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产业规划布局第一产业

区域产业规划布局第一产业

专业化生产的原因: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承担地域分工
2、综合发展(多样化):
在专业化基础之上,合理组织农业内部结构的 协调发展(不等于小而全、大而全)
综合发展的原因: ① 合理利用多样化的农业资源,组成合理的区 域农业结构,增加农业收入; ② 满足人们多方面需要的需要; ③ 保持农业生态平衡的需要
2)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建设
◎ 商品粮基地的农业经营方针: 以粮食为主,同时要因地制宜,根据需 要和可能,合理安排经济作物、林牧渔 业和工副业生产,避免农业和农村经济 发展的极端片面化和单一化。
◎ 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第一,增产潜力大,商品率稳步提高,具有跨 世纪意义的全国性商品粮基地 主要指东北平原、黄淮平原、甘新地区的商品 粮基地
1、以市场为导向 2、实行区域化布局 3、城镇、工矿区附近建立“菜篮子”工程 4、合理开发山区、边缘地区的农业资源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
(三)农业布局的内容
1、农业生产条件评价;
◎ 自然条件: ◎ 技术装备条件; ◎ 社会经济条件
2、农业部门规划布局
农业部门规划布局,为“条条布局”,是在 分析农业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农业各部门的 生产特点以及所需要的环境,结合各地区的 生产条件,选择适宜区,并通过各部门的分 布状况、发展变化特点和存在问题,制定农 业各部门的发展方向、规模、水平、分布及 增产途径的布局方案等。
甘新地区:
积极兴建调蓄水库和输配水工程,合理开发利 用地下水资源,扩大灌溉面积;发展节水农业, 平整耕地,建设防渗渠道,改善灌溉技术,提 高水的利用率;加强荒地资源的开垦力度,不 断增加粮食总播种面积。
例:编制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的框架
前言:简要说明编制规划的目的、范围、 编制经过、完成时间、参加编写的单位和 人员; 概况:概述开发的地区范围、地理位置、 区域的基本情况;
开发条件分析评价:
主要对开发地区或开发项目的农业资源特点、条 件的优势与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
开发目标与重点:包括不同时段开发的总方 针和总目标、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农产 品及其加工的产量目标、产值目标、综合效 益目标和开发手段目标等。关于开发重点, 一方面要阐述开发重点地区的开发产品目标、 规模及基地的建设与分布;另一方面要阐明 重点开发项目的名称、依据、开发目标、开 发规模和开发效益、开发步骤;
(三)农业区域开发规划的等级与内容
我国按照全国性的和省(直辖市)、以及地 (市)、县三个等级分别编制。 每一等级的农业区域开发规划一般由农业区域 专题(专项)开发规划、重点区域开发规划与 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组成。
总体内容,包括: ①分析评价农业综合开发的条件及后备资源; ②确定开发总方针、开发目标与开发项目; ③安排开发项目实施的步骤; ④论证开发目标实施的可行性; ⑤制定实施开发目标的对策与措施
实施开发目标的对策与措施: 包括组织领导、资金筹措、项目管理、基础设施 等,措施要注意针对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要明 确、具体,切忌笼统和一般化;
附表:按实际需要列出;
附图:农业区域开发范围图、总体规划图、 “四低”(低产田、低产园、低产林、低产 水面)分布和整治规划图、“四荒”(宜农 林牧渔荒地、荒坡、荒滩、荒水)分布和开 发规划图、农业分区开发图、主要产品基地 图;
东北区的重点:
继续合理调整粮食作物种植布局,逐步增加 旱改水面积;争取选育一批冷早熟高产的小 麦品种推广种植,努力提高玉米单产;继续 增加投入,提高粮食生产集约化水平,使粮 食单产总体能跃上一个新台阶。适当开垦荒 地,增加耕地面积。
黄淮平原地区:
要进一步治理旱涝碱灾,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广 辟肥源,坚持用养结合,培养地力,确保粮食持 续增产;重点改造中低产田,扩大有效灌溉面积, 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量。
三、农业区域总体开发规划
(一) 含义:是“块块规划”,根据国民经济 发展的需要,以一定的地域和时段为规划的 空间和时间范围,对区内农业资源的开发、 利用、整治与保护进行部署与筹划。
(二)基本原则 ——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与综合发展
1、专业化生产: 按照区域自然条件的地域分异 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规律,因地 制宜地形成专业化、区域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其 专业化程度要取决于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
二、农业布局(农业配置)
(一)概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农林牧副渔业各部门和各种农作物的地域分布 及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合理的农业布局要求农业各部门和作物尽可能 分布在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个体布局最优); 而每个地区内的农业各部门又保持着合理的比 例,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整体布 局最优)。
(二)农业布局的原则
四、农业生产基地规划布局
(一)含义
在充分研究区域各种农作物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 产环境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区域自然、技术、社 会经济条件划分出各种农业部门的适宜区和适生 地,进行集中种植,从而形成商品性生产为主的 农业生产地区,其主要职责是为区外服务。
(二)农业生产基地规划布局要求
1)生产条件好、土地集中连片、生产规模较大; 2)技术装备条件好,劳动生产率高; 3)生产水平高,单产高,土地的生产潜力大; 4)农产品的商品率高、实行农业产业化; 5)解决好专业化生产基地与基本农田的关系
第八章 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1 大农业的规划布局
一、关于农业 二、农业布局 三、农业区域总体开发规划 四、农业生产基地规划布局
一、关于农业
1、含义:农业,是配置动植物以取得产品 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包括植物栽培业和 动物饲养业。
2、农业生产的特点: 1)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交织; 2)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 3)强烈的地域性。
(三)农业专业化生产基地的类型及布局
类型:粮食生产基地、经济作物基地、 林业基地、畜牧业基地、渔业基地
1、粮食生产基地的布局:
1)研究的主要内容:
◎ 粮食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分布特点 与发展变化规律; ◎ 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结构的变化特点及生产水平; ◎ 不同地区粮食作物组合与轮作方式; ◎ 建设商品粮基地和改造低产田的途径; ◎ 粮食供销市场、流通渠道及价格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