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杂填土可以作为地基持力层吗

杂填土可以作为地基持力层吗

杂填土可以作为地基持力层吗?
作者:cdddd,发布时间:2009-3-31 07:27,查看次数:369 ,回复次数:11
现在遇到一个问题:一个一层砖混门卫室,长6.6m,宽3.3m,采用条形基础,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为80KP a,要求地基土为老土。

现在问题是什么是老土,有不有哪部规范或规程有说法?
还有,拟建门卫室所处地层不好,从基础底面下6.0m内都是杂填土,杂填土堆积时间在6~8年,物质组成为混凝土块石夹砂土组成,不均匀,承载力只有50KP a,杂填土以下为粉质粘土,承载力为160KP a;现在问题是采取何种处理措施,最安全,最经济?
一种说法,采用挖孔桩,以粉质粘土为桩端土持力层,或采用墩基础以粘性土作为墩基础持力层。

问题是造价太高,还有工程量小,不好找专业队伍进行挖孔作业,还有地下水位在地表下4.0m,要产生降水措施费,以及深坑支护费用?工作量小,没有专业队伍,愿意介入?
一种说法:采用结构措施,只是换填0.2m砂卵石,因为门卫室荷载小,直接在换填卵石层作为地基持力层。

那么这里有几个问题?一个是换填砂卵石0.2m依据何在?为什么不换填2.0m砂卵石层呢?还有换填好多厚度砂卵石,才能消除杂填土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因为大家都说不清楚,杂填土6.0厚,会产生多大沉降量或沉降差?当然,换填砂卵石只起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有不有其它有效地基处理方式?问题在基于这么小工作量的基础上提出处理意见?
第三种说法:就是采用筏板基础,筏板基础可以消除6.0m厚杂填土的沉降影响吗?当然,更经济的是采用加强建筑物上下圈梁的尺寸,并采用现浇混凝土屋面,并在地基持力层做一层0.3m后7:3三合土垫层,来抵抗杂填土的不均匀沉降的影响?问题这个思路有效吗?设计规范要求层数低于7层不考虑沉降,那么一层门卫室不考虑沉降影响合理吗?大家有不有处理类似工程经验,最好有不有其它更有效处理方式,请大家共享?
共有11条回复|参与讨论
回复列表
由riv ersun与2009-3-31 07:43发布
我来抛砖:可以采用圈梁+条形基础,结合灰土垫层即可(上述数据可靠的前提下:不含素土)。

现在大家踊跃探讨问题,值得欣慰!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分成两个问题来探讨!
第一:在杂填土中可以不可以作为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层?那么在哪种条件下(当然是从宏观上和理论上来确定一个原则)可以作为地基持力层,那么情况下是觉得不行的?
第二问题:若杂填土不能作为地基持力层时,应该采取怎样改良措施来改良杂填土或采取换填方式等地基处理方式来达到作为持力层目的?另外,杂填土可以不处理作为地基持力层时,应该在结构设计上或施工上采取何种有效措施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结构措施上面已经说明了“建筑物上下圈梁、构造柱的尺寸,使结构的整体性加强”,施工措施可不可以采取“间隔性往杂填土中灌水泥砂浆,用混凝土振动棒来成孔,因为振动棒一般工地都有”等等,请大家集思广益!!
我瞎掰两句!!
我在2006年参建工程中有类似情况!
开发商于1997年购买一地块!该地块为1979-1982年取土场!后变成自然水泡!!
在1998年开发商对该地块回填土方!以建筑垃圾、工程弃土、生活垃圾等为主!回填厚度6~12米不等!!
到06年我参见建筑长910*宽18米库房!库房为红砖加上下圈梁结构!基础2.4米条形基础!
现在也没咋地!!哈哈!!
tom-w001 的经验很重要,给大家更多信心。

人们比较担心杂填土的原因是混凝土块石夹砂土组成,不均匀,特别是混凝土块的尺寸不详细,如果有很大尺寸,很容易引起局部软硬不均匀,引起不均匀沉降。

您的这个工程比较好的一点是,不,是两点:一是填土中没有有机质,有机质比较致命,会腐败,在荷载长期作用下逐渐产生沉降;二是建筑基础面积小,产生不均匀沉降可能性大大减小。

目前的地基承载力只有50kPa,您可以把基础开挖3米,搞一层楼上专家建议的灰土或砾石垫层(如0.5)来消除不均匀沉降。

您仍然可以补偿2.5米,就是50kPa,再把基础面积稍微扩大一些。

就足够100kPa了。

谢谢大家建议,其实我担心主要是杂填土因为填筑不均,导致在自重条件下沉降,沉降量无法估算,这样的话,不管建筑物多小,也可以要产生沉降,导致墙体开裂或整体歪斜。

那么采用下列方式可以吗?
如果仅考虑这小部分地基,可以用注浆钢管桩处理,机械、材料、人工都很小(一台钻机一个泵,3~5个人,几十条钢管),会有人做;
就上述情况来分析,只有一层的门卫,感觉处理的话,夸张了一点
先把地基夯实,之后再参考6#经验.
对于填土,由于其成分复杂,很难定量评价,主要靠经验判断,个人看法,还是有换填的方法,毕竟面积不是很大,勾机一下就搞拈
我们公司也遇到类似的工程。

工程为4层结构住宅楼,地基基础为粉质砂土层,地基承载力为8吨/m2,但经过与设计院协商,调整后的基础设计是做无梁式筏板基础,板厚为300,钢筋为双层双向的螺纹钢(直径为16)配置,可以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我来说两句:其实就怕不均匀沉降,很好解决。

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水沉的原始方法,辅助砂砾料灌缝,最后做个片筏基础即可。

现在才看到这个问题,可能有点晚,为以后提供借鉴吧:
从问题中,可以看到回填材料还是不错的,为建筑废料为主,但由于是无规则填埋,形成时间也较长,导致该场地极度不均匀,所以承载力才50kpa (一定是因为变形过大引起的,不一定代表整场地的水平)。

对于这样的场地,我的建议是采用强夯进行加固,其实费用不是很高,大约40元/平米,加上设备调运,估计成本不会超过1.5万元,但在基础设计时就保险了很多。

对这种回填土为主的场地,主要是要重视不均匀问题。

地基的承载力取决于基底土质在三倍底宽深度内的强度,只垫上一米厚的砂未必能行.
设计规范,洞口周边不加强配筋的话,最大开300直径圆洞或300x300方洞。

如果是自己家的墙上打洞,就看你自己心理有多大承受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