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国际产品责任法案例

第六章国际产品责任法案例


• 当原告以疏忽为理由向法院起诉要求被 告赔偿其损失时,原告必须提出证据证 明:①被告没有做到“合理的注 意” (reasonable care),即被告有疏忽 之处;②由于被告的疏忽直接造成了原 告的损失,仅凭原告使用产品造成了损 失这一事实的本身一般并不能推定被告 有疏忽。另外,如果由于原告自己的疏 忽造成了损失,原告也不能要求被告赔 偿损失。
3.严格责任
• 严格责任又称侵权法上的“无过错责任”, 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产品责任理论。按 照严格责任的原则,只要产品存在缺陷, 对使用者或消费者具有不合理的危险 (unreasonable dangerous),并因此而使 他们的人身或财产遭受损失,该产品的生 产者和销售者都应承担赔偿责任。
• 对原告来说,以严格责任为依据对被告起诉 是最为有利的,因为严格责任原则消除了以 违反担保或以疏忽为理由提出损害赔偿时所 遇到的种种困难:第一,严格责任是一种侵 权行为之诉(a form of tort action),它不用 于以合同为依据的违反担保之诉,不要求双 方当事人之间要有直接的合同关系;第二, 在以严格责任为理由起诉时,原告毋需承担 证明被告有疏忽的举证责任,因为它要求卖 方承担无过失责任.
• 原告的举证责任仅限于:①证明产品确实存在 缺陷或不合理的危险;②正是由于产品的缺陷 给使用者或消费者造成了损害;③产品所存在 的缺陷是在生产者或销售者把该产品投入市场 时就有的。只要原告能证明以上三点,被告就 要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但是,如果使用者或 消费者在拿到产品之后,擅自改变了产品的性 能,因而造成了人身伤害或财产上的损失,他 就不能要求生产者或销售者赔偿损失。
• 美国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对以违反担保 为理由提起的产品责任的诉讼,逐步从 纵横两个方面放宽和取消了对双方当事 人要有直接合同关系的要求。从纵的方 面来说,原告不仅可以对卖方起诉,而 且可以对生产或销售这种有缺陷的产品 的各有关责任方起诉,其中包括零售商、 批发商、进口商、出口商,一直到制造 厂商。从横的方面来说,有权提起产品 责任诉讼的人不仅包括买方,而且包括 一切因使用有缺陷的产品而蒙受损失的 人,如买方的家属、亲友、客人,甚至 包括被伤害的过路行人。
第二节 美国的产品责任法
• 美国的产品责任法主要是州法,而不是联邦统一 的立法。 • 一、产品责任的诉讼依据 • 美国产品责任法是以下列几种法学理论为依据的: ①疏忽说(theory of negligence);②违反担保说 ( breach of warranty);③ 严 格 责 任 说 ( strict liability)。凡原告由于使用有缺陷的产品遭受损 害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时,他必须基于上述 三种理由之一,作为要求该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 者承担责任的依据。
• 所谓产品的缺陷不仅包括设计和生产上的缺 陷,而且包括为使产品安全使用所必需的各 种因素,如包装、标签、提醒用户注意的事 项、安全使用说明书,等等。如果由于没有 做到上述要求,致使使用者或消费者遭到损 失,卖方和制造者亦应承担责任。
• 以严格责任为理由起诉和以疏忽为理由起诉的 主要区别在于,疏忽是以卖方有无疏忽,即卖 方是否尽到“适当注意”的义务作为确定其应 对原告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依据;而严格责任 则不必考虑买方是否已做到“适当注意”的问 题,即使卖方在制造或销售产品时已经做到了 一切可能做到的注意,但如果产品有缺陷并且 使原告遭到损失,卖方仍须对此负责。
• 案例:美国麦克弗森诉别克汽车公司案(1916) • 别克汽车公司将汽车交经销商经销,经销商将其 中的一辆汽车卖给了原告麦克弗森。原告在驾驶 该车时汽车的轮胎发生了爆炸,致使原告受伤。 为此,原告起诉被告别克汽车公司。被告称原告 是由于汽车轮胎爆炸造成的,而汽车的轮胎并非 被告制造,而是由另一家公司提供,因而被告不 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法官卡多左依据证据, 摒弃合同责任原则,认为如果被告在制造该汽车 时,只要检查了车轮就能发现其瑕疵,但被告疏 于检查。而该瑕疵轮胎足以危害使用者的生命健 康,属危险商品。被告可以预见买方不经检验会 使用该产品,因此,被告应对该商品承担注意义 务,如果被告未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则无论买 方与制造商有无合同关系,均应承担赔偿责任。
• 案例:美国Baxter 诉Ford Motor Co.案(1932) • 原告( Baxter )向汽车零售商购买了被告( Ford Motor Co. )制造的一辆福特牌汽车,被告以书 面形式保证汽车的挡风玻璃是防碎玻璃。但是, 当原告在驾驶汽车时被一颗小石子击中挡风玻璃, 玻璃的碎片伤及原告的眼睛。为此,原告以被告 违反担保为由起诉被告。法院认为,尽管原、被 告之间无合同关系,但是,被告能够预见到对其 产品的明示担保范围涉及受买人和使用人,如果 被告的产品不具有原告相信的广告说明中的功能, 仍应承担赔偿责任。
• 1.疏忽 • 所谓疏忽是指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 者有疏忽之处,致使产品有缺陷, 而且由于这种缺陷使消费者的人身 或财产遭到损害,对此,该产品的 生产者和销售者应承担责任。
• 疏忽主要有: • (1)设计上的疏忽。即产品制造商在对产品设 计时未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包括疏于作适当的 测试就将商品投放市场,或者疏于安置安全措施 而造成消费者损伤等行为。 • (2)警示上的疏忽。即产品制造商已知或应知 产品存在对消费者不合理的危险,未作出适当的 警示或说明的行为。 • (3)检验上的疏忽。
二、被告承担产品责任的条件及其 抗辩理由
• (一)承担产品责任的条件 • 1、必须有损害或损失的事实 • 2、产品具有缺陷 • 由于原告要证明产品存在缺陷有困难,因此产 生了缺陷推定原则。 • 3、产品的缺陷是造成损害或损失的直接原因 • 4、产品的缺陷是在生产者把该产品投入市场时就 存在的
(二) 抗辩理由 在产品责任诉讼中,被告可以提出某些抗辩,要求 减轻或免除其责任。被告可以提出的抗辩依随原告起诉 的诉因之不同而有所不同。被告的抗辩主要有以下几种: 1 . 担 保 的 排 除 或 限 制 ( disclaimer or limitation of warranties) 2.承担疏忽(contributory negligence) 或相对疏忽 (comparative negligence) 3.自担风险 (assumption of the risks)
• 在以疏忽为理由提起诉讼时,原告与被 告之间不需要有直接的合同关系 (privity of contract),因为这不是根据合同提起 的诉讼。但是要证明被告有疏忽是十分 困难的。
• 2.违反担保 • 所谓违反担保是指产品存在某种缺陷或 瑕疵,卖方违反了对货物的明示或默示 担保,例如违反了产品应具有商销性的 默示担保,或违反了产品必须适合一般 用途或特定用途的默示担保等。如果原 告由于产品的缺陷遭受损害,原告可以 以违反担保为理由对被告起诉,要求其 赔偿损失。违反担保之诉是根据买卖合 同提起的诉讼。
(二)缺陷 1.美国法院判决认为,具有不合理危险性或过分不 安全的产品,就是缺陷的产品。 2.《产品责任法令》规定,考虑到包括产品的说明 及产品投入流通领域的时间等因素在内的所有情 况,如果一项产品未能给按预期的目的加以使用 该产品的人之身体或其财产提供他们有权期待的 安全,那么该项产品即是缺陷的产品,因此,产 品责任法中所指的产品缺陷是产品不安全、有危 险性。
• 违反担保之诉是根据买卖合同提起的诉讼。 按照美国普通法的原则,凡依合同提起的 诉讼,原告与被告之间必须要有直接的合 同关系。具体到买卖合同来说,只有买卖 双方才存在直接的合同关系,所以,如果 卖方违反担保义务,原则上只有买方才能 对卖方起诉,买方以外的任何人都无权对 卖方起诉;另一方面,买方只能对其卖方 起诉,而不能对卖方以外的其他人 ( 如货 物供应商或制造商)起诉。
第六章 国际产品责任法
第一节 产品责任法的概念与性质
一 、 产品责任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产品责任法的性质及调整对象 性质:强制性法律规范 调整对象: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 者之间基于侵权行为所引起的人身或 财产损害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三 、 产品责任法的几个重要术语
产品责任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产品责任法是调整有关产品的制造者、 销售者因制造、销售缺陷产品造成产品的 消费者、使用者或其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 损害所引起的赔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特征
• 所谓自担风险是指:①原告已经知道产品有 缺陷或带有危险性;②尽管如此,原告也甘 愿将自己置于这种危险或风险的境地;③由 于原告甘愿冒风险而使自己受到损害。按照 美国法,无论原告是以被告违反担保为由起 诉或以疏忽为由起诉或以严格责任为由起诉, 被告都可以提出“自担风险”作为抗辩。
• 案例:高伯乐斯诉西部滚轧机公司案(1976) • 原告因使用一碾米机受伤而起诉被告,要求 被告予以赔偿。被告辩称:原告明知玉米未晒 干就进行加工会发生危险,但仍使用该机器加 工,应视为自担风险。法院以自担风险为由判 决原告败诉。
• 案例:多诺霍诉史蒂文森案(1932) • 原告是一位女士,在1928年8月26日与其友在 一家咖啡店喝啤酒时发现酒内有腐烂的蜗牛躯体, 随即昏厥过去,而且还得了严重的胃肠炎,之后 她起诉生产商史蒂文森要求赔偿。英国上议院审 理时突破了长期适用的产品责任限于合同当事人 原则的限制判原告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产品责任法的几个重要术语
• 案例:Escala 诉Coca Cola Bottling Company案 (1944) • 原告Escala是一位餐馆女服务员,当她将可口可 乐放进冰箱时,其中的一瓶发生了爆炸,致使原 告严重受伤。虽然原告没有提出被告过失的证据, 且被告提供了有关可口可乐瓶子的制造、检验以 及装气的适当性证明,但是,加利福尼亚州最高 法院仍判原告胜诉,理由是当制造商将产品投放 市场时,明知其产品将不经检验就会被使用,如 果这种产品被证明具有致人伤害的缺陷,那么制 造商就应承担绝对责任。
(一)产品(products)
(二)缺陷 (三)产品责任 产品责任是指因产品有缺陷而致消费者伤亡 或财产损失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承担的民事 赔偿责任。 (四)生产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