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中国?宜昌2016年5月4日目录1.工民建工程 (3)2.公路工程 (5)3.港口工程 (10)4.铁路工程 (13)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18)1 工民建工程1.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1.2、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3、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1、岩石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5、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2 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7、岩石按质量指标RQD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8、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9、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软化系数(K 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1.10、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 公路工程2.1、岩石坚硬程度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见本规范附录B。
2.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2.3、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分类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4、岩石按软化系数分类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软化系数(K R )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2.5、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分级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6、岩石的风化程度分级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注:1 波速比Kv 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2 风化系数K f 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 ≥50为强风化;50>N ≥30为全风化;N <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2.7、岩石完整程度定性分级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2.8、岩石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9、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10、Rc 与岩石坚硬程度定性划分的关系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11、岩石完整程度定性分级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注: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2.12、岩体完整程度按岩体完整性系数(Kv)划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注:岩体完整性指标Kv应采用实测值,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v确定对应的Kv值。
K v=(Vpm/Vpr)2Vpm—岩体弹性纵波速度(Km/s);Vpr—岩石弹性纵波速度(Km/s)。
2.13、公路隧道围岩分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注:1 本表不适应于特殊条件的围岩分级,如膨胀性围岩、多年冻土等。
2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BQ=90+3Rc+250KvR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Kv—岩体完整性系数。
①当Rc>90Kv+30时,应以Rc=90Kv+30和Kv代入计算BQ值。
②当Kv>0.04Rc+0.4时,应以Kv=0.04Rc+0.4和Rc代入计算BQ值。
3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BQ]=BQ-100(K1+K2+K3)K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K2—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K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
2.14、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K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2.15、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K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2.16、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K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2.17、高初始应力地区围岩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现象《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注:σmax为垂直洞轴线方向的最大初始应力。
2.18、各级围岩的物理力学指标标准值《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注:①本表数值不包括黄土地层。
②选用计算摩擦角时,不再计内摩擦角和粘聚力。
2.19、岩体结构面抗剪断峰值强度《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2.20、隧道各级围岩自稳能力判断《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注:①小塌方:塌方高度<3m,或塌方体积<30m3。
②中塌方:塌方高度3~6m,或塌方体积30~100m3。
③大塌方:塌方高度>6m,或塌方体积>100m3。
3 港口工程3.1、岩石按强度分类《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注:强度指新鲜岩块的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
3.2、硬质岩石岩体按风化程度划分《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3.3、软质岩石岩体按风化程度划分《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3.4、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注:软化系数(K 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3.5、岩石按质量指标RQD分类《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注:RQD指用N型(75mm)双层单动金刚石钻头钻进,获取的≥10cm的不破碎岩芯长度的岩芯采取率,以百分数表示。
3.6、岩层厚度分类《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3.7、风化岩容许承载力(KPa)《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注:软质岩石全风化按土考虑。
3.8、岩石承载力设计值[f']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注:①强风化岩石改变埋藏条件后,如强度降低,宜按降低程度选用较低值;当受倾斜荷载时,其承载力设计值应进行专门研究;②微风化硬质岩石的承载力设计值如选用大于4000Kpa时应进行专门研究;③全风化软质岩石的承载力设计值应按土考虑。
4 铁路工程4.1、铁路岩石按强度分类《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年版)4.2、铁路岩体完整性定性划分《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年版)注:岩体完整性系数为岩体声波波速与岩石声波波速之平方比。
4.3、岩体各风化带的工程地质特征《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年版)4.4、岩体风化程度分带《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年版)注:K R为风化岩石抗压强度;R f为未风化岩石抗压强度;Vpt为风化岩体纵波波速;Vps为未风化岩体纵波波速;4.5、铁路隧道围岩强度分类与地质情况《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年版)注:①准围岩强度即岩体的强度;②岩质见岩质分类;③本表资料取自日本《隧道围岩分类》,仅供参考。
4.6、铁路隧道围岩分类《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年版)4.7、岩质分类《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年版)4.8、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经验值《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年版)5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5.1、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5.2、岩石风化程度划分5.3、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注: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5.4、结构面结合程度的划分5.6、岩石坚硬程度按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划分注:Rc采用实测值,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才应实测的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I s(50))的换算值,按下式换算:R c=22.82 I s(50)0.75。
5.7、岩体完整程度按岩体完整性指数(Kv)划分注:岩体完整性指数Kv应采用实测值,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v确定对应的Kv值。
K v=(Vpm/Vpr)2Vpm—岩体弹性纵波速度(Km/s);Vpr—岩石弹性纵波速度(Km/s)。
5.8、岩体基本质量分级注: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 Q=90+3Rc+250KvR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Mpa);Kv—岩体完整性指数。
①当Rc>90Kv+30时,应以Rc=90Kv+30和Kv代入计算BQ值。
②当Kv>0.04Rc+0.4时,应以Kv=0.04Rc+0.4和Rc代入计算BQ值。
5.9、各级岩体基岩承载力基本值(f o)注:考虑基岩形态影响时,基岩承载力基本值(fk)按下式计算:fk=ηf o η—基岩形态影响折减系数。
5.10、基岩形态影响折减系数η注:基岩内结构面倾向与基岩面坡向大致相同为顺坡型;相反为反坡型。
5.10、岩体物理力学参数5.11、岩体结构面抗剪断峰值强度5.12、地下工程岩体自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