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第四章第二节

马原第四章第二节


揭示剩余价值率的意义
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来源;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
剩余价值率m’ =
剩余价值 可变资本
公式:
m m v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化 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经济危机的表现 : 大量商品的积压 工厂被迫减产或停产 金融企业倒闭 社会经济生活混乱 生产过剩的危机
• 马克思在其《资本论》
中说“资本……有50%的
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
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
一切人间法律;有200%的 利润,它就敢冒任何罪行,
资本是能够带来 剩余价值的价值。
甚至绞首的危险。”

资本视频
2、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m' =m ÷ v
或: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 时间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再生产
劳动力价值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劳 动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 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 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 •
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假象,就是 雇佣劳动和历史上其他形态的劳动的不同之处。” 交易结束,“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 变化。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 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 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 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 途——让人家来鞣。”
危机周期的长短不规则
周期进程中的各阶段特征不明显 危机阶段的破坏程度大为减弱 危机与通胀相结合的经济滞胀
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爆发 所经历的时期,就是一个再生产周期
危机
萧条
复苏
高涨
不变资本
原有价值 转移 ,价 值量 没有变化 k
可变资本
使原有价值 增殖 , 产 生 剩余价值。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生产资本按其在剩余价值生 产中的作用不同,区分为不变资 本和可变资本。
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 过程中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不会带来剩余价 值和资本的增值,叫做不变资本(C)。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 程中创造了剩余价值,使预付资本的价值发生 了变化(增值),叫做可变资本(V)。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 的剩余价值。
例:原来工作日为
12 小时,必要劳动时间 6 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 6 小时,如果工作日长度 12 小时不 变,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 4 小时,剩余劳动时间 则为 8 小时,剩余价值率就会由 100 %提高为 200 %。
• 马克思:“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与剩余价值的 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 余 价 值 的 生 产 过 程
劳动 具体 过过程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 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
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例:某纱厂剩余价值生产情况
生产资料
棉花5公斤:10元 3元 机器设备:2元 棉花5公斤:20元 3元 机器设备:4元 8小时
(必要劳动 时间+剩余 劳动时间)
劳动力 价值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生产资本按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生产 资料 价值逐 次转移 固定 资本
厂房、机器等
生 产 资 本
厂房、机器等
价值一 原材料、燃料等 次转移
劳动力
工资
一次 收回
流动 资本
按照生产资本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马 克思把它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 部分。
• • 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生产工具 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这部分资本的价值随着在物质形态上的 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渐转移到新 产品中去。


流动资本是以原材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
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和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 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商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回到 资本家手中。
可见,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必须缩
短资本周转时间,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四)资本的本质和划分与剩余价值率 1、资本的本质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一 般 商品 劳动力 商品
苹果: 使用价值 消失 ,价值也 消失 ;

使用价值 消失 ,价值转移到衣服上 .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 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劳动者须一无所有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 商 品


使用价值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劳动力商品价值的三个部分
劳动力的价值?
有三个部分!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劳动力商品价值的三个部分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最大特点 就在于它的独特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力在使用过程 中,不仅能创造自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 值更大的价值,超过自身价值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之所以要购买劳动力商品,就是看中了它 的使用价值,看中了它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本身更 大的价值,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就在这里。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 《煤究竟是“多了”还是“少 了”》 • • • 下面一段对话,是大危机期间 美国芝加哥一对母子对话: 寒冬的芝加哥,滴水成冰。小 学生查理放学回到家里。 儿子:妈妈,现在天气这样冷, 你为什么不生火炉? 妈妈:家里没有煤。 儿子:为什么不去买呢? 妈妈:你爸爸现在失业,我们没 钱买煤. 儿子: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 妈妈: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个别 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
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 一般企业:8小时/双 个别企业: 4小时/双
提高劳动生产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社会价值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价值
(三)资本构成及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生产资本
生产资料 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劳动力

• • • •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是生产相对过剩。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同 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 对缩小的矛盾。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 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 态之间的矛盾。
经济 危机
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 生产周期的新特点
劳动 时间
4小时
(必要劳 动时间)
创造的 新价值
3元
产品 价值
剩余 价值
棉纱5公斤: 15元 0元
6元
棉纱20公 斤:30元
3元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如果劳动时间延长到8小时,则剩余劳动 时间为8-4=4小时,可获剩余价值3元。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20万工人举行大罢工,抗议资 本家无理延长工作日,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 • 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 代表大会在巴黎隆重开幕,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 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及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体内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