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说课学习资料
1、二力平衡定理 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3、作用力与作用反力定理 4、能够分析约束的类型 5、工程构件的受力分析 讲授,引导,多媒体,讨论
听讲,练习,讨论
课堂提问,作业
习题
教材,电子教案,配套的多媒体
2.实训项目设计
实训项目一 参观车间的普通车床及数控车床,了解车刀的种类和结构;对车刀进行 受力分析,说明车刀的约束类型;并完成一篇与此综合实训项目相关的、自拟题目 的报告,要求图文并茂(2000字)。(4学时)
作用在行 驶汽车上 的力系
平面汇交 力系的平
衡方程
平面任意力 系与其它力
系比较
工程结构为 任务,学生 分组讨论
学生检查 教师评价
案例法
讲授法
对比法 任务驱动法
讨论法
六、考核方式
考核形式 理论+实践
考核方面
知识、能力、素质
考核
考核内容 方式 考核分值
综合考核、单元考 核、实训评价、实 验考核、平时作业 评价
1、掌握并会应用平面汇交力系 的平衡方程解题。 2、熟练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 衡方程。 3、了解物体系的平衡问题解法。 4、会计算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 衡问题。
3.1杆件的基本变形及
内力的概念
1、能够分辨杆件的四种基本变
3.2轴向拉压杆的内力 形。
3
杆件的内力 分析
分析
2、准确熟练计算轴向拉压杆的
3.3扭转轴的内力分析 轴力。
--机械设计与制造
专业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机械工程识图 与绘制》
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 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 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 门人才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岗位为依据
以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培养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建立准确的力 学基本概念, 熟悉基本原理 和基本方法
基本的静力平衡计 算的能力;杆件的 强度、刚度和压杆 的稳定性分析计算 的能力;材料的力 学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抽 象、推理、 分析和综合 的逻辑思维 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
工程构件的受力分析,杆件的 内力分析、应力与变形分析。
课程难点:
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杆件内力图的绘制。
3.4弯曲梁的内力方程 3、会计算扭转轴的扭矩。
和内力图
4、基本能够对梁的内力进行分
3.5用简捷法绘制梁内 析,并且能作出弯矩图和剪力图。
力图
教学过程框架设计
工程构件的受力分析 教学内容名称
学习目标
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 评价设计
作业 教学资源
学时:10
力的投影画法,力的性质,约束与约束 力,力对点之矩 ,力偶。
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材特点
教材内容适合本专业教学要求。
理论体系合理。 够用、必要
突出工程应用,淡化过程推导,图文 并茂。
三、学情分析
存在问题: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文理科学生都有,但是课程 难度较大。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较大。 对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和就业联系不大。
解决办法:
1.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贯彻理论够用、与工程 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用灵活的教学的方法 。
二、教学资源
1.师资队伍
1、学历结构
硕士学位4名 本科22名 教授1名 副教授8名 高级工程师3名
2、年龄结构
40~50岁11人 30~39岁10人 30岁以下5人
专兼职教师26人
30 26
25 20 15 10
5 0 教师总数
12 4
副高及以上 硕士及以上
16 双师素质
教师数
2.教材
《工程力学》 主编
解决问题 研讨纠偏
分析推理 引பைடு நூலகம்鼓励
课堂理论教学学时:36
实训
培养应用能力 理论指导实践
项目实训学时:14
实验
培养动手能力 增强理性认识
实验教学学时:6
总学时:60
五、教学方法
理实结合法
讲授法
讨论教学法
教学 方法
对比法
案例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理实结合法应用—固定端约束
教学方法综合举例
平面任意力系教学内容设计
4.现场教学设计
➢现场参观一 认识构件、结构、支座, 观察变形、破坏。
➢现场教学二 观察构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及组合变形,观察破坏现 象,感受压杆的失稳严重 性。
教学设计
课堂
现场
实训
实验
课堂——现场——实验— —实训——课堂循环过程
现场
培养观察能力 加深感性认识
现场教学学时:4
课堂教学
客观现象 举一反三
实训项目四 参观车间的桥式起重机,了解起重设备的种类,对桥式起重机大梁进行 承载能力计算;并完成一篇与此综合实训项目相关的、自拟题目的报告,要求图文 并茂(2000字)。(4学时)
加强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增强工程意识
3.实验项目设计
实验一:材料的拉(压)实验 实验二:弹模测定,冷作硬化 实验三:剪切和扭转实验 实验四:梁的应力测定
四、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理念
二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 环节
增加实践,加强实训、实验教学环节
知识 结构 体系
专业基础理论型的内容体系转变为工程 应用和基础理论型的内容体系。
教学 内容
以实用、够用为准则,加大突出主要 内容的应用性和针对性。
教学内容设计
课堂内容 设计
教学设计
实验项目 设计
现场教学设计
实训项目设计
1.课堂教学内容设计
课堂内容模块化
模块一
模块二
模块三
模块四
模块五
工程构件 的受力分
析
平面力系
杆件的 内力分析
应力与变 形分析
组合变形 的强度计
算
10
8
8
8
2
学
学
学
学
学
时
时
时
时
时
模块二、三
序号 典型工作任务 知识内容与教学要求
技能内容与教学要求
2
平面力系
2.1平面汇交力系 2.2平面力偶系 2.3平面任意力系 2.4物体系统的平衡 2.5考虑摩擦时物体的 平衡问题
《工程力学》说课
课程 性质
《力学基础》是高职院 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 要的课程,是机械设计 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 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 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 核心地位 。
课程地位
后续课程 力学基础 前期课程
专业核 心课
--《机械零件与机构的分析及选 用》、《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
实训项目二 参观工程现场,对塔吊(钢丝绳)起吊重物中的重物进行受力分析,说 明重物所受力系是什么力系;计算钢丝绳的受力大小;举例并画图说明平面力系分 为哪几类。(2学时)
实训项目三 了解汽车的品牌和驱动方式,认识汽车传动轴,对传动轴进行承载能力 计算;并完成一篇与此综合实训项目相关的、自拟题目的报告,要求图文并茂 (2000字)。(4学时)