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问卷与量表的编制

问卷与量表的编制


分 数
10.2 9.1 6.2 4.8 1.5
评 定
同意 不同意 同意 不同意 同意 不同意 同意 不同意 同意 不同意
题 1. 小孩不打不成器。

2. 打小孩是免不了的,只是不要当 着他人的面打就是了。 3. 教养小孩应该恩威并施。 4. 即使小孩犯了大错,应考虑讲理, 再考虑轻微的体罚。 5. 打小孩不但不会有帮助,还会有 反效果。
第一部分 测量理论与问卷量表的编制
测量的定义
• 测量的定义:
– 运用一套符号系统去描述某个被观察对象的某个属 性的过程 – 将某个研究者所关心的现象予以「变量化」的具体 步骤,也就是把某一个属性的内容,以变量的形式 来呈现。
• 符号系统的表现形式
– 度量化(scaling):以数字的形式去呈现某个属性的 数量(quantities)。 – 分类(classification):以分类的模式,去界定被观察 对象的某个属性或特质是属于何种类型。
测量的格式
• 指量表的整体形式
– 结构与非结构化测量
• 量表题目的特性
– 开放性测量
• 数字型问题 • 文字型问题
– 封闭式测量
• 类别性测量 • 连续性测量
编制测验的一般程序
(一) 确定测验的目的 (二) 拟定编制计划 (三) 设计测试项目 (四) 项目的试测和分析 (五) 合成测验 (六) 测试使用的标准化 (七) 搜集信度、效度资料 (八) 编写测验手册
• 该量表的测量较Likert尺度更符合等距的原则,因此,该方法也被称 为等距量表法。但是,该量表制作过于复杂,评分者选择有其代表性 与客观性问题,且耗时较多,因此并不经常被采用。
(4)评价
• 优点
– 最符合用单一数值来表达一概念的要求。
• 缺点
– 所测量的概念须定义得非常严谨并有一固定 或顺序性的模式存在,如婴幼儿的发展阶段; 较难用在态度的测量上。 – 过程耗费时间、人力。 – 不论所测量的概念为何,但若被试皆为异质 性的,也很难得到满意的测量值。
Thurston scale(瑟斯顿量表)
⑴ 以 Thurstone 格 式 所 编 写 的 量 表 称 为 Thurstone量表,此量表也是由一组测量 某相同特质的题目所组成,但是每一个 题目具有不同的强度,被试勾选某一个 题目时,即可获得一个强度分数,当一 组题目被评估完毕后,所有被勾选为同 意的题目的强度分数的中位数,即代表 该量表的分数。
问卷编制注意事项
• • • • • • • (1)项目至少能区分两个组的不同 (2)避免装假倾向 (3)避免默认倾向 (4)避免社会赞许性 (5)避免无回答 (6)避免防卫倾向 (7)避免暗示答案
问卷编制注意事项
(8)对笼统、抽象、含混概念不加操作性定义,造成问 卷设计者与调查对象或调查对象之间的理解不一致。 比如,“你的家庭布局是:A学术气氛 B现代化 C时 髦 D整洁 E一般” (9)两个以上概念在同一题目中出现。如“你经常教小 孩识字和算术吗?”(使那些只教小孩识字或只教算 术的家长很犯难) (10)使用专门术语、行语、俗语。 (11)答案设置漏掉了综合性的选择项目。比如,你在为
⑷评价
• 优点
– 最通用,因为使用简单。
• 缺点
– 不一定为等距尺度。所以是否可由各项目得分相加以求算总 分尚有待商榷。 – 被试间不一定存有可比较性。因此相同的分数所代表的意义 不一定相同。 – 被试内不一定存有可比较性。所以一被试所谓的〝常常〞看 电影与〝常常〞打篮球,所表示的实际频率可能不同。 – 被试通常不愿选择太极端的值,或因顺从社会规范而不诚实 作答,致使测量存在误差。
形容词评定技术
⑴形容词表单可以说时一种简化的Likert量尺的测量格式, 正对某一个测量的对象或特制,研究者列出一组关键的 形容词,并要求被试针对各形容词的重要性进行评估。 ⑵形容词表单是一种探索性的测量方法,一般研究中对于形 容词的选择大多并没有理论依据。当被试针对一组形容 词进行判定之后,利用因素分析的技术来进行分类或以 特定方式重新分组。在某些人格量表中,测验编制者基 于特定的理论或实证的研究数据,列出某一心理特质相 关的重要形容词,组成形容词表单,对被试进行施测, 加总得到的分数即代表该心理特质的强度。
形容词评定技术
问题: 创意的广告人特质? 对于一个具有创意的广告工作者, 你 认为下列人格特质的重要性为何? 1. 热情的 2. 理性的 3. 外向的 4. 冷静的 5. 有耐心的
1 非常不重要 2 不重要 3 重要 4 非常重要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强迫选择问题
• 强迫选择问题
1. 2. 3. □ 甲:我喜欢狂热的,随心所欲的聚会。 □ 乙:我比较喜欢可以好好聊天,安安静静的聚会。 □ 甲:有很多电影,我喜欢一看再看。 □ 乙:我不能忍受,看过的电影还要一看再看。 □ 甲:我常常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登山者。 □ 乙:我不能了解为什么有人会冒险去登山。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冷酷的 愚蠢的 悠闲的 大而化之的 难以相处的
语意差别测量
⑴使用两极化形容词来表示测量的内容。语意差 别法对于题目分数的计算,除了个别的使用每 一个形容词配对来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之外,还 可以将形容词加总获得总分来计算,因此,也 是一种总加量表。 ⑵此外,除了可以用Likert量表的尺度之外,另 一种替代的方法是以一段开放的线段,让被试 自由点出其意见倾向,再以点选的距离来代表 被试的强度,因此也被称为视觉类比测量。
⑶编写的基本步骤
• 编写项目(Item Generation) 编写出许多表面效度的项目。 • 项目分析与选择(Item Analysis and Selection) 计算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然后选择10到20个 相关程度最高的项目(0.80以上较好),以得到一量表。 • 施测(Administration) 将项目随机排列后,给被试填写,且要安排反向题, 以发现那些被试是完全不看项目内容,而只在按照某 一个习惯作答。至于分数的计算,则为被试各个项目 得分的加总。因此又称为总加量表。
⑵Thurstone量表的编制
首先,编制者先将编写完成的一组题目(约数十个),交由一群相关 的实务人员,请这些评估者按照个人喜好或实务上的重要性,将题目 归类,例如将最不重要或轻微的标为1,最重要的归为11,其它的依序 给予1至11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重要性。评分完成之后,每一题可 以计算出一个平均数或四分位差(Q Score),每一个题目的Q分数如 果越大,代表大家的评分越分散,重要性越模糊,但是如果大家一致 认为某个题目很重要或很不重要,该题目的Q分数则会越小,变异情况 较小,模糊性低。研究者即依模糊性的高低选出最一致性的题目10至 20题,并使其平均数能涵盖不同轻度高低,组成一套Thurstone量表, 此时这十几题不但内容上具有特定的重要性,而且模糊性低,且每个 题目都有一定的重要性权重(即重要性平均数)。 • Thurstone量表完成后,由受测者逐题依“同意”或“不同意”作答, 回答同意的题目计1分,并乘以该题重要性的权重得到个体分数,再以 各题分数的中数代表该量表的得分。
Likert scale(李克特式量表)
题 目
1 非常不同意 4ຫໍສະໝຸດ 同意 2 不同意 5 非常同 意 3 没所谓同意或不同意 1 2 3 4 5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4 5 4 5 4 5 4 5
1. 小孩不打不成器。 2. 打小孩是免不了的,只是不要当着他 人的面打就是了。 3. 教养小孩应该恩威并施。 4. 即使小孩犯了大错,应考虑讲理,再 考虑轻微的体罚。 5. 打小孩不但不会有帮助,还会有反效 果。
• 李克特式量表
⑴李克特式问卷是广泛应用在社会与行为研究中的一种问卷格式, 适合于态度测量和意见的判定。典型的Likert量表由一组测量某 一个相同特质或现象的题目所组成,每一个题目均有相同的重要 性。每一个单一的题目,包含了一个陈述句与一套量尺。量尺由 一组连续数字所组成,每一个数字代表一定的程度,用以反映被 试对于该陈述句同意、赞成或不同意、反对的程度。 ⑵李克特氏量表分数的计算与运用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即数字与数 字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在这一假设下,不同的题目才可以加总 得到一个量表的总分,因此Likert量表又称为总加量表,表示量 表的总分由个别题目加总所得。
心理测量的功能
• • • • • • • • 收集研究资料 建立和检验理论假设 实验分组 选拔人才 人员安置 心理诊断 心理咨询 描述评价
心理测量的使用
• 使用资格: ①心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者; ②在心理测量专家指导下具有两年以上测验使用经验者; ③经过心理测量培训班专门训练并获得资格认定书者。 • 测验的保密: ①保证测验的价值、防止测验的失效 ②保护个人隐私: 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询问个人隐私;保证为受测者保密;凡测 验中必要涉及个人隐私就事先征得同意
语意差别测量
评定对象 : 大学教授
非常 -2 有点 都不是 –1 0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有点 1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非常 2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温暖的 聪明的 忙碌的 吹毛求疵 的 易于相处 的
孩子选择书包时,首先重视的是书包的:A质量 D色彩 B容量 C价格
问卷编制注意事项
(12)使用不肯定的词,如“某些”、“相当”、 “非常”、“经常”。 (13)使用可作多种解释,意义含糊的词。如 “你父亲属于哪一社会阶层”(“属于”可理 解为“目前是”、“最终或应该属于”) (14)问卷中出现调查对象未经历过的或不知道 的,导致问卷结果的虚假性。(如要求学生从 其并未看过的电影名称中挑选他最喜欢的一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