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疑难配血8

疑难配血8

探讨临床输血中遇到的疑难配血问题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中遇到的疑难配血问题,制定科学、有效和安全的输血措施。

方法对临床输血过程中的疑难配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例疑难配血病例中,ABO血型抗原减弱3例,抗-A、抗-B抗体减弱2例,自身冷抗体5例,病人有不规则抗体6例,献血员含有不规则抗体2例,ABO亚型2例。

结论临床输血的血型鉴定必须正反定型联合使用,确保ABO血型准确。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型的鉴定和交叉配血应做自身对照,以便发现有无自身凝集;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患者输血时,需选择相应的抗原阴性、交叉配血相合的红细胞。

【关键词】输血;抗原减弱;抗体减弱;不规则抗体;ABO亚型
在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输血前需要进行血型鉴定,做献血者与受血者之间的交叉配血试验,由于患者因病情的不同,用药情况的差异或其他诸多因素,往往导致配血困难。

如若不能正确处理,将会引起输血不良反应或医疗纠纷。

现将我们遇到的20例疑难配血及处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3月-2008年2月我院输血病例中遇到的疑难配血20例。

ABO细胞I、II、III型筛选细胞来自于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A、B血清为长春博德生物有限责任公司出品,Coombs卡为Diana公司、聚凝胺试剂Baso公司生产。

1.2 方法: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交叉配血用聚凝胺法,不规则抗体筛选用微柱凝胶法。

所有操作方法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要求进行。

2 结果
造成病例配血困难的原因分别为: ABO血型抗原减弱3例,抗A、抗B抗体减弱2例,自身冷抗体5例,病人有不规则抗体6例,献血员含有不规则抗体2例,ABO亚型2例。

3 讨论
交叉配血前的血型鉴定,必须正反定型联合进行。

对本组20例疑难配血病例分析,造成患者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有自身冷抗体、抗原减弱、抗体减弱、红细胞亚型等。

本组5例自身冷抗体病例中可以发现,如果反定型时出现的Ac、Bc、Oc和自身对照均凝集,则病人血液中可能存在自身冷抗体,可将血清和红细胞分别在37℃预温,再将其混合离心后,判读结果;也可用自身红细胞吸收自身冷
抗体后,再用吸收后血清做反定型试验。

自身冷抗体多见于自身免疫性容血性贫血病人,对于冷凝集素效价较高、红细胞已经凝集的标本,可用37℃盐水反复洗涤至细胞不凝集再做正定型。

某些疾病可引起A或B血型抗原减弱,而出现血型表型的改变,文献多有此类病例报道[2,3]。

本组3例抗原减弱病例中,1例是骨髓瘤患者、2例是白血病患者,血型鉴定时发现正反定型不符。

通过询问患者以前所测血型、血型家系调查、加做吸收放散试验、唾液型物质检测试验,准确鉴定血型,进行同型输血。

抗体减弱:对于反定型时出现的抗体缺失,可采用延长反应时间法,将反定结果在室温或4℃放置5-15min后离心,判读结果。

ABO亚型:正定型加做抗-A1、抗-AB 和抗-H;反定型加做A1C、A2C吸收放散、唾液型物质检测。

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在输血人群中所占比例不高,然而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溶血性输血反应、缩短输入红细胞的寿命。

输血时应选择相应抗原阴性,交叉配血相合的红细胞。

通过本组6份病例,发现不规则抗体产生大多为Rh血型系统。

根据我国汉族人群Rh抗原分布特点,E抗原阴性近50%,产生E抗体的几率高于抗D[4],故Rh血型系统E抗体阳性者输血不容忽视。

本组6例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中3例为抗E,交叉配血执行盲配,没有造成配血困难。

存在其它抗体时,可以根据基因频率、库里备血量、可能得到患者血浆量,决定实行盲配、用试剂检测抗原,还是请当地血液中心帮助解决,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126-137.
[2]聂海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致血型抗原减弱1例[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4,1(2):92.
[3]周雪丽,阎石,陆荣,等.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及其输血对策[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4(90).
[4]张钦辉. 临床输血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6-68.
[责任编辑]杨自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