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铁蛋白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细胞内和体液中。
是一种贮铁蛋白质。
1972年Addison等人建立血清铁蛋白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后,相继对外周血细胞及体液中铁蛋白也能测定。
其定义为机体内一种贮存铁的可溶组织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铁蛋白,但不同的检测法有不同的正常值,一般正常均值男性约80-130ug/L(80-130ng/ml)女性约35-55ug/L (35-55ng/ml),血清铁水平在妊娠期及急性贫血时降低,急慢性肝脏损害和肝癌时升高,国内报道肝癌患者阳性率高达90%。
一、铁蛋白的分子结构和功能铁蛋白分子量为450000,由24个多肽亚单位组成一个中间空心的球形蛋白质。
其外壳即为去铁铁蛋白。
中空核心部分是贮存铁胶体分子团(羟基磷酸化高铁)的地,核心中铁原子含量不等。
平均2000个,最多可达4500个。
去铁铁蛋白可摄取Fe++,经其6个通道进入核心,氧化成Fe+++沉积下来,铁原子释放时要经还原剂的作用。
铁本身又可刺激去铁铁蛋白的合成。
铁蛋白存在于体内各组织和细胞,特别在肝、脾、骨髓中含量高,脑组织中也含有,外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都含有铁蛋白。
不同组织来源的铁蛋白有明显的异质性。
人体的铁蛋白达20种以上。
总称为异铁蛋白(isoferritin).它由两种不同的亚单位(L和H).按不同比例构成,L和H亚单位的分子量和所带电荷量不同,前者分子量为19000.后者为21000,心型铁蛋白为酸性铁蛋白,主要由H亚单位组成,等电点4.8~5.2.与心肌铁蛋白抗体结合力强;脾型铁蛋白为碱性铁蛋白,主要由L亚单位组成。
等电点5.3~5.8,与睥铁蛋白抗体结合力强:肾铁蛋白介于两者之闻。
碱性铁蛋白存在于正常成人肝细胞厦肝、脾、骨髓等网状内皮细胞中。
酸性铁蛋白见于正常成人心肌,肾,胰及胎肝中。
血清铁蛋白主要由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细胞释放出来。
由碱性铁蛋白和微量酸性铁蛋白所组成。
在血循环中半寿期为27~30小时。
为肝实质细胞所清除。
正常人外周血细饱内铁蛋白含量甚微,红细咆内铁蛋白台量碱性铁蛋白为0.025fg/细胞。
酸性铁蛋白比前者高10倍;白细胞碱性铁蛋白;多形核粒细胞6.6fg/细胞,淋巴细胞为8.0fg/细胞单核细胞含量最高为54.6fg/细胞。
血小板中含量甚微。
铁蛋白的生理功能:(1)作为铁的贮存库用于血红蛋白合成:(2)将铁保存在中空的球形蛋白内,防止细胞内游离铁过多而产生有害作用。
成熟红细胞内铁蛋白是幼红细胞铁蛋白残留下来的。
其碱性铁蛋白和持存有关,酸性铁蛋白则起铁转运作用。
二、血清铁蛋白测定(一)血清铁蛋白(SF)测定方法有多种,如放射免疫双抗体法,放射免疫标记抗体法,碱性磷酸酶或辣根过氧化酶标记抗体酶联免疫法及直接乳胶凝集法。
采用人脾组织提纯的铁蛋白及其制并的抗体可用于碱性铁蛋白测定。
人心肌组织提纯的铁蛋白及其制备的抗体可用于酸性铁蛋白的测定。
碱性SF正常值因采用药盒不同略有差别,一般认为成人正常值15~300ug/L.汪月增报道成人男性86.1±61.3ug/L,女性36.1±25.4ug/L.性别差异绝经期后消失,老年人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新生儿由于胎儿血红蛋白的清除,红细胞破坏后。
铁储存大量增加。
固此SF显著升高,可达中位数356ug/L.进入婴儿期及青少年期SF有明显降低。
中位数仅22~305tg/L,1.4岁以后出现性别差异。
SF在健康人测定值较稳定。
每日变化小。
转换也慢。
血清酸性铁蛋白的正常值固方法而异。
据长征医院报道:正常男性为33.9±16.3ng/ml.女性为32.7±16.4ng/m1.男女间无显著差另别。
(二)血清碱性铁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在一般情况下,SF与组织内非血红素铁呈很好相关性。
通过静脉切开放血判断。
证实和贮存铁相关。
和骨髓可染铁呈正相关,和铁吸收率呈负相关。
因此SF是检查机体铁营养状态,反映缺铁或铁负荷过度的有效指标,广泛应用于映铁的人群筛检。
网状内皮细胞储铁减少是SF降低的唯一原因。
但正常值的低限很难确定。
多数采用250~300ug/L称SF增高。
SF增高多见于:(1)铁负荷过度:如原发性血色病,B地中海贫血反复输血后。
(2)肝脏疾病如酒精性肝硬变,药物性肝炎,病毒性肝炎。
(3)急性感染和炎症性疾病可促进去铁铁蛋白合成,使SF增高。
前者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炎症可增高。
(4)恶性肿寤:可类似炎症性疾病SF合成增加。
因肿瘤浸润、坏死使释放增加,同时肝清除SF能力降低。
以及肿瘤细胞合成铁蛋白增多。
特别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肝癌、胰腺癌和肺癌均可使SF升高。
而食管癌,胃癌、结肠癌以及泌尿道恶性肿瘤SF均正常。
SF水平和何杰金病的病程密切相关。
SF与非何杰金淋巴瘤的病期、症状、缓解与否也密切相关,其中以组织细胞性升高最显著。
急性白血病SF可升高,急单最明显。
急粒改之。
慢性白血病增高不明显。
由于SF的影响因素比较多。
因此不能作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指标,也不能预测恶性肿瘤的复发。
(三)血清酸性铁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近年来证实恶性细胞可台成酸性异铁蛋白。
又称癌胚异铁蛋白,是一种肿瘤标记物。
开展血清酸性铁聋白的测定。
将为肿墙血清学诊断提供一项特异性指标。
从上所述恶性细胞合成铁蛋白有质和量两方面的异常。
血清酸性铁蛋白在AML、ALL.慢粒急变。
淋巴瘤和恶组等均显著升高。
并随疾病缓解而降低。
因此可作为疾病的动态观察和判断疗效用。
三、外周血细胞铁蛋白测定(一)红细胞铁蛋白(RF)测定:由于sF受到许多和储铁无关因素的影响。
如组织坏死,炎症,恶性肿瘤和红细胞转换率增高等,而RF刚较少受上述因素的影响。
因此较能正确反映体内储铁情况。
RF测定方法关键是纯化红细胞悬液,因为白细胞中铁蛋白量要超过红细胞1000倍。
常用Beutlef经典法或VandefWeyden简易法,用蒸馏水或液氮快速冻融红细胞,清除血液中自细胞尚可采用脱脂棉花柱法或做晶纤维素柱法,RF测定方法同血请。
RF量取决于运铁蛋白饱和度和血红蛋白的合成速率。
运铁蛋白饱和度升高时。
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摄入铁增多,RF就增高,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等因血红蛋白合成有不同程度减低。
而幼红细胞摄入铁量不减步。
RF就显著升高。
RF正常值:碱性铁蛋白为12.4土1.0ag/细胞。
酸性铁蛋白为123.1±9.6ag/细胞,男女性别差异不大。
RF在缺铁性贫血时显著减少。
而原发性血色病,地中海贫血及原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则显著增高。
RF对缺铁的诊断。
敏感性不厦SF.缺铁时最早系SF降低,以后才出现RF减少,铁剂治疗后二周。
RF开始上升,到二个月达高峰,而SF上升很缓慢,到5个月刚达正常低值。
RF(ug/L细咆)与SF(ug /L)比值:正常男性为1.8,女性为3.5.缺铁性贫血和反复献血者其比值升高。
原发性血色病时比值显著降低。
RF测定价值主要在于:(I)有助于确定慢性疾病性贫血是否合并有缺铁;(2)系无刨伤性间接估价组织铁量方法,作为地中海贫血是否需要排铁治疗,以及原发性血色病放血冶疗后或排铁冶疗后疗效的评价,(3)可作为估价肝脏疾病患者体内储铁状况的指标:(4)作为一种研究各种贫血铁代谢异常的一种参数。
红细胞内铁蛋白升高尚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二)白细胞铁蛋白(WF)测定:外周血WF正常值;北医报道男性均值为4.98ng/10^6细胞。
女性为4.04ng/10^6细胞。
无明显性别差异。
治前ANLLWF 为33.7ng/10^6细胞。
ALL为7.4ng/10^6细咆,WF和外周血及骨髓白血病细胞数呈正相关。
可作为白血病估计预后。
预示疗效的指标白血辅患者SF可因感染,盱功损害和化疗等因素而升高。
但WF不受上述因素影响。
Worwood等测定正常人WF量为7fg/细胞,RF为0.02fg/细胞,AML患者分别为46和0.17fg/细胞。
AMML分别为175和0.21fg/细腿。
而CML患者wF为16fg/细胞。
AMMLWF 显著高于AML和ALL可能和单核细胞所含铁蛋白浓度高于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有关。
白血病细胞内铁蛋白量增高系由于合成加速所致,反映了其蛋白合成代谢亢进及疾病的活动。
四、体液中铁蛋白的测定Vicente等报道脑脊液铁蛋白均值为5.7ug/L,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不伴CNS浸润者为8.22Ug/L.伴CNS浸润者为21.95ug/L.明显高于前二组。
CSF铁蛋白升高是非特异性的,在细菌性脑膜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晚期肿瘤等均可升高。
如能除外上述情况,在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CSF铁蛋白升高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其动态观察有助予估计预后和判断疗效。
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正常人尿液中铁蛋白含量极低,约2.2ug/L.而非何杰盎淋巴瘤和AML患者跟赦铁蛋白显著增高,可达正常的数l0倍。
近几年来发现肝癌还含有一种酸性的异铁蛋白,称为癌胚异铁蛋白,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
肝癌患者治疗有效者血清铁蛋白下降,而恶化和再发者升高,持续增高则予后不良,故血清铁蛋白测定可作为疗效监测手段之一,特别是对AFP 阴性的患者尤有意义。
血清铁蛋白升高原因是铁蛋白的来源增加或存在清除障碍。
如患肝癌、肺癌、胰癌、白血病等时,癌细胞合成的铁蛋白增加,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患肝病时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肝癌患者有铁蛋白增高的原因可能是:①肝癌细胞能合成和分泌铁蛋白或异铁蛋白。
②肝癌组织对铁蛋白的摄取及清除受到影响。
③肝细胞损害坏死,贮存在肝细胞浆中的铁蛋白溢入血中。
血清铁蛋白虽非特异性,但除肝癌、胰腺癌中度升高外,其它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直结肠癌均不升高。
铁蛋白偏高的症状有以下几点:1、由于肝癌是肝脏细胞癌变,所以会出现肝区隐痛或间歇性的钝痛或胀痛,上腹胀痛等。
2、初期的肝癌症状隐匿极深,往往只是出现食欲不振,上腹闷涨和乏力,B超检查会出现轻度肝肿大。
3、四肢乏力,消瘦,全身衰弱易疲劳等症状,中晚期往往通常是卧床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