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体会综述
发表时间:2011-07-07T14:59:36.28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严忠义[导读]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分析。
严忠义
摘要: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素养;体会作者简介:严忠义,男,汉族, 1952年生,中专文化程度,现任教于甘肃省宕昌县官亭九年制学校。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
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笔者先在课前精心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笔者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
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笔者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
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
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
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启迪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笔者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说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
最后,笔者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
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中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
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
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课本剧,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
笔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差生的言行。
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
如何提高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就立即加以表扬。
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
另外,还要经常做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
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好。
”“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对,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
” ……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希望。
由此喜欢上了语文课。
六、学生口语交际的培养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呢?笔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1.利用语文教材,寻找口语交际训练点(1)借助插图,想象“说” 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
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
如教学《雨后》,在学完全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插图想象:除了兄妹俩,还有哪些孩子玩得很快乐,他们是怎么玩的?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张开想象的翅膀,争先恐后地描述曾经体验过或想象中的孩子们玩水的快乐情景,怎么想就怎么说,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2)利用空白,创造“说”
学生是创造的天才,教师千万不要置框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
应当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以课文为载体“,放任”学生浮想联翩,百家争鸣,把课堂变成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碰撞”生成更多的、具有独创性的“文本”,促进其个性地、完满地发展。
如《狼和小羊》这篇课文,课文最后写道:说着,狼就向小羊扑去。
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要求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想象小羊的结局。
顿时,学生的思维如同喷发的火山,绘声绘色地演绎了许多精彩的故事,而且能够彬彬有礼地就故事中的问题互相质疑,培养了语言和交往能力。
2.创设交际情境,在美的氛围中交流
(1)实物创设情境
利用实物创设多种多样符合学生生活的情境,调动学生生活感知、生活积累,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真实、有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如教学《爱吃的水果》,可以让喜爱同一种水果的学生自愿结合成小组,共同观察、品尝水果,共同讨论,互相补充,把这种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说完整,再讲给大家听,看看谁介绍的水果惹人喜爱。
这样的实物情境,让学生有话说、说得全面,而不凭空想象,不知所云。
(2)电教创设情境
教学中,要不断丰富充实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如根据教材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体现形象、生动、真实的特点,积极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
(3)语言描绘情境
教师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
教学《找春天》一课,上课开始,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教师随着配乐曲,通过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把学生引入流水潺潺、绿草如茵、花红柳绿、百鸟欢歌的春天景色中,激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引发口语交际的欲望。
总之,语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让学生学习有所裨益,对教师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甘肃省宕昌县官亭九年制学校
邮政编码:748500
Reflection on Primary Chinese Teaching
YAN Zhongyi
Abstract: New idea supplies correct direction for Chinese teaching.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based on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imagination; quality; ref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