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概况之地理概况广东省行政区划简表主要作物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广东农业的基本特征。
广东有粮食、糖料、纤维、油料、烟茶、水果、药材、花卉、热作等类作物几百种。
具有代表性的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甘蔗、花生、蚕桑、香蕉、荔枝、菠萝、龙眼、茶叶、蔬菜等。
水稻水稻是广东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它的播种面种和产量都占全省粮食作物的八成以上。
水稻在广东分布很广泛,全省各地都有,但集中在三角洲和河谷冲积平原上。
番薯番薯是粗粮,一般当作辅助粮食或用作饲料。
它是广东第二大宗粮食作物,一年四季都有种植,分布也很普遍。
甘蔗甘蔗不仅是最重要的糖料作物,而且是食品、医药、纤维等多种工业原料、生物能源(酒精等)以及畜牧、渔业的重要饲料。
广东种蔗的范围很广,但以雷州半岛、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最集中。
花生花生全身都是宝,是油肥兼用作物。
花生在广东分布很广,每个县市都种植。
鉴江中下游平原、潮汕平原、雷州半岛、海陆惠台地是著名的花生产区。
蚕桑桑叶养蚕,蚕吐丝作纺织原料。
在历史上,广东桑蚕业在全国曾占极重要的地位,珠江三角洲是全国三大桑蚕基地之一,创造出奇特的“桑基鱼塘”优良人工农业生态系统。
现在,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已变化,广东桑蚕生产已由珠江三角洲向西江、北江、鉴江流域扩展和转移。
柑桔广东是全国柑桔主产区之一。
广东除南岭山地外都可种植柑桔。
目前,肇庆、揭阳、广州、惠州是柑桔的主要商品生产基地。
香大蕉香大蕉即香蕉、大蕉的总称,是热带果品。
香大蕉分布较广,最重要的产地是高州、东莞、中山、顺德、番禺、广州郊区。
荔枝荔枝是我国特产水果,广东是荔枝原产地之一,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
唐代诗人苏东坡曾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盛赞荔枝。
茂名、广州、东莞、中山、新会、潮州、揭阳、惠州等地是主要产区。
菠萝菠萝别名风梨,是罐头食品的好原料。
广东是我国菠萝的主产区,徐闻、雷州、普宁、揭东、潮安等是集中产区。
龙眼龙眼既可鲜吃,又可制成圆肉。
圆肉在北方被誉为“南方的人参”。
主要产区是茂名和珠江三角洲。
茶叶茶叶是热带、亚热带多年生常绿灌木,茶叶是重要饮料。
饮料有益健康,广东人喜欢饮茶,居家、酒楼、常饭、宴席、都有茶饮。
广东种茶也很普遍,茶叶产量最大是清远、肇庆、梅州三市,种植10万亩以上的有英德、鹤山、饶平、潮州、高州、信宜等10多个县市。
蔬菜蔬菜是副食品作物的总称。
广东蔬菜种类多,一年四季都可种植,蔬菜产量居全国第一位,除了满足本身需要外,还有大量蔬菜销往港澳和北方各大城市。
湛江、茂名是主要的“南菜北运”基地。
经济区划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和特征,广东省可以划分为以下七个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本区包括广州、佛山、江门、中山、东莞、深圳、珠海七市的行政辖区,以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为最重要的经济中心。
本区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重心,重点发展国内外市场广阔而技术含量较高的现代轻纺工业和机电制造业,以及金融、商贸、旅游等产业。
粤东沿海经济区本区包括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的行政辖区,以汕头市为经济中心。
本区重点发展机电、石化、纺织、服装、塑料、食品、轻工日用品以及高质农牧产品等产业。
粤西沿海经济区本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三市的行政辖区,以湛江市、茂名市为主要经济中心。
本区应进一步巩固作为全省石油加工基地、海产基地和糖业基地的地位,拓展汽车、家电、石化以及商品农业、商贸等产业。
西江经济区本区包括肇庆、云浮两市的行政辖区,以肇庆市为经济中心。
本区应走资源——技术——市场的路子,巩固和发展粮食、禽畜、木材、林果等商品生产基地,同时要积极发展建材、服装、食品,以及旅游等产业。
东江经济区本区包括惠州、河源两市的行政辖区,以惠州市为经济中心。
本区重点发展电子、汽车、石化以及集约农业、商品农业等产业。
粤北山区经济区本区包括韶关、清远两市的行政辖区,韶关市是经济中心。
本区应巩固作为全省的林业基地、钢铁和有色金属基地以及能源电力基地的地位,同时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等产业。
粤东山区经济区本区以梅州市的行政辖区为范围,以梅州市为经济中心。
本区的发展宜走轻型、高效、快积累的路子,重点发展商品农业、轻纺和机电工业和旅游业。
自然区划广东南北跨北纬7.5度,受太阳能支配,气候、土壤、植被等都具有纬度地带性分布的特点。
加上北高南低的地势和中部一系列东北至西南走向山脉的影响,使自然景观地带性分异更加明显。
全省可以概略地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自然区。
北部中亚热带区本区位于广东省北部,大致在大埔、蕉岭、龙川、龙门、佛冈、英德、怀集等县(市)城一线以北。
本区以丘陵山地为主,间有大小不一的山间盆地和谷地。
年平均气温18℃—20℃,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6000℃—7000℃。
土壤主要是红壤和山地黄壤。
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谷地还有亚热带常绿季雨林。
冬红薯在本区已不能种植,荔枝、龙眼、木瓜、菠萝等热带水果难以过冬。
用材林和经济林占有重要地位,是广东杉、毛竹、油茶、茶叶、油桐的主要生产基地。
中部南亚热带区本区位于北部中亚热带区以南,安铺、廉江、茂名、儒洞一线以北,背向西海,北部多弧山丘陵和山间盆地,南部多三角洲冲积平原。
年平均气温20℃—22℃,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6500℃—7500℃。
土壤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
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季雨林,但大多为人工植被和亚热带草坡。
人工植被有杉林、竹林、果木林等。
热带多年生作物在有利的中小地形下生长良好,典型的多生年水果有荔枝、龙眼、香蕉。
南部热带区本区位于安铺、廉江、茂名、儒洞一线以南,包括雷州半岛和东沙群岛。
本区以台地低丘为主。
年平均气温22℃—26℃,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7500℃以上。
土壤主要是砖红壤和滨海沙土。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但大部已演化为稀树灌木草原。
水稻一年可以三熟,番薯可以四熟,菠萝蜜、香蕉、木瓜、芒果等热带水果可终年开花结果,是我国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自然资源广东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优越的发展经济的自然基础。
土地资源广东属于人多地少的省份,人均土地占有量仅有3.75亩,不足全国人均土地的1/3和世界人均土地的1/40;人均耕地仅有0.63亩,与全国和世界的人均耕地相比,差距也很大。
但是,广东的土地适宜性广,复种条件好,生物生长量大,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
同时,广东拥有4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可以弥补土地的不足。
矿产资源广东是全国具有丰富矿产资源的省份之一。
目前已找到的矿产有116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82种,产地1300多处,其中大中型矿床占30%。
广东矿产储量居全国前五位的有34种,其中居第一位的有高岭土、泥炭、冶金用脉英石、水泥用粗面石、锗、碲等;居第二位的有铅、铋、银、油贡岩、玻璃用砂等;居第三位的有锡、铌、钽、硒、冰洲石、玉石等;居第四位和第五位的有硫铁矿、压电水晶、陶瓷土、稀土、锌、汞等。
但作为主要能源和燃料的煤炭资源相当短缺,全省探明储量9亿吨,保有储量6亿多吨,矿床规模也不大。
热量资源广东是全国热量最丰富的省区之一。
全省地面每年太阳总辐射量约4150兆焦耳/平方米•年—551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6000~8500℃之间。
全省大部分地区都能满足双季稻加冬种一年三熟的热量要求。
水资源广东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降雨。
广东多年平均经流深度为1012毫米,年经流总量1800亿立方米。
本地水资源总量186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33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467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60亿立方米。
省外流入的过境水量2330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水资源3044.8立方米,耕地亩均水资源4807.1立方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不少地区存在明显缺水矛盾。
同时,广东水力资源不甚丰富,全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72.8万千瓦,仅占全国的1.6%。
生物资源广东是全国野生动植物最繁盛的地区之一。
据不完全的统计,全省陆地野生动物有700多种,其中哺乳类100多种,鸟类500多种,两栖类80多种;属于国级一级保护动物1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6种。
此外,广东昆虫种类甚多,仅是天敌昆虫就有600种以上,其中水稻害虫天敌200种以上,林业害虫天敌205种以上,蔬菜害虫天敌120种以上,果、蔗害虫天敌100种以上。
为了提高群众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意识,广东省人民政府将白鹇定为广东省的“省鸟”,并规定每年3月20日为广东的“鸟节”,3月20—26日为“爱鸟周”。
广东野生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全省野生植物有5000多种,其中种子植物4800种。
在野生植物中,材有植物约300种,药有植物1170种,芳香植物80多种,油脂植物260多种,淀粉植物40多种,观赏植物、纤维植物、果类植物也较多。
滩涂资源广东沿海可围垦的滩涂总面积有20.42万公顷,其中尚未围垦利用的18.21万公顷。
在20.42万公顷滩涂中,适宜于农业围垦和水产增养殖的滩涂占90%以上。
这是宝贵的农渔业后备土地资源。
风景资源广东山青水秀,鸟语花香,风景秀丽,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山峦风光,著名的有罗浮山、西樵山、丹霞山、鼎湖山、金鸡岭、南昆山、白云山、莲花山、圭峰山。
溶洞峰林,主要有英德宝晶宫、乐昌古佛岩、阳春凌霄岩、云浮蟠龙洞、封开白石岩等岩洞和肇庆七星岩、阳春春湾、英德九龙——明迳、曲江枫湾等处峰林。
滨海沙滩,著名的有深圳大鹏湾,阳江丹济湾、大角湾、马尾湾,南澳青澳湾,惠阳霞浦湾,电白水东湾,台山飞沙滩,湛江飞龙沙滩,惠东巽寮湾。
川峡险滩,著名的有武江九泷十八滩、北江飞来峡、湟川三峡、西江三峡。
湖泊水库,著名的有惠州西湖、肇庆七星岩、湛江湖光岩、斗门白藤湖,以及新丰江水库、流溪河水库、枫树坝水库、鹤地水库、高州水库、兴宁合水水库、蕉岭长潭水库、乳源南水水库。
温泉热水,广东已发现230多处,已开发利用90多处,其中最著名的是从化温泉。
生态环境广东温暖湿润,长夏无冬,植物茂盛,四季常青,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总体来说生态环境是良好的。
但是,广东的生态环境也存在着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海面上升、地质灾害等问题。
广东环境的污染,主要是:(1)河流水体普遍受污水、农药、化肥的污染;(2)城市以煤烟和汽车尾气污染为主,酸雨日益加重,垃圾和噪声问题也严重;(3)乡镇企业污染点多面大。
广东水土流失大多发生在易风化的花岗岩、沙页岩等山地丘陵地区以及易受水力侵蚀的石灰岩溶地区。
据有关部门资料,梅州、惠州、汕头、肇庆、韶关等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较大。
海平面上升是一种长期的、整体的、趋势性的海洋灾害。
我国海平面的变化与全球的总趋势一样,百年来上升了14厘米。
广东面临的南海却上升了20厘米,超过了全国和全球的平均数。
海平面上升不仅会侵浸沿海地区的好些土地,还会给沿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