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污染及其危害

大气污染及其危害


2.4 交通运输
目前这些交通工具的主要燃料是汽油、柴油等石油制品,燃烧后能 产生大量的颗粒物、NOX、CO、多环芳烃和醛类。据测算,北京市大 气中74%的HCs、63%的CO、50%的NOX来自机动车尾气污染。
放面 气 每 上 量是 质 年 世 高人 量 有 纪 。口 标 基准 数”的年 大。天代 ,究数, 机其达墨 动原不西 车因到哥 尾,“城 气一空平 排方 均 90 90%
生产事故 例如:切尔诺贝 利核电站爆炸事 件、
3.1.1 烟雾事件
煤烟型烟雾事件:主要由燃煤产生的大量污染物排入大气,在不良气象条件下 不能充分扩散所致。 光化学型烟雾事件:是由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VOCs )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 烟雾所致,其主要成分是臭氧、醛类以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这些通称为光化 学氧化剂。
pulmonary disease,COPD)。COPD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
管炎和(或)肺气肿。患者的气流阻塞呈进行性发展,但部分有可逆性 ,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没有气流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不属于
COPD。哮喘的气流阻塞具有可逆性,目前认为它不属于COPD。
3.2.2 降低机体免疫
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居民唾液溶菌酶和SIgA的含
1930年 比利时 马斯河谷事件(煤烟型烟雾事件 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型烟雾事件 )
3.1.1 两烟雾事件的比较
煤烟型 烟雾事 件与 光化学 型烟雾 事件 发生条 件的 比较 煤烟型 烟雾事 件 污染来 源 主要污 染 物 发生季 节 发生时 间 气象条 件 冬季 早晨 气温低 (-1 ℃~ 4 ℃ ) 、 气压高 、风 速 很低、 湿度 85% 以上、 有雾 逆温类 型 地理条 件 症状 辐射逆 温 河谷或 盆地易 发生 咳嗽、喉痛 、胸 痛、呼吸 困难 ,伴有 恶心 、呕吐 、发 绀等 ,死 亡原 因多为 支气管 炎、肺 炎和 心脏病 。 夏秋季 中午或 午后 气温高 (24 ℃~ 33 ℃ ) 、风 速很低 、湿 度 70% 以下、 天气晴 朗、 紫外线 强烈 下沉逆 温 南北纬 度60º以下地区 易发生 眼睛红 肿流泪 、咽 喉痛、 咳嗽、 喘息 、 呼吸困 难、头 痛、 胸痛、 疲劳感 和皮 肤 潮红等 ,严重 者可 出现心 肺功能 障碍 或 衰竭 易感人 群 老年人、婴幼儿 以及心、肺疾 病患者 心、肺 疾病患 者 煤和石 油制品 燃烧 颗粒物 、 SO2 、硫酸 雾 光化学 型烟雾 事件 石油制 品燃烧 HCs 、 NOX 、 O 3 、 SO 2 、 CO 、 PANs
3.2直接危害-慢性影响
慢性影响
呼吸系统功能 降低机体免 引起变态反应 其他
3.2.1 影响呼吸系统功能
大气中的SO2、NOx、硫酸雾、硝酸雾及颗粒物不仅能产生急性刺激
作用,还可长期反复刺激机体引起咽炎、喉炎、眼结膜炎和气管炎等。
呼吸道炎症反复发作,可以造成气道狭窄,气道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同 程度的下降,最终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hronic obstructive
象叫做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来 源
2.大气污染的来源
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
天然污染(natural
pollution)
分类
人为污染
(anthropogenic pollution) 工农业生产 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交通运输 其他
6
2.1天然污染
天然污染主要由于自然原因形成,例如沙尘暴,火山爆发,森林大 火等。
据《欧洲时报》 26 当地时间2014年 9日 报道,大巴黎地区空气 月27日,日本中部 质量监测局宣布,冰岛 御岳山发生喷发, 巴达本加火山喷出的火 或已造成数人受伤 山灰飘到了大巴黎地区 ,10人死亡另一方 ,导致巴黎地区微粒污 面,由于二氧化硫 染增加, 25日连续第三 浓度升高,当地时 天微粒污染程度超过了 间下午1时30分左 “通告”等级。 右,搜救活动暂停 。 巴达本加火山喷发
2.2 工农业生产
据统计,2005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549.3万吨(其中,工 业排放量为2168.4万吨,生活排放量为380.9万吨);烟尘排放量为 1182.5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948.9万吨,生活排放量为233.6万吨 );工业粉尘排放量为911.2万吨。农业生产中化肥的施用、农药的喷 洒以及秸杆的焚烧也会造成大气的污染。
3.5.4 大气棕色云团
大气棕色云团(atmospheric brown clouds, ABC)是指区域范围的 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煤烟、硫酸盐、硝酸盐、飞灰等。ABC的 棕色就是黑炭、飞灰、土壤粒子以及二氧化氮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 散射所致。
3.5.2 ABC
ABC的多种组分对人群健康可直接产生不良影 响。 ABC中的颗粒物可吸收太阳的直射或散射光, 影响紫外线的生物学活性。因此,在大气污染严 重的地区,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较高,某些通过 空气传播的疾病易于流行。 大气污染还能降低大气能见度,使交通事故增 加。 ABC的组分不仅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还会影 响世界的水资源、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威胁人 类的生存环境。
大气污染及其危害
D1组 :金辉
目录
1大气污染定义
目录
2大气污染的来源
3 大气污染的危害
4 总结
定义
1 大气污染的定义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 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
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
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 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
2.5 其他
地面尘土飞扬或土壤及固体废弃物被大风刮起,均可将铅、农药 等化学性污染物以及结核杆菌、粪链球菌等生物性污染物转入大气。 意外事件,例如工厂爆炸、火灾、核泄漏均能严重污染大气,这 类事件虽然少见,但是危害严重。另外,火葬场、垃圾焚烧炉产生的 废气也可以影响大气环境。
大气污染的危 害
3大气污染的危害
量均明显下降,血清中的其他免疫指标也有下降,表明大
气污染可使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 提示,大气污染与婴幼儿的 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增高有关。
3.2.3 引起变态反应
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大气污染可加剧哮喘患者
4 总结
大气污染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影响:对美国50个州暴露大气污染16年的 近50万成年人的死亡数据分析后发现,在控制饮食、污染物联合作用等混杂因 素后,PM2.5年平均浓度每增高10μg/m3,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增加6%,且 未观察到其健康效应的阈值。还有研究发现,大气O3浓度增高与心血管疾病的 多发有关。此外,大气污染长期暴露还与心律不齐、心衰、心跳骤停的危险度升
高有关。
3.4 直接危害-肺癌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大气污染程度与肺癌的发生和死亡率呈正相
关关系。与农村人群相比,城市人群的肺癌死亡率较高,提示大气污
染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3.5 间接危害
间接危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5.1 温室效应
3.5.2 酸雨
3.5.2 酸雨
3.5.2 酸雨
3.5.2 酸雨
3.5.3臭氧层破坏
燃料的燃烧
这是大气污染的主 要来源。 目前我 国的主要工业燃料 是煤,其次是石油 。
2.2.1工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过程的排放
2.3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采暖锅炉以煤或石油产品为燃料,是采暖季节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如果燃烧设备效率低,燃烧不完全,烟囱高度低或无烟囱,可造成大 量污染物低空排放。
室内空气污染暗藏杀机
3.1.2 事故引发的急性中毒事件
事故造成的大气污染急性中毒事件一旦发生后果通常十分严重,近年发生的 代表性事件有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我国重 庆开县的天然气井喷事件等。
1984年12月3日,美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于 2003 年12 月23 日21 时1986 57 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 年 4月 26日发生,导致事故前后 分,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 博帕尔开办的一家农 3,川东北气矿罗家 个月内有 31人死亡,之后 15年 16H井发 药厂发生一起严重的 内有 6-8 万人死亡,13.4万人遭 生一起井喷特大事故,造成 毒气泄漏事故,给当 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 243人死亡(职工 2人,当地 地造成巨大灾难,共 圆 30公里地区的 11.5万多民众被 群众 241人),直接经济损 造成 1.5万多人死亡 迫疏散。该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 失9262.71 万元。 。博帕尔地区有近 最严重的核电事故。 100万居民受到不同 程度的影响。事后,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 向印度政府支付了 4.7亿美元的赔偿费
的症状,大气中的SO2、O3、NOx等污染物会引起
支气管收缩、气道反应性增强以及加剧过敏反应。 空气颗粒物,特别是柴油车尾气颗粒可作为佐剂, 加剧变应性鼻炎的症状。还有研究观察到NO2污染可 增加患花粉症的危险度。
其他
3.3 直接危害-心血管系统
大气污染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短期影响:美国国家空气污染与死亡率和发 病率关系研究计划对美国20个城市近5 000万人的资料分析显示,人群死亡 率与死亡前日颗粒物浓度相关。PM10每升高10μg/m3可引起总死亡率和心 肺疾病死亡率分别上升0.21%和0.31%。
急性危害 慢性影响 心血管疾病 肺癌
直接危害
危害
间接危害 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 酸雨 大气棕色云团 其他
3.1直接危害-急性危害
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升高,可使当地人群因吸入大量 的污染物而引起急性中毒,按其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烟雾事件和 生产事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