧
侧
腹 部
中腹部
腹 部
下腹部
左上 腹部
当发生肠麻痹时肠蠕动波消失。
五、上腹部搏动
❖ 腹纹
白纹
紫纹
第三节 触 诊
一、腹壁紧张度
(一)腹壁紧张度增加
全腹腹壁紧张度增加
1、板状腹(Board-like rigidity)
见于:空腔脏器穿孔
急性弥漫
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
性腹膜炎
2、揉面感(Dough kneading sensation)
见于: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
方向:下 上 胸壁V 上腔V 腋V
脐以下腹壁V: 方向:上 下 大隐V 下腔V
四、胃肠蠕动波
1、胃蠕动波
正蠕动波:蠕动波自左向右缓慢推进,到达右 腹直肌下消失。
见于:幽门梗阻 逆蠕动波:即自右向左的更为强烈的逆蠕动波
见于:幽门严重梗阻 2、肠蠕动波:提示肠道有机械性梗阻。
见于:肠扭转、肠癌等。 3、胃型及肠型:
局部腹壁紧张度增加
见于: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
(二)腹壁紧张度减弱或消失
病人的 体位
腹壁紧 张度
二、压痛及反跳痛 (一) 压痛(Teuderness):
当触诊腹部由浅入深按压时患者感到明显的 疼痛称为压痛。
检查压痛应注意:
1、压痛出现提示该处腹壁、腹膜或腹腔脏器 炎症、肿瘤、淤血、破裂、扭转、结核、 结石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