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地方特色文化PPT课件
的特点。
.
5
探原因
傣族
生活环境(热带、亚热带气候,湿热,山 林茂密。) 对服饰的影响(服饰特 点适应湿热的气候,凉快)
藏族
生活环境(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农业以 畜牧业为主。) 对服饰的影响(适应白天 气温高,敞襟长袖便于退去系于腰间;夜晚 气温低,宽腰肥大的衣服可以当被盖)
.
6
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
.
38
中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分布
.
39
视频欣赏
秦始皇陵兵马俑
.
40
中 国 的 世 界 遗 产
一
.
41
中 国 的 世 界 遗 产
二
.
42
中 国 的 世 界 遗 产
三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桂桂林林山山水水风风光光
.
52
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
如何做到旅游开发与地方文化保护的协调 发展。(科学利用,合理保护,实现旅游 业的可持续发展。)
.
62
一、选择题:
1、(目标1)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穿的“不对称”的藏袍,是为
了适应( B )
A.青藏高原上稀薄的空气,防止缺氧
B.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C.藏族人民宗教信仰的要求
D.青藏高原上饮食习惯
2、(目标2)“衣、食、住、行”中的“饮食”也是一种文化,下
发展。
.
60
地
气候差异
域
辽
阔
地形复杂
地地 域域 自生 然产 环生 境活 差方 异式 显差 著异
历史悠久 民族多样
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民居 服饰 饮食 ……
.
61
【活动练习】 阅读课本104页的材料一和材料二, 完成练习题: 1、说说该景区旅游收入结构变化的特点, 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本案例说说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 响。 【各抒己见】:
西湖醋鱼 东安子鸡 无为熏鸭
珍珠南瓜
鲁、 川、 闽、 苏、 浙、湘、 徽、粤
.
21
内蒙古民居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 特点:易于拆装,适应. 搬迁流动的生活。 22
两面坡式民居
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特点:有利于雨天. 排水。
23
四合院
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 特点:利于吸收光照,御. 寒性能好,环境安宁24。
窑洞
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窑洞冬暖夏凉,但通. 风不良、比较潮湿。 25
傣族竹楼:通风散热
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适应当地湿热的雨林气候
.
26
练习: 下面两种房屋建筑,反映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
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
(1) 左图房屋分布在我国的黄_土_高_原_地区, 它反映当地的自
然环境特点是__气_候_干_旱_少_雨______。 (2)右图房屋分布在我国的__南_方_地区,它反映当地的自
辛料。
.
12
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圈
口味特点: 酸辣,味稍重。
.
陕西小吃 山西面食 13
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文化圈
口味特点:
咸甜适中、清
淡,但食甜较其他
地区突出。
.
14
西南地区饮食文化圈
口味特点: 麻辣,酸辣。
.
15
青藏高原地区饮食文化圈
口味特点:咸重, 微辣,辛香。
酥 油 茶
糌粑
.
青稞 16
饮食差异
习惯
.
19
中国饮食追求味道谐调和中,但不同地方的人
的口味却千差万别,这是因为受到这个地区的 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 食习惯等影响。。
这种饮食文化的区域差异就是我们今日津津 乐道的四大菜系或八大菜系等等的历史渊源,也是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历史遗产。
.
20
九转大肠
宫保鸡丁 佛跳墙 清炖狮子头
.
2
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衣、食、住、行
.
3
傣族服饰:傣族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
湿热、山林茂密,女子一般穿丝绸缝制的 窄袖短衣和筒裙 ; 男子一般穿 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 .短衫,下穿 肥大的长裤 。4
藏 民 服 饰
藏袍是藏民的日常衣着。传统藏袍多用毛织品缝制,
具有 肥大 、 长袖 、 宽腰 、右襟
53
壮族的三月三歌圩
傣族欢度泼水节
.
54
景颇族载歌 载舞欢度目 脑节
.
55
四川变脸
.
56
端午节汨罗江上赛龙舟
.
57
.
58
.
59
特色文化使得旅游内容更加丰富,
而旅游则可以使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和
传播。特色文化如果过度开发或不注
意保护,就会枯竭乃至消失。因此,
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要坚持科学利
用、合理保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
1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 色的服饰、 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2.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特色对旅 游业发展的影响。
3.运用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找出我国 主要的世界遗产,并说说遗产特点与当地自 然环境的关系。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
.
17
探原因
北方地区 自然环境(半湿润半干旱 地区,旱地,盛产小麦) 主食(面食)
南方地区 自然环境(湿润地区,水田,
盛产稻谷)
主食(米饭)
西北地区 自然环境(半干旱、干旱地 区、草场广布,牛羊成群) 主食(牛羊肉 奶制品)
.
18
饮食与自然环境
选料
影响
自然环境
饮食 口味
适应
然环境特点是__气_候_湿_润_,_降_水. _丰_富_____。
27
贵州西江苗寨
.
28
湘西吊脚楼
.
29
福 建 土 楼
.
30
贵州镇宁民居
.
31
有人说,衣、食、住、行中的“行”,作为一种文化,与地 理环境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可信吗?请举例说明。
南船北马
南方地区—降水多,河网密布—船 北方地区—降水少,陆地面积大—马车
布依族
鄂伦春族
维吾尔族
彝族
阿昌族
.
白族
7
藏族
朝鲜族
侗族
高山族
哈萨克. 族 回族 拉祜族8
苗族
.
蒙古族
9
自然环境
影响
样式
服饰 材质
适应
颜色
.
10
代表地区:
中
内蒙古
北
地
口味特点:
区
肉食与奶食
饮
为主要原料 加工制作; 以咸重为主。
食 文 化
圈
.
11
西北地区饮食文化圈
口味特点:以咸为主,辅
以适当的干辣(椒)和香
.
32
.
3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赫哲族人用狗拉“. 扒犁”迎新娘34
横跨怒江的溜索
.
35
沙漠驼队
.
36
交通的影响
东北雪原---雪橇 西北沙漠---骆驼 江南水乡---舟楫 青藏高原---牦牛
.
37
我国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 发展的见证,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地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 我国多年来积极支持和参与保护世界文化和 自然遗产的国际合作。到2012年7月,我国已 有43项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 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 大利和西班牙,居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