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奉献中追寻幸福

在奉献中追寻幸福

在奉献中追寻幸福
——记高月秀先进事迹材料高月秀,女,1966年生,1984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莒县桑园镇大土门完小(现更名为:奕龙侨心小学)一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

近30年来,她所教的班级综合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特别在近十年的期末统考及抽测中,所教班级稳居同年级第一名。

作为一名村小教师,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更没有什么高深的教学理念,唯一能够使用的教具就是用了近十年的小黑板,那她成绩为什么能够如此优秀,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近了高月秀老师的生活……
一、扎根山村,用心教学
1983年11月,莒县教育大整顿,在1984年11月,高月秀有幸考上了桑园乡一名民办教师,被分配到桑园乡大岔河村。

此时的高月秀激动之时又有些顾虑。

激动的是实现了多年的梦想:自己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顾虑的是:这是一个单人岗位,破烂的校园,破烂的教室,破烂的桌椅板凳……看到这些,真是不知如何是好。

当登上三尺讲台,面对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感觉到身上的重担是何等的沉重,她似乎在思索着一个问题:如何让这一颗颗幼苗茁壮成长,早已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她首先想到是:改变学校环境,打扫卫生,整理校园,联系村两委,修桌椅板凳。

时间一天天过去,可困难是接二连三。

她,动摇了吗?放弃了吗?当她发现那群活泼
可爱的孩子就像找到了孵化他们的鸡妈妈似的,围着她团团转。

她也一天天守护着这群想要食吃的小鸡,慢慢地不愿意离开他们了。

“既来之,则安之”;“干一行,爱一行”。

她下定了决心:投身山村教育事业,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年。

“人生十年,弹指一挥间”.可这十年,对于高月秀来说又是多么的不容易!业务上的事暂且不谈,生活上,她有了自己的孩子。

为了这群如饥似渴的孩子,她自己的孩子由患有脑血栓的婆婆看着.她说,有三次令人心酸的事:一次是自己的孩子把一个小电灯泡误食到肚子里;一次是孩子从两米多高的平屋顶上掉下来;还有一次是孩子的手被碗碴子划破深深的口子.可这三件事,都是邻居把孩子送往的医院.你说揪心不?她就是这样“舍小家,顾大家”。

把“用心教学,当做一种神圣的责任”。

这十年风雨,使她慢慢成长了起来,无论是业务水平,还是工作能力,都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高老师所在的村小撤并,她又被分派到奕龙侨心小学,这一干又是十九年。

在这期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

用心教学、不甘落后的高老师,为了吃透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反复的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领会内涵,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来提高自己。

迎接新形势的挑战……
二、痴心教育,情系课堂
几十年的教学,使她体会到: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做到如下几点:
1、及时给自己充电,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1年她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学习,有时冒着大雨,有时顶着烈日,早早地来到微机室,听报告,看视频,做笔记。

由于她用心学习,她被评为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学习优秀学员,荣获远程研修先进个人称号。

结合远程研修学习,她不断尝试自己的课堂教学,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村小教学路子——那就是从思想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时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将来要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为我们新农村建设增砖添瓦。

目的明确了,学生减轻了考试、以后考大学的压力,学习态度也就端正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翁,转变了学习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适应了课改理念,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教师用辛勤的汗水一点一点慢慢培养起来的,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她常常说,“只有你把‘教学’当回事,一门心思去做,才能把它干好。

”教学就是高老师最钟爱的事业,课堂就是她的主阵地。

她始终坚信:责任要胜过能力,有了责任,没有干不好的事业。

2、向四十分钟的课堂要效率。

同样是四十分钟,为什么效果就不同呢?她认为: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老师。

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教学是一门艺术。

这艺术来源于教师的素质,来源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程度,来源于教师对学生
的熟悉、热爱和关心。

于是,她又开始了紧张地学习,看课本、读教参、上网查资料、听课、外出学习、家访、做社会调查。

以充实完善课堂教学。

数学是静的艺术。

高老师的课堂,不是“灌输”,像是和学生们交流,她没有慷慨激昂的讲解,没有多媒体的精彩辅助,唯一能用的就是那小黑板不知要挂起多少次。

她时而走到学生后面,认真倾听着学生的讨论,时而走到学生前面给予引导。

就是在这种表面的“平静”下,学生的智慧得以迸发。

在静中,她让学生们观察、探究,而她只需给予肯定;在静中,高老师让学生思索、总结,而她只需给予引导;在静中,高老师让学生练习、巩固,而她只需给予评价。

这就是她的课堂,朴实无华而又智慧无限。

她就是这样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努力做到在她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

3、课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今日事,今日毕”是高老师工作的信条。

这一良好学习习惯一直影响着她的学生。

作业布置有真对性,按照学生能力的不同,分层管理。

对于作业的处理是:一般是当堂作业,当堂处理;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对作业中出现的错题,让学生自查,自改,后由老师和学生找出原因共同解决。

通过这种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醉心教育,用爱育人
素质教育要求将时间、健康和能力还给学生,村小的孩子不同于城市的孩子。

没有课堂以外的各种补习班,没有高学历、有知识、懂教育的家长的辅导。

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父母到外地打工挣,孩子由爷爷、奶奶看管,多数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孩子缺乏父母的疼爱,个个娇气十足,不爱学习。

在她的班上有一位下烙石的学生叫董风刚,爹死娘改嫁,与年迈的奶奶为生,家里生活艰苦,自己又经常被同学欺负。

生活在这种境况的他,没有童年的欢乐,总是沉默寡言,和别人说话也总是战战兢兢,使人看了痛在心里疼在心上。

对他这样的学生高老师总是以慈母般的温暖关心她,及时了解他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

高老师多次向学校领导反映,帮助联系到到莒县义工,解决了生活上的部分困难。

同时多次找欺负他的学生谈话,积极表扬帮助他的学生。

学生的心灵毕竟是天真纯洁,渐渐欺负他的少了,帮助他的多了,他感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高老师就是这样走进学生,通过心与心地交流、沟通,用爱育人。

在给老师的评价表中董风刚同学写出了发自内心的这样一句话:老师,您就像我的妈妈,我会用努力学习来报答您的!
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高老师就是这样,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同时,她也在收获着工作中不断取得一个个成绩……
2009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同时被评为县师德建设标兵。


2010年,撰写的《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1年10月16日上午,桑园中心小学举办了“高月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

这次交流会上,高月秀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县教研室翟主任、镇分管教育的崔主任,对这次交流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见图片)
2012年值此教师节之际,市委书记杨军专程冒着大雨到桑园镇奕龙侨心小学看望优秀教师高月秀,与高月秀老师亲切座谈,了解工作、生活状况,勉励扎根山村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更好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见图片)同时,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山东教育厅、齐鲁法制网等网站也先后报道了高月秀先进事迹。

五、经验总结,追寻幸福
在总结她近30年的教学经验时,认为:小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教师要有爱心、责任心和童心,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走进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爱岗敬业、勇于
创新、用心工作、用爱育人,这就是高月秀老师对人生真谛最完美的诠释——在奉献中追寻幸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