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的营养来源

微生物的营养来源

特点:
1.富含有机氮源,少含或不含糖分。有机氮有利于菌体的生长繁殖,能获得更多的细胞。
2.对于放线菌或霉菌的产孢子培养基,则氮源和碳源均不宜太丰富,否则容易长菌丝而较少形成孢子。
3.斜面培养基中宜加少量无机盐类,供给必要的生长因子和微量元素。
2.发酵培养基
发酵量的原材料,而且也是决定发酵生产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4.避免产生微生物不能利用的物质或形成沉淀
葡萄糖与铵盐或氨基酸的氨基在灭菌高温下作用形成深褐色物质。这种物质不被微生物利用。因此这两类营养物不宜直接配在一起进行灭菌,而应采用分开灭菌后再加入发酵罐内。
硫酸铵中的SO42-与钙盐易形成难溶的硫酸钙,因此二者也不宜直接配成培养基。
6.金属离子的影响:
有些种类的发酵生产对金属离子相当敏感,因为有些金属离子是中间代谢酶的抑制剂或激活剂。
淀粉:一般要经菌体产生的胞外酶水解成单糖后再被吸收利用。可克服葡萄代谢过快的弊病。来源丰富,价格比较低廉。常用的为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和甘薯淀。
油和脂肪:在微生物分泌的脂肪酶作用下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溶解氧的参与下,氧化成水和CO2。因此用脂肪作碳源时需比糖代谢供给更多的氧。
(2)氮素化合物
氮是构成微生物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元素,而蛋白质和核酸是微生物原生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氮素一般不提供能量,但硝化细菌却能利用氨作为氮源和能源。
利用无机氮时应注意引起的pH变化。
实验室中常用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等作为有机氮源,工业生产上常用硫酸铵、尿素、氨水、豆饼粉、花生饼粉、麸皮等原料作氮源。
(3)水
(1)水是良好的溶剂,菌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溶解于水中被吸收的。
(2)渗透、分泌、排泄等作用都是以水为媒介的;
(3)水直接参与代谢作用中的许多反应。所以,水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磷:
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必要成分,也是ATP的成分。
在代谢途径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促进微生物生长,但过量时,许多产物的合成受抑制。
钙:培养基中钙盐过多时,会形成磷酸钙沉淀。可分别消毒或逐步补加。
镁:处于离子状态时,是许多酶的辅酶的激活剂,不但影响基质的氧化,也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以硫酸镁加入,但在碱性溶液中会形成沉淀。
pH的具体控制方法
1.可以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加入酸或碱或流加某些营养物质调节培养基的pH,但更应在配制培养基时考虑所用营养物质的组成成分,使其pH值适合该微生物生长或合成代谢产物的需要。
2.还要注意有些营养物质被利用后培养基的pH变化情况.
3.控制pH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添加具有一定缓冲能力的物质作为营养物,如以磷酸盐作为磷的成分;或者避免使用容易产生生理酸性或碱性使培养基pH波动太大的物质。
微生物的营养来源
(1)能源
自养菌:光;氢,硫胺;亚硝酸盐,亚铁盐。
异养菌: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产品,如醋酸。
(2)碳源:
碳酸气;
淀粉水解糖,糖蜜、亚硫酸盐纸浆废液等
石油、正构石蜡,天然气
醋酸、甲醇、乙醇等石油化工产品
(3)氮源
豆饼或蚕蛹水解液,味精废液,玉米浆,酒糟水等有机氮
尿素,硫酸铵,氨水,硝酸盐等无机氮
2.配制合适的浓度:可以从发酵动力学有关生长、产物合成和基质利用物料平衡的关系中大致推算所需原料或大致计算出所需主要原料的需要量。
3.主成分与其他成分的配比。
4.控制合适的pH: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产物的合成往往需要—定的pH环境,在最适pH值下有利于加快各种酶的反应。因此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应使培养基的pH适合于微生物生长或产物合成所需。
(5)生长因子广义说,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都称为生长因子(又称生长素),包括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狭义说,生长素仅指维生素。
与微生物有关的维生素主要是B族维生素,这些维生素是各种酶的活性基的组成部分,没有它们,酶就不能活动。
凡是缺少合成生长素类物质的微生物(即缺少了合成生长素过程中的某种酶),统称为营养缺陷型。
正烷烃:一般是指从石油裂得到的14C至18C的直链烷烃混合物。
葡萄糖:
是最易利用的糖,并且作为加速微生物生长的一种有效的糖。
过多的葡萄糖会过分加速菌体的呼吸,以致培养基中的溶解氧不能满足需要。
糖蜜:是制糖厂生产糖时的结晶母液,是蔗糖厂的副产物。含有较丰富的糖、氨素化合物和无机维生素等,是微生物工业的价廉物美的原料。
就某一类微生物而言,由于其合成能力的差异,对氮营养的需要也有很大区别
氮的来源可分为无机氮和有机氮:
有机氮源:花生饼粉、黄豆饼粉、棉子饼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蛋白胨、酵母膏、鱼粉、蚕蛹粉、尿素、废菌丝体和酒糟等。
它们在微生物分有机氮源特点: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肽和游离的氨基酸
还含有少量的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及生长因子。
(4)水的比热高,能有效地吸收代谢过程中所放出的热,使细胞内温度不致骤然上升。
(5)水是热的良导体,有利于放热,可调节细胞的温度。
(4)微量元素(无机盐类)无机盐类是微生物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主要功用是:
①构成菌体成分;
②作为酶活性基的组成部分或维持酶的活性;
③调节渗透压、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
④作为自养菌的能源。
无机元素包括主要元素(又称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这是依据微生物对它们需要量的大小划分的。
主要元素有P、S、Mg、K、Ca等;
微量元素有Fe、Cu、Mn、Zn、Mo、Co、B等。
当盐浓度太高时,对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在较低浓度时却能刺激生长。
一般在复合培养基中由于加入许多动植物原料等都含有微量元素。
(1)根据产物合成的特点来设计培养基:
对菌体生长与产物相偶联的发酵类型,充分满足细胞生长繁殖的培养基就能获得最大的产物。
对于生产氨基酸等含氮的化合物时,它的发酵培养基除供给充足的碳源物质外,还应该添加足够的铵盐或尿素等氮素化合物。
2)发酵培养基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应尽可能高些,这样在同等或相近的转化率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气态氮
(4)无机盐
磷酸盐,钾盐,镁盐,钙盐等其他矿盐
铁、锰、钴等微量元素
其他
(5)特殊生长因子
硫胺素、生物素、对氨基苯甲酸、肌醇等
1.斜面培养基
作用:这是供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用的,包括细菌,酵母等的斜面培养基以及霉菌、放线菌生孢子培养基或麸曲培养基等。这类培养基主要作用是供给细胞生长繁殖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
同时又是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能量来源。
(2)碳源种类
糖:单糖中的己糖,寡糖中的蔗糖、麦芽糖、棉子糖,多糖中的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甲壳质和果胶质等,其中淀粉是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利用的碳源。
有机酸如糖酸、柠檬酸、反丁烯二酸、琥珀酸、苹果酸、丙酮酸、酒石酸等
醇类中甘露醇、甘油、低浓度的乙醇。
脂肪酸如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等低级脂肪酸都可用作碳源。油酸和亚油酸等高级脂肪酸可被不少放线菌和真菌作为碳源和能源利用,低浓度的高级脂肪酸可刺激细菌生长,但浓度较高时往往有毒害作用。
(5)尽量减少副产物的形成,便于产物的分离纯化。
(6)原料价格低廉,质量稳定,取材容易。
7)所用原料尽可能减少对发酵过程中通气搅拌的影响,利于提高氧的利用率,降低能耗。
(8)有利于产品的分离纯化,并尽可能减少产生“三废”的物质。
zhuyishixiang
1.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培养基成分必须满足细胞生长,代谢活动和合成产物所需的基本要求。
有机氮源的节约和代替主要为减少或代替黄豆饼粉、花生饼粉、食用蛋白胨和酵母粉等含有丰富蛋白质的原料。
代用的原料可以是棉籽饼粉、玉米浆、蚕蛹粉、杂鱼粉、黄浆水或麸汁、饲料酵母、石油酵母、骨胶、菌体、酒糟,以及各种食品工业下脚料等。这些代用品大多蛋白质含量丰富,贷源充足,价格低廉,便于就地取材,方便运输。
(7)根据经济效益选择培并基原料
考虑经济节约,尽量少用或不用主粮,努力节约用粮,或以其他原料代粮。
糖类是主要的碳源。碳源的代用方向主要是寻找植物淀粉、纤维水解物,以废糖蜜代替淀粉、糊精和葡萄糖,以工业葡萄糖代替食用葡萄糖。同时,使用稀薄的培养基,适当减少碳氮配比
石油作为碳源的微生物发酵不但可以生产以粮食为碳源的发酵产品。
泌的蛋白酶作用下,水解成氨基酸,被菌体进一步分解代谢。
玉米浆:是玉米淀粉生产中的副产物,其中固体物含量在50%。还含有有机酸、还原糖、磷、微量元素、生长素。
由于玉米浆的来源不同,加工条件也不同,因此玉米浆的成分有较大波动。
无机氮源:铵盐、硝酸盐、氨水等。
微生物对其吸收利用比有机物快,所以也称速效氮。
因此对于有重大影响的金属离子必须严格控制。如柠檬酸发酵中铁、锰和锌离子都能明显影响产量,钙离子对细菌淀粉酶的生产有促进作用,而钴离子对葡萄糖异构酶的发酵是必需的,这些在培养基配制时都必须予以注意。
四、培养基组成物质的营养与作用
(1)碳素化合物的作用
构成菌体成分的重要元素,
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和细胞内贮藏物质的主要原料,
(3)发酵培养基需耗用大量原料,因此,原料来源、原材料的质量以及价格等必须予以重视。
(1)必须提供合成微生物细胞和发酵产物的基本成分。
(2)有利于减少培养基原料的单耗,即提高单位营养物质所合成产物数量或最大产率。
(3)有利于提高培养基和产物的浓度,以提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生产能力。
(4)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合成速度,缩短发酵周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