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概论
在13世纪后半期, 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 式建筑风格风靡欧洲 大陆。哥特式建筑以 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 拱,宽大的窗子上饰 有彩色玻璃宗教画, 广泛地动用簇柱、浮 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
• 1.22中国古代设计观念和美学思想
•
中国古代设计审美思想的博大精深,无法企及。但是中国古代设
计观念及思想,大多散见在典章、古籍之中,像《考工记》、《天工
•
灿烂的青铜文化,
是先秦时期的物质文
化代表。统治者以
“礼”为旗号,用祭
祀和群宴等群体性、
带有宗法意义的活动,
显示统治阶级力量的
强大、后世的繁盛和
王权神威事业的兴旺
发达。祭天、祀祖等
重大的社会活动需要
繁杂众多的器物作道
具,即“礼器”。
妙地结合在一起。
• 明代家居注重功能, 以功能决定形式的设计 也是众所周知的。这些 家具整体的长、宽、高, 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 部的比例关系都较为适 宜,基本符合人体比例 尺度。椅子的靠背和扶 手的曲度基本上适合人 体的曲线。凡是与人体 接触的部位、构件、铜 什件等都做得圆润、柔 和,从而给人舒适感。
• 佩夫斯纳
•
另一位设计史研究的开创者
吉迪恩(Sigfried Giedion,
1888—1968年)也是美术史学家。
他曾直接受业于著名的美术史
学家沃(我)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吉迪恩强调现代世界
及其人造物一直受到科技与工
业进步的持续影响,对设计史
的研究应当引入更为广阔的文
化研究方法。
• 首先,设计美学是设计学的分支,它的 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设计学的基础理论。
• 其次,设计美学是美学的分支,他对现 代设计的研究立足于审美个艺术理论,针 对现代设计在审美和艺术上如何与技术结 合的问题,提出更加合理的方式和途径。
• 最后,设计美学式设计学与美学的交叉 学科,单纯的实际学和美学不能解决关于 实际美学的问题,同时也不是二者的简单 相加,而是二者的交叉融合
• 一、西方古代美学家的主要观点
•
1.强调和谐和比例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或数量关系是万物的本源或原则,事物
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不同的数量关系。万物都因摹仿数而
存在,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间的一切,并且万物之中都存在着某种可
以被人凭借理智加以认识和把握的数量关系。
•
黄金分割律,由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发现,
学科定位
• 一: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 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要 准确把握该学科的定位,就 必须明确该学科的基础理 论。就其形成和发展来看, 设计美学的产生及发展和
• 二:设计美学的研究立足 于审美和艺术理论,针对现 代设计在审美和艺术上如 何与技术结合的问题,提出 合理的方式和途径。设计
美学不但是现代工业社会
后来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将此称为黄金分割。
• 2.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观点
•
美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美在于事物形式的有机整一性;美是事物
的、可以感知的感性性质。这些主要论点,就成了亚里士多德实体论美学的
基本观点。
• 3. 普罗丁的新柏拉图主义
•
他的观点主要有:
•
①美主要是通过视觉来接受的,物体美是由于分享一种来自神明的理式
• “工有巧”,是产品是否实用和具有美感的最后一个决
定条件。《考工记》总结了当时各种工艺品的制作技艺, 强调了人是宇宙万物的一部分,所以人类创造的各种产品 都应该是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这四者的综合结果。失 去任何一方面都将使设计受挫。在四要素中,前三者要说 的都是自然条件,“工巧”则属人的因素。
设计的历史渊源
•
•
设计作为人类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生存方式,其渊源是伴随“制造工具的人”
的产生而产生的。
•
而早期人类有关设计的经验性总结,如中国古代的《考工记》和古罗马
老普林尼(Plini the Elder)的《博物志》,都可视作设计学作为一门理论的最
初萌芽和起点。
•
然而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论理
开物》、《园冶》等少量著作刊行。
•
一、推崇宗法礼仪与“拨尔而怒”的审美追求。
•
中国古代设计审美思想,深受宗法礼仪制影响,从居、住、行、
衣,到日常生活用品无不注重“礼”的象征意义,体现出等级意义的
“礼”。
• 推崇宗法礼仪与“拨尔而怒”的审美追求,作为一种观念深深地烙印 在人们的意识中,更多地转变为注重器物对社会价值内容的展示,从 而使中国古代处于宗法封建制度下,产品设计不单是一种物质性创造 过程,而是包含着浓厚的社会观念性内容。
• 青铜器的主要纹饰:兽 面 纹 • 体现的是一种狞厉、恐怖的美 • 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是经过变形处理的兽面纹,它综合了各种现
实中与想象中的动物形象。这种被后人视为凶恶、丑陋、狰狞、恐怖 的形象,却是商代人崇拜的对象,也是其心目中最美的形象。它代表了
商代人普遍的审美追求,即拨尔而怒、刚健奋发的审美风尚。
地理条件。这里强调了自然气候条件对事物的影响,强调不能违背大
自然的规律。
• “材有美”,指的是工艺材质 的性能条件。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加 以理解,一方面材料的种类、质量 决定了产品的种类、质量,优质材 料成为产品优良形式美观的基础条 件。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材料的物 质性质与质地,制约了产品实用和 审美的原料选择。著名思想家韩非 子在他的著作中论及到许多设计器 物的原则。他认为器物的功能问题 是产品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为 产品功能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 基础和依托。不具实用功能的物品, 由于不能为人类提供克服自然困难 的基本价值,因而它就失去了自身 存在的目的。
的阐述,则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
设计史协会成立
•
作为设计学的研究方向之一,
设计史是一个极为年轻的课题,尽
管设计的历史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
远,可是对于设计史的研究只是近
几十年的事情。
•
•
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
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
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
为一门新的学科,
•
曾任英国美术史协会主席的佩
五角星……许多动物、昆虫的
身体结构中,特别是人体中更
是有着丰富的黄金比关系。
经典黄金比例
• 黄金分割率和 黄金矩形能够给画 面带来美感,令人 愉悦。在很多艺术 品以及建筑中都能 找到它。埃及的金 字塔,希腊雅典的 巴特农神庙,印度 的泰姬陵,这些伟 大杰作都有黄金分 割的影子。
• 中世纪 ——格特式教 堂
• 《考工记》认为,人的设计活动将涉及到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四个要素, 《考工记》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关,工有巧。合此四者,然 后可以为良。”
•
“天有时”,指的是一年中的季节气候条件。说的是人们只有
认识、顺应季节气候的自然之理,才可能制造出好的器物。
•
“地有气”,讲的则是自然规律的约束,而且在这里主要指的是
• 吉迪恩
包豪斯学校
• 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校的校 长格罗佩斯(Waher Gropius, 1883~1969年)所提出的设计理论 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他所主持的 学校致力于现代主义,同时又总是 受到表现主义艺术和理论的侵入; 包豪斯既强 调对自然形态的研 究, 又强调对传统大师作品的构图分析。 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校的校长 格罗佩斯(Waher Gropius,1883~ 1969年)所提出的设计理论有着更 为深远的影响。他所主持的学校致 力于现代主义,同时又总是受到表 现主义艺术和理论的侵入;包豪斯 既强 调对自然形态的研 究,又强 调对传统大师作品的构图分析。
人们对设计普遍需要的产
现代设计的发展是同步的。 物,也是美学和艺术理论发
一方面,以技术为核心的工
展到当代社会,突出现实应
业文明直接导致了现代设
用化特征的必然。所以,探
计的诞生,现代设计则直接 讨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问
影响了设计美学的产生,促 成了它的基本理论的形成
题,首先必须从技术和艺术 的结合入手。
• Apple logo苹果中小叶子的高度和缺口的高 度之比是0.6,而缺口的位置也和黄金分割 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鹦鹉螺曲线的每个半径和后一个的比都 是黄金比例,是自然界最美的鬼斧神工。 动植物的这些数学奇迹并不是偶然的巧合, 而是在亿万年的长期进化过程中选择的适 应自身生长的最佳方案。
•
黄金分割律,由公元前
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
斯所发现,后来古希腊美学家
柏拉图将此称为黄金分割。黄
金分割在未发现之前,在客观
世界中就存在的,只是当人们
揭示了这一奥秘之后,才对它
有了明确的认识。当人们根据
这个法则再来观察自然界时,
就惊奇的发现原来在自然界的
许多优美的事物中的能看到它,
如植物的叶片、花朵,雪花,
而得到的,凡物质还没有完全由理式赋予形式,那就是丑的。
• ②美不在比例对称,而是透过对称显现出来的理性和心灵。
• ③真善美统一于神。
• ④光是一切美的物体中最美的。
•
• 4. 文艺复兴时期的阿尔伯蒂和达芬奇美学观
•
阿尔伯蒂受毕达哥拉斯影响,认为美在于数的比例和谐。他相
信美是事物的各部分之间和谐,自然的每一部分之间都存在合适的数
为突出。斗拱就是典型例子。
它在建筑结构上起一种托架、
悬挑出檐的功能,减少梁檩与
立柱的剪应力,增加梁身在同
一净跨下的负载力,它对于木
框架结构的存在和成立有着重
要的功能意义。另外,匠师们
又对它进行了精心设计,由单
层发展为多层,单向发展为多
向,使斗拱成为一种复杂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