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数学危机
从第三个量的倍数大于、等于或小
于第四个量的倍数,便有第一个量的倍数对第二个 量的倍数的相应关系”。
35
“两个量的比相等”的这一定义,是正确的、严
格的,部分地解决了危机,使几何的基础牢靠了,
几何从全部数学中脱颖而出。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也采用了这一定
义,以致在以后的近二千年中,几何变成了几乎是
全部严密数学的基础。 但是彻底解决这一危机是在19世纪,依赖于数 系的扩充和实数理论的建立。
36
3. 无理数与数系的扩张——危机的解决 1)有理数的稠密性
定义:“一个数集在数轴上是稠密的”是指,在
数轴上,每一个不管处于什么位臵,也不论是多么
小的区间( a, )中都存在着这个数集中的点。 b 定理:有理数集在数轴上是稠密的。
2)反证法的依据和步骤
依据:逻辑里的“排中律”
(命题A 与 命题非A 中,必有一个是正确
的)。
步骤:
否定原命题 → 推导出矛盾 → 原命题成立。
45
3)哈代对反证法的评论
“反证法是远比任何弃子术更为高超的一种策略。 棋手可以牺牲的只是几个棋子,而数学家可以牺牲整 个一盘棋。”
46
2. 定理:设 m是大于1的自然数, m m p1n prn , 写成不同素数方幂的乘积为 则 m 是有理数 n1 nr 全是偶数。
1 4 (3n 2)
“形数”体现了数与形的结合; 让我们从又一个侧面了解“万物皆数”。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万物皆数”学说,
加强了数学中的理论化倾向。
18
② 多个场合下的小整数比
ⅰ产生谐音的各个弦的长度成小整数比
绷得一样紧的两根弦,若其长度成小整数
比,就会发出谐音。例如,1︰2时短弦的音高 8度,2︰3时短弦音高5度,3︰4时短弦音高4 度;当三根弦的长度之比为3︰4︰6时,就得 到谐音。
三边形数
四边形数
五边形数
六边形数
3 6 10 15
4 9 16 25
5 12 22 35
1 3 (2n 1) n
2
n(3n 2) 2
6 15 28 45
1 5 (4n 3) 2n2 n
17
n(n 1) 1 2 n 2
t ,使得 a 和 d ,这里 a , mt d nt
都是
t
的整数倍,
, 是整数. m n
a
d
t
a mt
d nt
28
由 d 2 2a 2 得 n2t 2 2m2t 2 ,从而,又可以类
似于上一个证明导出矛盾。
所以,不可能存在长度为 且
t 的线段,使得 a mt
d nt 。
(约前570年—前500年)
毕达哥拉斯是公元前500多年古希腊的哲学家、 数学家、天文学家。
5
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70年~公元前500年)
6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宗教式的组织, 也致力于哲学与数学的研究,促进了数学和 理性哲学的发展,并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的思想产生很大影响。
7
相传“哲学”(希腊原词 意为 “智力爱好”)和“数学”(希腊原 词 意为“可学到的知识”) 这两个词是毕达哥拉斯本人所创。
如果不然,有两个正整数 m 和
n
(不妨设
n2 平方得 2 2 ,即 m
n m
是既约分数即 (m, n) 1)。两端
。 2m2 n 2
n 使 c m
由此知
n 是偶数。由于偶数的平方是偶
2
数,奇数的平方是奇数,∴
n 是偶数。
25
因 n “既约”, m 数。这样 n 2 2m 2
m
不能再是偶数,于是 m 的左端,因 m
42
四、反证法与无理数
1. 反证法
1)反证法的威力
43
例:有数学书、物理书、外语书共十本。
证明:在这三种书籍中,有一种书籍
至少有四本。 穷举法: 数学书 10 9 9 8 8 8 7 7 7 7 „ 物理书 外语书 反证法:
44
0 „
0 0
0 0 1 0 1 2 0 1 2 3„
0 „ 10
0 1 0 2 1 0 3 2 1 0 „ 10 „
于是,a 与 d 就是不可公度线段。
(严重:“可公度”涉及“成比例”,进一步还涉及“相似
形”)
29
3)危机产生,封锁消息
希帕索斯泄露秘密,被抛进大海。 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 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
希帕索斯 (Hippasus)
30
4)无理数
像 c2 2 这样的数 ,和其它一些不能表成整 c
2
一、什么是数学危机
危机是一种激化的、非解决不可的矛盾。从哲学 上来看,矛盾是无处不在的、不可避免的。 人类最早认识的是自然数。从引进零及负数就经
历过斗争:要么引进这些数,要么大量的数的减法就
行不通; 引进分数使乘法有了逆运算——除法。
接着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是否所有的量都能用
有理数来表示?于是发现无理数就导致了第一次数学
即“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 于斜边的平方”。在中国叫商高定理或勾股 定理。
10
《周髀算经》中的 “勾股定理”
(约公元前700年)
《周髀算经》卷上记载西周开国时期 周公与大夫商高讨论勾股测量的对 话,商高答周公问时提到“勾广三 股修四 经隅五”,这是勾股定理 的特例。
卷上另一处叙述周公后人荣方与陈 子(约公元前6、7世纪)的对话 中,则包含了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 :“……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 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 至日。”
、“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连续性是一个很好的性质。但是对“数系的连续 性”的概念,给出严格的数学定义,就那么容易了 。
40
数系扩张为实数系以后,第一次数学危机就
彻底解决了。
因为数的范围扩充以后,“万物皆数”的命
题就是正确的了;不能表成整数比的数,即 无理数,也是实数系中的数了。
41
[思]:能说“任何两个有理数之间都有 无理数”吗?为什么?
11
中国数学史上最先完成勾股定理证明:
公元3世纪三国时期的赵爽。赵爽注《周髀
算经》,作“勾股圆方图”,其中的弦图,
相当于运用面积的“出入相补”方法(刘
徽),证明了勾股定理。如图
12
13
西方文献中称此定理为毕达哥拉斯 定理。 曾经有人编书,收集了勾股定理的370
种证法。
14
3.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万物皆数”学说
1)“万物皆数”学说
①数,是世界的法则
毕达哥拉斯说的“数”,是指自然数,即正整
数,同时还包含它们的比,即正分数 ②任意两条线段 a、d 都是可公度的 “可公度的”,意即有公共的度量单位 t 。
a
d
t
n m
。
a mt
d nt
15
2)实例
① 形数 三边形数、四边形数、五边形数、 六边形数;
16
3 第一次数学危机
1
历史上,数学的发展有顺利也有曲折。大的
挫折叫做危机。危机意味着挑战,危机的解决就意
味着进步。所以,危机往往是数学发展的先导。
数学发展史上有三次数学危机。每一次数学危
机,都是数学的基本部分受到质疑。实际上,也恰
恰是这三次危机,引发了数学上的三次思想解放,
大大推动了数学科学的发展。
如果正确地把两个整数之比叫做“比数”, 那么像 一类的数称为“非比数”,还是颇 2 有道理的。
33
2. “两个量的比相等”的新定义
——部分地消除了危机
34
a c 两个量的比相等,即 。 b d
约公元前370年,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和阿契
塔的定义:“称四个量的第一个和第二个之比与第
三个和第四个之比相等,如果取第一个和第三个量
37
2)数轴
① 古代观点:数轴↔有理数
② 现代观点:数轴↔实数
0
1
2
38
3)数系的扩张——危机的解决
① 自然数系 ② 有理数系 ③ 实数系
39
实数系具有连续性。有理数系具有稠密性,却不具
有连续性。
数系的连续性和稠密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数系的稠密性,通俗说成“到处都有”、“密密
麻麻”;数系的连续性,通俗说成“一个挨一个”
“比数”的名称才正确反应了这类数是两个整数
之比的内涵。人类在认识有理数之前,唯一知道
的是自然数。那时所谓的“数”,都是自然数。
n 把由自然数产生的数 叫做比数,其实才符合古人
的原意。
m
32
在东方,最早把rational number 翻译过来的 是日本人。可能是那个日本人英文不好,数 学又不太懂,把它翻译成“有理数”。而日 本文字又和汉字形似,于是中国人把这三个 字照搬过来,沿用至今,形成习惯。
数比的数,称为无理数。 那样的一 2 类数叫做无理数,即没有道理的数,原来是翻 译出了问题。 称两个整数之比为有理数,而把
31
rational number 是有理数的英文名称,而rational是
一个多义词,含有“比的”,“有理的”意思。
而词根ratio来自希腊文,完全是“比”的意思。对
“rational number”正确的翻译应该是“比数”。
8
2. 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数学上的贡献 1)数学证明的起始
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 证明是要有假设的: 公设、公理及定义。 许多人推测,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两 卷的大部分材料,来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
9
2)数学抽象的提出
从实物的数与形,抽象到数学上的数与 形,本身就把数学推向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