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发展史
秦始皇陵铜车马
秦
铜奔马(马踏飞燕) 汉
32
•青铜表面处理工艺鎏金-以水 银溶解金箔,然后涂附在铜器 表面,蒸干水银后使一层薄金 紧密地附着在器物表面;
•防止铜器发生氧化的表面处理 工艺。
西汉长信宫灯的特点 • 将表面处理、铸造、结构学、环境保护巧妙地结合 在一起; • 创“技术精华”于一身,集“优美实用”于一体;
• 青铜锛—《越绝书》载:禹 穴之时,以铜为兵,以凿伊 阙,通龙门,东注入海
• 牛首兽面纹鼎—西周,器形 端庄,文饰在商代基础上进 一步发展,是今已知我国最 大青铜器之一,
28
青铜礼器
四羊纹铜尊 商
鼎 周
青铜器的最大历史贡献在于社会秩序的建立, 人类文明第一次将人与工具二者的意义联系起来。
•西周中晚期有严格的列鼎制度,用形状花纹相同而大小依次 递减的奇数组鼎来代表贵族身份。
哥瓷瓶
哥瓷八方碗
青花瓷
青花瓷器以钴的化合物为发色剂,绘制在烧制 胎体上,挂釉后再经过一次烧制而完成。
元青花瓷瓶
23
辉煌的瓷器之国
• 江西景德镇的薄胎瓷器被赞为洁如玉、明如镜、薄如 纸、声如磐。
• 瓷器作为中华文明象征,大量流传:9世纪传至阿拉 伯国家,13世纪传到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以其福 美绝伦征服了西方。
石刀
石斧
石针
13
•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极其落后,人类社会的生产
力也极端低下,社会发展极其缓慢,人类文明也是
相当简单和粗俗的。
旧石器工具
简单的人类文明
14
(2)陶器(无机非金属材料)
• 据考古学家分析,距今约一万年前陶器开始出现,
• 人们用粘土或以粘土、长石、石英为主的混合物, 经成型、干燥、烧制(烧制温度低于1200℃),得 到坚硬的陶器。
青铜工具
青铜斧
青铜犁
春秋初期,出现大量青铜工具(斧、锯、凿、锥等) 和青铜农具(锄、铲等),极大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 相关的冶铸技术获得飞速发展。
青铜时代农具统计(372件)
时代 新石器时代晚期 石器 33 铜器 铁器
夏商西周
春秋 战国
275
2
15 4 3 40
31
其它青铜制品
爵 商
铜三足鸟 西周
6
材料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如何?
• 人类社会和材料的关系非常广泛、非常密切,非常 重要,在这点上很少有其他领域能与之相比。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利用材料、制造材料和创造
材料的历史。 材料是生产力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 对材料认识和利用的能力决定社会形态和生活质量 人类从未中断过追求更好的材料,或使材料具有更优 异的性质或新的功能。
三星堆博物馆
38
• 1929年春天,当地农民燕道诚劳动时发现一坑精美
的玉石器;
• 1933年,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林名均教授组 成考古发掘队,首次对三星堆进行发掘,由此拉开 对三星堆的发掘研究历程; • 1988年大规模发掘,主要由四川大学师生参与;
• 三星堆遗址名扬四海
1986年7-9月发现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上千件国宝重器
景德镇四大名瓷 薄瓷碗 粉彩、青花、玲珑、颜色釉
清乾隆青花穿花 24 龙纹梅瓶
25
(3)青 铜
• 我国青铜的冶炼已可追溯到公元前3600年。 • 晚于埃及和西亚民族(伊朗、伊拉克)。 • 发展快、水平高。 • 到殷、西周时期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
青铜即铜锡合金,其冶炼温 度较低,制作器具的成型性 好,是人类最早大规模利用 的金属材料。
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人类从自然中可直接获取,经过
简单的加工就可为人类所用。 主要是骨、牙、皮、毛、竹、木、石等天然材料,并 进行粗糙加工,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骨针
竹筷
石制品
皮毛制品
12
典型的天然材料—石器
• 区别、选用各种石头,创造出刀、斧、针各种器具,
用于生产、生活和战争。
• 从挖掘的人类当年所使用的各种用途的锋利石片,可 以想象人类远祖的艰苦。
3
唐正华
1979-1983 1983-1985 1985-1988 1988-2002 2002-2006 成都科技大学本科学习 重庆仪表材料所工作 成都科技大学硕士学习 四川大学讲师,副教授 南非 university of pretoria 博士
科研经历:一直从事钢的质量与加工方面的研究,曾经担
釉料是用矿物(长石、方解石、石英等)和颜料按一定比例 配制而成,高温下釉料熔融并均匀覆盖在瓷器表面,冷却 后质地坚硬、光滑、不粘污,并可调配成各种颜色。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汝瓷莲花碗
定瓷刻花碗
官瓷弦文瓶
22
瓷器中的材料知识
宋五大名窑(官、哥、汝、 定、钧窑)之一:哥窑瓷器
开片即是瓷器釉面出现裂纹的现 象—金丝铁线。 开片原因:胎、釉材料的膨胀系数 不同,在冷却过程中收缩率也有差 异,形成开片。 掌握开片规律,宋代开始将开片作 为装饰。
主要荣誉和奖励: 宝钢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带头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四川杰出青年科技基金获得者/四川省青年科技奖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博士学位获得者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4年)和二等奖(2000年) 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200定性为“古文化、古国遗址”。
39
三星堆遗址
• 世界第9大奇迹,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填补了中国考古学、青铜文化、青铜艺术史上的诸
多空白;
• 展示了三四千年前古蜀丰富的物质文化,揭示了“
开国何茫然”的古蜀国的文化面貌,把巴蜀历史向 前推了一千多年;
• 雄辩的证明:商周时期的古蜀国已有高度发达的青
没有半导体单晶硅,不可能有当今发达的微电子工业;
没有低损耗光纤,不可能有当今蓬勃发展的网络社会;
没有高分子复合材料,不可能有当今竞争的太空开发;
9
10
材料发展的历史演进
• 天然材料 有色金属 陶 -瓷 青铜 铁 钢
高分子材料
新型材料
11
(1)天然材料
• 大约25000年前,人类就学会使用材料。
• 陶是人类制造的第一种“人造材料”,由于高温烧 制产生化学变化,得到和粘土不一样的新物质。
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3000一前 2800年) 黑陶 陶体的黑色是因为碳的渗入
15
我国陶器大 约出现在8000 年前,具有悠 久的历史。 半坡村出土 的碗、钵、釜、 罐、瓶等,甚 至还有能吹气 发声的陶埙。
7
•一部人类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世界材料的
发展史。
陶瓷、青铜和铁等材料的兴起和广泛应用对社会进步 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这些材料成为划分一个时代的重 要标志,如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
8
单晶硅棒
单晶硅片
单晶芯片
电子元件
•每种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 大改变,满足人类社会发展中层出不穷的新需要 ,推 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苏美尔文明中的青铜塑像,出 现年代-公元前4000年
26
青铜钱币—刀币、布 币、环钱、铜贝等
青铜的出现表明人类能够从矿石中提取金属并冶炼 合金,再用它去制造工具,用于改造自然。 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也是科学技术进 27 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 铜爵—高30.5厘米、口径 17-18厘米,距今3600年 河南堰师二里头文化
磨制石器
养畜业
20
陶向瓷的过渡
• 陶器不致密、易渗漏、强度也 不高。
• 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期,发 明了釉瓷。
• 炉窑温度达到1200℃,能将金 属氧化物烧制成釉瓷,标志着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商朝釉瓷
• 瓷的质地比陶更细腻,外观更 美观,用途更广泛,
21
什么是瓷器?
• 瓷土与陶土相比,CaO、MgO等助熔剂明显减少, SiO2含量降至70%以下,Al2O3含量显著增加。
铜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性;
40
三星堆青铜文物
文物出土轰动整个世界,品种多,铸造水平高;
有的文物只有4mm厚,在当时需要有相当高的冶 铸技术;
青铜冶铸技术和文化艺术相当发达,否定了古蜀 国文化比中原文化发展缓慢的论断;
41
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文物
商代晚期铸造
金面平顶人头像
• 全部用青铜铸造; • 共有65个,总重量2500kg; • 最大编钟重203kg; • 最小编钟重仅2.4kg; 曾侯乙编钟 • 音侓准确、音色优美;
37
C.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介绍
遗址位于广汉市南兴镇北 南距成都40公里 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 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 的古蜀文化遗址
兵马俑
唐三彩马
方韵紫砂壶
18
陶器的现实意义
猪纹陶盆
商 陶酒尊
唐 三彩俑
陶的出现,人类可长时间储存食物,可吃煮熟的谷 物,喝煮开的水,促进人类进化。
陶器也是最初的耐火材料,为以后的铜、铁冶炼提 供物质条件。
19
陶器的理论意义
•陶器是人类第一次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没有的, 并且具有全新性能的“新”材料,标志着人类能离 开上天的赐予,开始进入自力创造材料的时代。 •恩格斯论述:人类从低级阶段向文明阶段的发展就 是从学会制陶开始的。 •陶器的出现成为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 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 29
青铜武器
青铜戈
青铜头盔
越王勾践剑
青铜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铸造武器,如钺、戈、 矛、戟、刀、剑、弩、镞、盔等。青铜武器相对于 石制和木制武器来说,其威力如同枪炮对刀戟; 当军队和战争成为一个国家的暴力机器和手段的 时候,青铜以它的强度和硬度频频向统治贵族领取 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