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基础知识讲座
(二)行政执法原则
➢ 1、合法性原则 ➢ (1)主体合法。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具备。 ➢ (2)权限合法。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执法。 ➢ (3)程序合法。 ➢ (4)滥用、越权等违法行为应当被依法撤销
或宣布无效,违法者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
➢ 2、合理性原则
➢ (1)执法行为符合行政的基本目的,手段方 式有助于行政目的实现。
➢ 1、实体要件 ➢ (1)主体合法。依法组成,拥有行政管理权
,职权范围内。 ➢ (2)内容合法。执法内容合法。(如税务,
执法有据) ➢ (3)意思表示真实。(非暴力、协迫) ➢ (4)相对方必须有法定的行为能力和责任能
力。(未满14 周年) ➢ (5)执法行为指向标的物合法。(建筑文物
)
➢
➢ 2、程序要件 ➢ (1)法定步骤、顺序、方式、形式、时限。 ➢ (2)回避。(任何人不得成为审理自己案件
公平正义不损害相对人法益。 ➢ (3)公开公正原则 ➢ (4)行政高效原则
➢ 2、依据的选择适用
➢ 依据的竞合
➢ (1)不同位阶的法律规范的选用次序
➢ (2)相同位阶法律规范的选用次序
➢
特别规定优于普通规定;后法优于前法
;条约优于法律。
➢
另外:上级规章、命令优于下级;
➢
紧急行政命令优于一般;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外部优于内部。
我们所讲的行政执法,主要指具体行政行为。
➢ 1、四方面特征:
➢ (1)主动性。特别注意必须依法主动,并依法进 行,“没有法律便没有行政”的原则精神。
➢ (2)广泛性。
➢ (3)具体性。与行政立法的抽象性和普遍性特征 相比,特定的人和事。
➢ (4)强制性。强制性必须依法进行,必须依法强 制。
2、分类:
➢ “委托”与“授权” 《森林防火条例》“ 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决定 ”
➢
(二)执法人员资格
➢ 1、含义: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以及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中从事行政执法 工作的人员。
➢ 2、资格管理。《纲要》:没有取得执法资格 的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决定》:对拟上 岗行政执法的人员要进行法律知识考试,经考 试合格才能授予其行政执法资格、上岗执法。
➢ 3、依据适用的裁量规则
➢ (1)对“应当”与“可以”的把握
➢ (2)对从轻、减轻与从重的把握
➢ (3)不予处罚与免予处罚
➢
不予处罚:法定事由
➢
免予处罚:法定特殊情况。
三、行政执法主体
➢ (一)行政执法主体资格 ➢ (二)行政执法主体种类 ➢ (三)行政执法人员资格
(一)行政执法主体资格
➢ 1、定义 ➢ 依法具有行政执法职权,能以自己名义实
行政执法基础知识讲座
2010.11.08
一、行政执法基本理论
➢ (一)行政执法概述 ➢ (二)行政执法原则 ➢ (三)行政执法要件 ➢ (四)行政执法效力
(一)行政执法概述
➢ 什么是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是指实现国家公共行政管理职能
的过程中,行政执法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 政法律规范,以达到维护公共利益和服务社会 的目的的行政行为。包括抽象行政行为,也包 括具体行政行为。
➢ (2)公平基础之上,体现一致性。
➢ (3)执法决定合情理、适度。
➢ (4)执法行为既能有效实现行政目的,又能 最大限度减少行政相对人损害。(价值位阶、个 案平衡、比例原则)
➢ 3、应急性原则
➢ 特殊紧急情况下,根据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 序或公共利益以及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的或与现行法 律规定相抵触的行为。(例外原则:非典、5.12 )
➢ (4)地方各级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命令 等。
➢ (5)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各级人民政府发布 的命令、指示和决定等。
(三)依据的效力
➢ 1、依据的效力层次 ➢ (1)一般规则: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 ➢ (2)特殊规则 ➢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治安管理处罚法》
复议、诉讼) ➢ 3、约束力 ➢ 必须履行义务,行政执法主体也有义务执法。 ➢ 4、执行力 ➢ 依法强制或提请法院强制执法。复议或诉讼不
二、行政执法依据
➢ (一)依据的概念及特点 ➢ (二)依据的种类 ➢ (三)依据的效力 ➢ (四)依据的适用
(一)依据的概念及特点
➢ 什么是行政执法依据? 行政执法依据,是国家有权机关制定或认可,
➢ F:房产登记、户口登记、婚姻登记、烈军属和 优抚对象证明。
➢ (五)行政处罚: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
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 构成犯罪的相对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 F: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处罚。
➢ (六)行政强制:行政主体为保障行政
管理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拒不 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方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 义务相同的状态,或者出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 公民人身健康安全需要,对相对方的人身或财产 采取紧急性、即时性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的 总称。 F:强制拘留、强制隔离、强制拆除/扣留 /代履行/查封 与行政处罚密切。
谢谢大家 !
➢
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 未来。20.11.1920.11.19Thurs day, November 19, 2020
➢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10:40:5910:40:5910:4011/19/2020 10:40:59 A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1910:40:5910:40Nov-2019-Nov-20
➢ F:发给奖金或奖品;劳动模范;
➢ (九)行政裁决: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
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 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 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 F:损害赔偿裁决:卫生部门裁决违法食品厂赔 偿相对人误工费。权属纠纷裁决:国土部门对土 地使用权归属裁决。侵权纠纷裁决:假冒商权的 裁决。易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混淆。
➢ 3、依据的空间效力
➢
(1)全国性的法律规范。
➢
(2)地区性的法律规范。
➢
(3)国际条约和协定。声明保留的除外。
➢ 4、依据的时间效力
➢
(1)生效时间
➢
(2)终止生效
➢
(3)溯及力 : “法不溯及既往”
➢
(四)依据的适用
➢ 1、适用基本原则 ➢ (1)合法原则:适用的依据和内容 ➢ (2)合理原则:裁量客观、适度符合常理,
➢ (3)具有普遍约事力和后及力。(特殊情况下前 溯)
➢ (4)具国家强制力。
➢ (5)表现为实体性(职责、权力义务)规范与程 序性(步骤、顺序、方式和时间)规范相互交织 的规范体系。
(二)依据的种类
➢ 1、法律规范(最主要的依据) ➢ (1)宪法:一切法律规范的渊源,即母法。 ➢ (2)法律:基本法律(人大)、一般法律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用于调整行政执法 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
➢ 特点:
➢ (1)行政执法依据是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 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所遵循的行为规范。
➢ (2)国家有权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 或认可的法律文件。(立法权限范围内、依法定 程序制定、对外公布并予以实施)
的法官)。
➢ (3)公平、公正。居中裁决给予当事人双方 同等机会的申辩权。
➢ (4)决定前的陈述申辩或听证权告知。 ➢ (5)决定后的行政或司法的救济权。
(四)行政执法效力
➢ 1、公定力(先定力) ➢ 一经依法作出,推定合法有效,并应执行,非
经有权机关法定程序不得变更或撤销。 ➢ 2、确定力(不可变更力) ➢ 行政管理相对方、行政执法主体均具约束力(
➢ (8)国际条约:我国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多边
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 ➢ 2、其他规范性文件 ➢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或决定
《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 ➢ (2)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的政策性的
规范性文件
➢
➢ (3)国务院发布的带有规范性内容和性质的行政 措施、决定和命令等。
➢ (十)行政征用: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
需要,依法定程序强制征用相对方财产和劳务的 具体行政行为。
➢ 与征收区别:法律后果、行为目的(劳务和 财产)、能否补偿。
五、行政执法文书
➢ (一)文书功能 ➢ (二)文书种类 ➢ (三)文书要求
(一)文书的功能
➢ 1、工具作用
➢ 执法活动主要借助执法文书传达、贯彻和 实现。
➢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10:40:5910:40:5910:40Thursday, November 19, 2020
➢ 注意:必须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状态;只能由法 定有权机关或由其委托,无权机关的事后追认 ; 法定特别程序;适当合理。
➢ 4、时效性原则 ➢ 执法过程中必须遵守时间和讲求效率。
➢ 5、责任制原则 ➢ 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对其所实施的行政执法
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行政执法责任制)
(三)行政执法要件
➢ (七)行政给付:行政机关对管理相对人在疾
病、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 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赋予其一定物质权益或 与物质有关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 F:对无劳动能力人发放救济金;贫困户救助
➢ (八)行政奖励:行政主体依法定程序和条
件,对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的行政行为。
➢ (1)羁束裁量的行政执法和自由裁量的行政执法 。法律、法规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执行(羁束); 法律、法规虽有规定,但范围、方式、种类等有 一定幅度(自由裁量);----违法或不当。救济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